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探究人物心灵嬗变之轨迹——评大型话剧《北平1949》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陈刚 参加讨论
对戏剧舞台上假、大、空的人物形象我们感到厌恶,可当下蓬勃发展的小剧场话剧中恶搞的创作倾向又让人不屑,中国戏剧健康发展之路在哪里?新近上演的话剧《北平1949》为戏剧舞台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话剧《北平1949》取材于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北平守将傅作义放弃对抗,和平接受改编的重大历史史实。创作者们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剖析了人物内心的犹豫、彷徨、痛苦和最终的抉择。
    戏剧是表现行动着的人,因此我们常说人物立住了,戏便至少成功了一半。从剧作来看,该剧编剧深谙此道。首先,在北平1949年这个重要历史时刻,在众多的人物和繁杂的线索中,编剧紧紧抓住中心人物傅作义,并以他由战到和的心路历程为线索,准确地选择了影响人物转变的几个切入点,形成全剧的叙事结构,通过事件、情节的层层递进来完成人物的重大转变:从老蒋亲临督战、傅作义的嫡系35军被全歼、美国人想分裂中国到梁思成、林徽因教授痛惜北京城文物的真诚劝说,再到发现自己女儿也是共产党的震撼,这一切都让傅作义感受到人心的向背,在天津被攻克的直接诱因下,傅作义最终决定弃暗投明。叙事清晰,人物的抉择真实可信。在此基础上,编剧更是不惜浓墨重彩刻画人物心理,对人物的内心矛盾冲突把握准确、细腻。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是一段于谦祠鼓声中的人物独白,不仅把人物是战是和还是南撤的内心斗争、复杂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是对人物心理开掘的一种诗意的升华。
    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还能在一些场次里表现得十分有趣味性。像剧中毛泽东和警卫员抓老虎的戏,把解放北平就像瓷器店里抓老鼠的比喻生动鲜活地呈现在了舞台上。在梁思成教授家,解放军副连长、副班长和傅(副)教授(傅作义)之间的戏也生动有趣,两个小战士朴实的东北大白话,让傅作义羞愧难当,可谓神来之笔。
    从舞台呈现的二度创作上来看,导演对人物的开掘也有一定深度,并善于通过细节的处理表现人物关系,揭示人物心理。像剧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老蒋向北平的特务头子交代完监视傅作义的密令,就在特务头子领命而去时,蒋介石向他伸出手,特务受宠若惊赶紧上前几大步双手和老蒋紧握。一个细节就把蒋介石临危之际收买人心,特务甘于死心塌地为其效命的心理揭示得十分清晰。同时,该剧大场面较多,导演对于场面的调度有条有理,音乐的烘托、舞台气氛的渲染都可以看到导演对舞台呈现的把握得心应手。多媒体的运用也有效地拓展了舞台空间,丰富了戏剧的表现手段,增强了表现力。
    从演员的表演上来讲,整体上感觉演员的表演真挚、热情,人物形象的创造也比较鲜明。当然,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扮演傅作义将军的陈逸恒,他对人物的分析理解、把握和呈现准确而细腻,对人物的体验和体现深刻而鲜明。从他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他对人物有整体的设计和构思,因此他的表演不温不火,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该沉稳时沉稳,该爆发时有激情,尤其在语言表现力上功力深厚。在于谦祠鼓声中的那段独白抑扬顿挫,结合形体上的跺脚、下跪和最后举手求拜的造型定格,心理节奏、语言节奏和形体节奏浑然一体,把人物内心深处的矛盾、纠葛和最终的决策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表现力。
    当然,艺无止境,有些戏还有调整空间。像国民党35军军长战败自杀的戏,舞台呈现本身比较单薄,而且毕竟他是以人民为敌,也许虚写更好。另外,如果将傅作义弃暗投明放置在国民党由于其自身腐败,已经走向穷途末路,全中国解放是民心所向的大趋势、大背景里来写可能更有力量。再有,促成傅作义最终作出接受和平改编决定的事件有两个,一是天津被攻克,二是发现自己的女儿也是共产党!从对于人物心理和精神层面形成的冲击来讲,发现女儿是共产党不比天津失守小。如果这场戏写得更为感人和细腻,人物的最终抉择就更为有机,更有说服力。
    原载:《光明日报》2010-02-0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