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部以婆媳关系、家庭亲情伦理为视角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引起了观众的热议。该剧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关注以及充满温情的人文蕴含、生活展现,让我们再次领略了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而该剧的编剧,正是近年来在都市情感电视剧创作领域不断开拓的王丽萍。近日,本报就都市情感类电视剧的创作经验,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现状、问题及编剧在影视剧中的作用等问题,对王丽萍进行了专访。 记者:在您的创作中,都市家庭情感类作品居多,您是如何在这一题材领域寻求突破,形成自己特色的? 王丽萍:从10年前创作电视剧《婆婆媳妇小姑》到后来的《错爱一生》《保姆》《谁懂我的心》《媳妇的美好时代》《我的美丽人生》《双城生活》等,我一直坚持走现实题材道路,并且致力于反映当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如果说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就应把握以下几点:一、不能盲目跟风,要有扎实的生活感受,表现当下老百姓的生活。二、主题和立意一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人跟人之间的美好感情,一定是积极的、温暖的、善良的,只有美好的东西才能更深地打动人心。三、主角一定是平凡的小人物,就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他们应该是我们熟悉的人,他们的精神境界也值得我们尊重和歌颂。四、一定是来源于生活本身的,不乱编。现实题材要以细节取胜,所以,我个人创作的大量积累和生活是来源于生活本身的。五、一直以为,家长里短也是主旋律,把平凡百姓的生活写扎实了,让人看了觉得快乐和美好,就要在剧本的源头上表达人情温暖。 记者:您剧作中呈现的很多是小人物、小家庭的情感波澜和命运轨迹,表现的也大都是最平凡、最琐碎的日常生活,让人观后感觉特别亲切、真实。我们一直强调影视作品要贴近生活,请问您是怎样在创作中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又是怎样去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 王丽萍:我一直在生活积累和个人文学修养上下功夫。这几年,我长期担任上海SMG法律和情感栏目的嘉宾,做的节目有《社会方圆》《案件聚焦》《相约星期六》《心灵花园》……通过这些积累了解社会当下的矛盾和热点,对我创作的帮助很大,很多观众会把自己家的故事毫无保留的告诉我,让我了解到最新、最多的社会热点和观众的情感波澜,对我的创作有了非常扎实的素材累积。日常生活中,我也会时时做个有心人,看见好玩的有趣的故事,一定记下,朋友们很有趣的对话,也随时记下。我认为,好的编剧一定是有心人,一定对生活保持着激情和敏感度。 体验生活非常重要。当初写《保姆》和《我的美丽人生》时,除了采访保姆外,我还亲自体验钟点工的生活,这跟坐在家里闭门造文完全不一样。此外,跟圈外的朋友谈剧本也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体验生活的方式。他们不懂电视剧的创作,却可以作为最朴素的观众谈他们的第一感观,我每写一个剧本,都会跟圈外人谈戏,他们的意见对我帮助很大。跟妈妈婆婆说戏,她们是电视剧的主流观众,她们常常跟我说,如果你要拼命跟我解释剧情,你一定很累,将来你怎么做到跟所有观众解释,这样就促使我对剧本细节的真实度更加在意,并且避免电视剧里硬伤的出现。写每一个本子,都要向专业人士请教,如写律师,我一定给律师看,避免非专业用语出现;写护士,向医院的护士长请教,避免不必要的洋相。 记者:在您近几年创作的《媳妇的美好时代》《我的美丽人生》《双城生活》等剧中,我们看到,一方面您在组织戏剧情节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您又特别重视细节的表现。细节很容易打动观众,也有利于烘托全剧的情感氛围。在这一方面,您是如何做的? 王丽萍:细节是现实题材剧本很重要的基本功,很多人觉得现实剧本难写,主要是细节难度大,一编就容易假了,感觉很多剧没有说“人”话。我之前的创作也有过很多过于假的细节,观众都很聪明,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或者是编的。在《媳妇的美好时代》中,很多细节都有真实来源。比如,余味给山东侯奶奶当孙子,就是我战友的亲身经历;剧里曹心梅丈夫死后要跟前妻葬在一起,也是我采访得来的真实案例。在《我的美丽人生》里,东家拿手机拍菜的价格,都是我亲自体验得来的。《双城生活》中北京人结婚是中午,上海人结婚是晚上,也是真实得来的。所有的细节一定来自生活本身。作为编剧要敏感,做个有心人,有些情节是有积累和亲身感受的,有些细节是通过采访得来的。而细节的运用也讲究自然,太刻意了,也许会假,自然的流露才能让观众感觉到原本的生活。这就需要下足功夫,也需要积累和搜集。 记者:有观众认为,当下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好像总离不开家长里短,跳不出家庭情感的小圈子。您却将家长里短也看做是主旋律。在这一方面,您是如何认识的。 王丽萍:现实题材肯定是离不开家长里短,也离不开家庭情感的,关键是如何写的积极美好,给人快乐和温暖的感觉,这才是创作者的智慧。同样是家庭剧,写人好的跟写人恶的,可能就是两部剧了。吵架的戏,一样可以写出不同的视角。老百姓的日子就是家长里短,但是把家长里短写出岁月的味道,写出崇高、高尚、尊严,则是一个编剧的责任和使命感。而我个人一直以为,老百姓的生活就是我们的主旋律,一样可以写得美好和善良。生活很累,写出人性的真善美,是编剧的立场,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责任。 记者:您如何认识现实题材创作?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去理解现实主义精神,揭示现实生活本质的? 王丽萍:我力图在现实题材中更多反映人在被人性考验时表现出来的善良和高尚,这也是很难的。人性很怕被考验的,考验的时候,善和恶的两个极端就出来了。而现实的本质不一定是揭黑,弘扬人心向善也是积极的一面。我一直相信,美好是一种力量,它的积极意义会鼓励人励志和向上。现实生活里,谁都有悲伤、怨气、艰难、哭泣、流泪、痛苦……关键是在这些问题出来的时候,人面对它的状态和每个人的反映,这是我感兴趣的地方。人的两面性在被考验的时候都露了出来,如果从恶转为善,或者如何坚持你的善……这是剧好看的元素,但是绝对不勉强,不故意抬高,一定是从人物本身的性格出发的,真实才有生命力。 记者:观众在您的创作中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您有没有在编剧的过程中刻意去讨好观众,迎合观众的审美趣味? 王丽萍:我说过,跟风是没有出息的,同样,讨好也永远不可能讨所有观众的好,遥控器不在我的手里,关键还是故事本身,人物命运的走向,以及你在剧中传递的温暖感。但是创作的时候心里一定要装着观众,要有他们,不是去讨好,而是为他们写戏的感情。在写的时候,会把自己放在观众的位置上,这样去挑剔和审视,会写得更从容和自然。 记者:您理解的好剧本包含哪些元素?如何创作出好的剧本?可否介绍一下您的经验。 王丽萍:好的剧本,一定是有好看的故事。一个好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命运,让人牵挂和揪心或者让人想念的人物。当然,也要给人鼓舞的力量。 记者:目前影视剧创作中,一些编剧常常会因为制片方、投资方的意愿,不得已调整、改变或放弃自己在剧本创作上的想法和追求。您是否遇到过这种现象。面对此类问题,您又是如何处理的? 王丽萍:我所有的剧本都是原创,但是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编剧要摒弃个人的自恋,进入团队合作时,多跟导演、演员沟通。电视剧也是团队的艺术,多听意见总是好的。有道理的,我会改剧本,力求剧本更扎实,如果觉得不能接受,就把自己的理由跟对方沟通。我一直觉得,当剧本进入操作阶段时,大家不是针对你个人来谈剧,而是一个团队在做一部剧,电视剧的团队精神很重要,好的电视剧,一定是团队的胜利。 原载:《文艺报》10年12月15日第四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