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真实的命运启示录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冬筱 参加讨论
   《双叶集》张白怀朱为先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最近读到刚刚出版的《双叶集》——这是著名作家张抗抗父母的文集。此书双面装帧,父亲卷名《文学之梦与人生笔记》,母亲卷名《让孩子感知那些最美好的》。全书约五十万字,是一部厚重而真实、读后令人心灵颤动的书。
    逝去的二十世纪,在人们记忆中不知有多少血泪悲欢,可惜很多人似乎已渐渐淡忘了。当然,我们的知识精英在历史中思考,呼喊重新启蒙,探索改革发展之路,强国富民已成共识。我们有理由在回顾中瞻望未来。
    《双叶集》让我们回头看到了一个激进而严峻的时代。可以说,这本书正是那个革命年代的个人记忆。
    翻开书页,我们首先读到张抗抗的小引,精短的文字意味深长,这是女儿对父母的理解和热爱。父母的坎坷命运,父母的爱与生命同在的特殊经历,也许正是一位优秀作家成长的摇篮。
    在二十世纪新旧交替的年代,多少有志青年在进步文学启迪下,走上抗日爱国的革命道路。该书作者的写作开始于上海的“孤岛”时期,他是自动脱离战时畸形繁荣“孤岛”走向自由祖国的,用他的话说,当年,他不敢仰视上海高贵的头颅,他是上海的“弃儿”,而“自由祖国”是不自由的。基于一种理想和追求,特别是上海进步文化对他的影响,使他的生命有了亮色。当抗战胜利不久,内战全面爆发之时,他的散文《背道》在《文汇报·笔会》上发表,表达同反动统治背道而驰的立场。作为解放前上海、杭州地下党的一名战士,该书作者写下的回忆文字,无疑为解放前地下斗争留下了几页亲历史料。
    《文学之梦与人生笔记》内容丰实,形式多样,既有散文、小说,也有嬉笑怒骂、辛辣讽刺的时事杂评,还有纪事怀人的随笔,充分显示时代特色与战斗精神。特别值得一读的是作者倾诉了在激烈阶级斗争中如何承受苦难,如何在政治重压下保持自己的尊严。长达数万字的《我的变形记》读来五味杂陈,这样的遭遇足以把一个人的肉体碾成齑粉,但是这个人有着“铜豌豆”的性格,有坚韧的生命承受力,他背后有一个超凡脱俗的妻子,同心同德战胜灾难,在长达二十八年的所谓“五类”重压下,他们不向命运低头,不相信眼泪,终于等到了云开雾散那一天,历史恢复了本来面目。这样的遭遇,恰似作者引用的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一句话:“个人命运体现在千万万人中间,千万万人的命运集中在个人身上。”
    我认为,写出那个时代的个人真实遭遇,就是写出了人的命运启示录,它启示后人,供我们对时代、政治和社会作历史的反思。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劫后重生的命运,揭示了生命的承受力之谜,雨过天晴,标志着旧意识形态的终结。最大的幸运是人们从前人的迷雾中清醒过来,而不幸的则是一个时代信仰的缺失。我想,今天的问题,在于必须重建一个健康的社会,鼓励和发扬固有的伦理道德文化,消解现实滋生的诸多污浊,这是无法回避而任重道远的。
    《让孩子感知那些最美好的》,全文约十万字,收录了作者解放前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幼小的灵魂》,这本小书当年是黄永玉作的木刻封面。作者中断写作三十年,到花甲古稀之年后重新执笔,为孩子写作,其中新时期的报告,写的都是孩子们的创造性活动,如《黄金泥铺成的路》、《三请灰喜鹊》,特别是一篇《我要用音乐使大家相爱》,写女孩潘晴获得世界儿童文艺竞赛奖的故事。如今,潘晴早已获得美国艺术学博士,学成回国,还活跃在北京艺术界。更值得一说的是一些记录张抗抗幼年生活的散文,如《长长的小巷》、《小抗抗的故事———1956-1957年日记片断》等等,感情真挚,文笔优美。该卷附录有她两个女儿写妈妈的文章,也十分感人。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03月1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