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作家印象 >

惊情400年: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远和近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新华每日电讯 白旭、黄燕、袁慧 参加讨论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画像。 图片来自网络
    “汤显祖是不是‘中国的莎士比亚’?答案是否定的…… 重要的是,他无需成为莎士比亚。汤显祖是中国的汤显祖,这就够了。中国人应该为自己拥有汤显祖这样的剧作家感到骄傲”
    400年多前,当西方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用鹅毛笔写下十四行诗的时候,5800公里以外的东方,汤显祖手执毛笔书著曲词。
    400年后,二人的戏剧在汤显祖的故里、江西省抚州市同台上演,以纪念这两位同时代的剧作家。
    今年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去世400周年,中英两国一起举办了很多纪念活动。
    当一些媒体把汤显祖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同时,利兹大学stage@leeds剧团艺术总监史蒂夫·安赛尔则表示,汤显祖是中国的汤显祖。
    “中国人应该为自己拥有汤显祖这样的剧作家感到骄傲。”他说。
    两位文学巨匠的中国百年
    莎士比亚故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德镇镇长朱丽叶·肖特认为,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不仅仅同样在1616年去世,他们之间还有很多相似之处。
    “他们生活在同一时期,尽管文化背景截然不同,却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她说。“他们都写过影射政治的作品。爱情方面,汤显祖有《牡丹亭》,莎士比亚有《罗密欧与朱丽叶》。”
    汤显祖生于1550年的明朝,他将自己看到的朝廷腐败和社会对妇女的束缚写入作品。代表作《牡丹亭》讲述的就是官宦家小姐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追求恋爱自由的故事。这部作品连同《紫荆记》《邯郸记》《南柯记》被后人统称为“临川四梦”,也都被改编成了戏曲。
    上世纪50年代,汤显祖墓被发现,当地政府在墓边修建了“牡丹亭”。“文革”中这些都遭到了破坏。
    汤显祖第十三代孙汤廷水将族谱藏在牛粪中才保存了下来。如今,这份文物在汤显祖纪念馆的显著位置展出。
    “文革”期间,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也处于停滞状态。
    不少学者认为莎士比亚第一次出现在中文书籍中是在1839年。朱生豪是中国第一位将莎士比亚31部作品译为中文的学者。1978年,中文版莎士比亚全集出版。
    今天,莎士比亚无疑是中国最广为人知的西方剧作家。《威尼斯商人》的节选还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当莎士比亚遇上汤显祖
    谈到莎士比亚为什么能够在世界上如此知名,史蒂夫·安赛尔有自己的理论。
    “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是大英帝国的鼎盛时期,他的作品随之传播到了全世界,每个人都知道他,这一点至今都没有改变。”他说。
    相较而言,安赛尔认为汤显祖鲜为人知。
    1616年,汤显祖、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相继离世。中国今年举行的纪念活动,共同纪念三位文学巨匠。
    “我想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讲,他们可能研究莎士比亚比汤显祖还要多。”安赛尔说。
    他本人两年前开始接触汤显祖作品。英国利兹大学的一个剧团改编了汤显祖的《南柯记》,安赛尔是艺术总监。
    《南柯记》讲述的是一个人酒醉后梦到自己进入蚂蚁国,娶了公主,飞黄腾达后盛极而衰,最终被驱逐的故事。
    在安赛尔的版本中,主人公成了一名从伊拉克战场归来的英国士兵。主要角色的演出服装也变成了融入中国元素的西式礼服。
    “我们让这个古老的故事更加‘现代化’了。”安赛尔说。“把它变成了一个现在的故事,但情节还是汤显祖写的那样。我们希望这样的改编能够让年轻观众接受。”
    今年7月,这部中西合璧、时长45分钟的戏剧在利兹首演,后来又在世界知名艺术节爱丁堡艺术节演出了八次,“反响非常热烈。”
    安赛尔说,他在利兹大学读戏剧的时候,曾学习过英格兰戏剧、德国戏剧、俄罗斯戏剧甚至日本戏剧,却独独没有中国戏剧。
    “而实际上,中国戏剧已存在数千年,”安赛尔说,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中国和西方曾彼此隔绝,缺乏相互了解。
    “这样的演出开启了一道闸门,中国与世界正越走越近。”他说。
    安赛尔认为,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艺术、饮食和哲学思想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伟大的中国作家和艺术家将更多地为人所知,”他说,“因为他们的作品激动人心、令人玩味,而且是之前不为我们所知的。”
    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也持相似的观点。“一百年前,这样的文化交流是无法想象的。”他说。
    一个多世纪前,中国被列强瓜分,国力薄弱,尽管有着五千年的璀璨文明,经济、军事和科技却全面落后于西方国家。
    “现在,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够和西方国家平等地对话。”他说。
    中国戏曲协会汤显祖研究分会副会长邹元江说,目前世界上有十几个《牡丹亭》演出本,1998年起,歌剧《牡丹亭》在维也纳、巴黎、罗马、伦敦、旧金山等地上演。2004年以来,该剧的昆曲青春版登上了欧美各国的舞台。
    文化的传承与自信
    9月24日,在抚州的汤显祖纪念公园梦园,安赛尔与利兹大学的学生演员一起排练《南柯记》。
    很少见过外国人现场表演戏剧的当地人,兴致勃勃地聚在一边看热闹,有的全程在用手机录像、拍照,有的操着当地方言热烈地讨论演员们来自哪里。
    该剧主角康乔治是利兹大学大四学生,专业是亚太问题研究,学习中文三年。为了参演《南柯记》,他和其他演员花了大量时间学习语言和中国的戏曲动作。
    他说,自己很喜欢汤显祖的作品,但在排练这部剧之前,因为语言太难懂,他觉得那些作品“难以接近”。
    在他的同学乔纳森·道赛特看来,语言并不是唯一的问题。
    “在英国当代的剧场里,人们更喜欢一些前卫的演出。”他说。“人们会把观众视为演出的一部分,而中国的戏剧则更多地保持了传统和文化的东西。”
    他建议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而安赛尔则认为,中国人要有文化自信。
    在汤显祖艺术节的官方手册及当地媒体的宣传中,与莎翁相提并论的剧作家汤显祖被称为“汤翁”。而事实上,在中国,这种称呼并不常见,一些古代名人更多地被尊称为“公”,比如“包公”。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友声》杂志9月刊登的几篇纪念、研讨汤显祖的文章则一致称其“汤公”。
    “汤显祖是不是‘中国的莎士比亚’?答案是否定的。”安赛尔说。“不过,将二人对比以说明世上不仅仅是莎士比亚创作了伟大的作品,这样的联系是有意义的。”
    “重要的是,他无需成为莎士比亚。汤显祖是中国的汤显祖,这就够了。”他说。“中国人应该为自己拥有汤显祖这样的剧作家感到骄傲。”
    已经可以用中文交流的康乔治决定放弃自己之前的金融职业计划,转而希望从事中英文化交流。
    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初报道,英国推出了一个千万英镑的中文学习计划,5000名英国学生将每周学习至少8小时的中文。
    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福德镇议长苏珊·亚当斯是去年才听说汤显祖的名字的,但展望未来的交流合作,她显得很有信心。
    “我们有非常好的基础。”她说。“中国越来越开放,在英国学校开设有中文课程。我们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
    然而,对乡村医生汤廷水来讲,跟一个外国人讲话还是件无法想象的事。采访中,他一直在讲村子里的情况。
    “我把和汤显祖有关的物件都上交国家了。”他说。
    “我们村子里的人像我这样都没有太多文化。作为这样一个大人物的后人,我们感到挺惭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