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读《朴槿惠的传奇人生》有感:木槿花开 花瓣雨落

http://www.newdu.com 2017-10-10 人民网-读书频道 熊瑞芳 参加讨论

    《绝望创造希望—朴槿惠的传奇人生》,讲述韩国第18任总统朴槿惠的传奇人生。朴槿惠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也是东亚第一位女性总统,整个东北亚地区近现代史上第一位女国家元首。她履行总统职位时已年届60。她的一生大起大落,又大落大起,最终成为韩国政坛的“不败女王”。她颇似神话的传奇人生,穿越60年的苍莽岁月,总让人看到波澜起伏的人生深处,向我们走来的是一个苍凉的丽影。
    木槿花开,纷纷花瓣雨落
    朴槿惠,中文翻译过来,没有将韩语中“槿”音的字,翻译成玉石的“瑾”,也没有译成谦虚谨慎的“谨”,而是译成植物木槿花的那个“槿”,真是别有深意。
    木槿花,色泽鲜艳,烂漫如锦。它朝开暮落,生生不息,生命力极强,也叫无穷花。韩国将木槿花作为国花,象征坚韧、质朴、永恒和美丽。以花喻人,朴槿惠女士的一生极象木槿花。
    作为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长女,她12岁就随父母入住青瓦台总统府。花样年华,曾有过鲜花般绚烂的梦想,梦想成为一名教授。正值她留学法国之际,母亲遇剌身亡,她旋即回国代替母亲履行“第一夫人”职责。
    之后,父亲又遭枪杀。27岁的她一夜之间沦为天涯孤儿,带着年幼的弟妹,孤苦伶仃地离开青瓦台,开始从天堂到地狱的生活。
    接踵而至的是,曾经追随她父亲,信誓旦旦要毕生竭力忠心效力的人们,也都纷纷选择逃离、背叛,甚至是中伤、诽谤和侮辱。这也不奇怪,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地方,望风而逃、落井下石、众叛亲离,都是极其的内容相似,意义重复。世态炎凉古今同,人间冷暖从来如此。
    她和弟妹回到老屋新堂洞,在那里度过了18年的隐居生活。她后来满怀辛酸地回忆和描述那段岁月:“谁都不会知道,那时的我是怎样煎熬过来的。”“那是比死亡还要痛苦的艰难岁月。”
    青春花季,她失去了双亲,成为弟妹们的家长,担当父母角色。命运给予她比死亡还要恐惧、残酷、痛苦和绝望的考验。有她的书为证:《以苦难为友,以真实为灯》,《在绝望中成长,在希望中前进》。仅看书名,就知道她在艰难的岁月,是怎样面对波涛汹涌大风大浪的险恶人生的。
    父母先后被政治暗杀,两场重大的人生变故,她的命运在波云诡谲中颠簸,在险风恶浪里残喘。苦难的岁月,唯有默默地承担,默默地忍受。漫漫十八年,六千多个日夜,朝开夕谢的花,纷纷如雨落,阅尽世间风雨无情。木槿花开的人生,无奈、孤独、痛苦、绝望,用中国这样三首诗可形容: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欧阳修词:“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中国哲学史,教儿育儿
    朴槿惠说:“二十多岁时,我曾面临难以承受的考验和痛苦。父母都被枪杀,曾经信任的人离开,连呼吸都觉得困难。当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她还曾这样表达: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蕴含着正直、坚强的人类道义和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上涉四百余年的子学时代,下及二千余年的经学时代。集哲学之大成,集历史长河的思想之大成,是一部杰出的思想史,也是一部安邦治国的学问著作。渊博宏阔,严谨深厚。笔者以为可比肩于伟大的史学巨著司马迁的《史记》,饱含“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思想价值;也可比照于司马光《资治通鉴》,有治世辅佐的历史和现实功用。
    朴槿惠人生的黄金期,正是她人生最痛苦的时期。她和年幼弟妹蛰居新堂洞的岁月,尝尽人间辛酸冷暖。“没有人去分担她的痛楚、倾听她的孤寂、抚慰她的心灵。”现实世界给予她的只有冷酷和无情。世间之苦,心苦最苦;世间之痛,心痛最痛。她是大苦大痛之人,五内俱焚、万箭穿心的苦痛,却又如苏东坡诗所言:“无处话凄凉。”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生活在绝望中。绝望的人生,或者倒下,毁灭,或者站起、重生。她选择了后者,书唤起她站立重生的希望。
    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朴女士说:“我尝尽了社会底层的种种滋味。多年来,我忍受了无数的背信弃义,仿佛站在悬崖边岌岌可危。”艰难困厄的十八年漫漫时光,她在孤独中思考,在痛苦中找寻。读书引导她思考人生,找寻人生,引导她思考的深刻和找寻的正确。她选择了一条人间正道:“不管这个世界是如何的布满荆棘和痛苦,她所看到的永远是明亮和幸福的一面。因此,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她都会感动、感恩和感谢。这才是她跟其他政治人物的不同之处,也是她人间性情的真实流露。”她于是这样确立自己的人生哲学:“回望人生,若还满足于自己的正直和诚实,那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饱受折磨的人生,追求正直、诚实,感动、感恩,所有的苦痛,所有的伤悲,自己一肩杠,心中的泪水自己轻轻擦,忍辱负重地前行。最幽暗迷茫的日子,静静思索,苦苦修炼,心底有亮光,生命里有气象。这正是孟子所说的涵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充塞天地之间,孟子欣然:“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朴槿惠这是在以浩然之气涵养自己。
    孟子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朴女士说:“其实我自己也觉得是一个奇迹,能活到现在,而没有被逼疯。”当逆境、困厄向一个人袭来时,生命和人生就变成了一场考验。意志在起决定作用。坚强的忍耐,积极的抗争,是朴槿惠紧握的战斗武器。风雨袭来时,她迎头挺过;泥泞满地时,她从容跨过,一切的一切,她都坚信要走过去。她说:“所谓人生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一切莫过如此,对战胜了自己的人来讲,其他的人都不是对手。”“在赢取别人之前,首先战胜自己。”别的人,别的一切打不倒你,打倒你的只有你自己。当一个人战胜了自我,他就是强大无比的。朴槿惠战胜自我的过程,就是不屈服命运、不屈服人生的过程,也就是意志变得坚强、内心变得强大的过程,就是人生成长于绝望,从苦难中成就人生的过程。
    记得著名作家梁衡先生说:悲壮,悲壮,只有悲,没有壮,倒下去,谁也不会看你,只有奋力抗争,站起挺立,写下壮,才会有悲壮。倒下去是一滩泥,站起来是一棵松。梁先生奉行文章只为思想而写,但他的书教给人的不仅仅是思想,更多的是精神,鼓舞人心的精神。象我们中华民族,在近代备受列强欺凌宰割,是中华民族血液里那奔腾不息的奋力抗争、永不屈服精神,谱写了民族屹立的悲壮颂歌。这是浩然之气,更是坚强之志。而孟子言:“夫志,气之帅也。”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无我无私,而个人乃与宇宙合一。”
    朴女士说:“心灵的安静是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她又说:“人生之路,就是肖天的过程,意即与天逐渐相似的过程。”
    十八年的隐居生活,朴槿惠是在读书中度过的。“那段时间我读了《法句经》、《金刚经》等佛教经书和《圣经》,也读了东方哲学的有关书藉以及《贞观政要》、《明心宝鉴》等。”当然,所读书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读书让她找回了内心的安宁、沉静,让她到达新的人生境地。因此,“她依然用美丽的眼睛来看待这个充满希望的世界,她依然深爱着大韩民国的国民们。”
    宁静致远。她有一颗胸怀国民并心系国民的心,被书养着,十八年的书养着,那是赤子之心。在遭逢难以面对的痛苦和难以承受的考验,“连呼吸都觉得困难”的时刻,她想到的不是自己,没有考虑小我的人生,而是考虑国民,虑及国家。当看到“1997年的金融危机导致韩国经济遭受重创,看到大批失业人群在街上排队领取免费餐物”时,“她毅然决定重返政坛,以‘政治人朴槿惠’的身份去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这正是存心养性的秘诀和关键,也是她能战胜命运,不向命运低头,坚强不屈的根源。所谓圣人深虑天下,先贤先哲的话在现实中是如此灵验。
    一个人在遭遇巨大的苦难时,他的世界是风雨飘摇、险风恶浪的,此刻的他最渴望心如止水,不要听到嘈杂喧嚣。一个人在经受巨大的痛苦时,他的世界是天昏地暗、暗无天日的,此时她最渴望温暖明亮,不想看到凄风苦雨。朴女士处变处乱之时,任风雨雷霆击打,象是一块铁在一次次地锤打、淬火中冶炼,又象是一块石头在地底被千百次地撞击、挤压。终于,好钢锃亮,钻石闪光,她获得了明静如水的心,且心储光焰。她这样说:“在我的人生中有三件最珍贵的宝物,这些都是无价之宝。第一,我的正直明朗之心;第二,我的正直明朗之心带给周边人的平安详和;第三,让我每天都过得勤勉充实的分分秒秒的时间。”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朴槿惠守得云开日出时。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朴槿惠感同身受。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朴女士韬光养晦的岁月,一定读懂了这句话。
    庄子说:“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说的是乘云气,骑日月,到达至高的境界。庄子逍遥游的核心,其实是关山迢递、峻岭跨越后,万水千山走遍的一种回望和潇洒。朴女士的人生存此气定神闲的写照。
    生命已被牵引,潮落潮涨
    苦难的日子,活下去。伍子胥一夜白头,痛苦煎熬人生。一天天痛苦的日子里,书是强大的支撑。朴女士读中国哲学史,很象是山穷水尽时,忽逢路野一株结满幼小新桃的树,看到了无限希望和生机。这正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朴槿惠是幸运者,幸运地遇到了冯先生,看到云淡天高,得以完成修身养性。
    一个人读什么样的书,决定其内心的岁月风景和生命走向。读书影响人生,读书也决定人生。
    朴槿惠二十多岁时就历经命运的劫难,十八年漫漫时光晦涩黯淡。依照常理,忧伤的日子写下的多是忧伤的文字,苦难的岁月也一定尽是呻吟之声。人其实真的很渺小、脆弱,风雨来时,落花流水,伴随的心生害怕、悲伤、恐惧、绝望,是世间常态。是书给人精神支撑,变得强大、坚韧。朴槿惠有幸被书牵引,被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牵引着。
    冯先生说,孔子作为教育家,“他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之人。”朴槿惠说,我的梦想是服务于韩国人民,为韩国人民创造新的希望。
    教学相长。教与学的目的,仿佛彼此,如出一辙。朴槿惠修齐之后,重返政坛,治国平天下。尽管她没有家,孤身一人,但她拥有韩国的人民,是“嫁给韩国的女人”,大韩民国就是她的家。
    政者,“势者,胜众之资也。”政治,是治人、治世、治国的大事大业。胸无宏韬伟略,断不能担当胜任。而雄才大略首先要有一颗心去承载。大情怀、大仁心、大仁德,是为政者的必备资质,一如冯先生所言“大德大贤,即能治理国家社会之专家也。”朴槿惠是现实中的受苦受难者,看尽世态炎凉,人间冷暖,她对世道人心可谓看彻看透,该是早已冷漠心灰了。但难能可贵的是,她依然葆有一颗热心,一颗为民众服务的热心。一个人,若只哀叹自己的不幸,眼中只看到残山剩水,寒林败草,满目荒凉,就绝对没有生气,站不起来。只有目光覆盖大地,看到更多更远更大,心里才会葱绿,知道生命的深处还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春天好风景,生机勃勃的大风景。这让人从中读懂仁心孕育仁德,仁德滋养仁心,大德大贤大情怀的学问。
    冯先生言:“孔子讲仁及忠恕,多限于个人之修养方面。孟子则应用于政治及社会哲学。孔子讲仁及忠恕,只限于 ‘内圣’,孟子则更及于‘外王’。”孔孟内圣外王学问,对朴槿惠而言,不只是受益匪浅,而是受用终身。试想一个绝望的人,对自己和外界一定是无所求、无所想、不闻不听、不行不进的,也就无所谓“内圣外王”了。是孔孟之道让她又回归心性,重拾生命的精神。传记中有一幅题为《朴槿惠是善于倾听的领导者》照片,对其精神、心性是很好的阐释。白衣衬衫的她,坐着,微笑地侧着脸,象是木槿花十八年间的静静飘落,又静静开放。观世相,听尘音,是那样真切,那样诚挚。让人不由得也跟着走进她的倾听中,倾听那年深日久寄身篱下、捧读忠恕、孕育生机的精气神。因此,笔者以为这张照片题为《倾听》最佳。
    泪往心头涌时,朴槿惠读到了孔孟老庄哲学。是救命稻草,或良师益友,抑或思想武器。终归,她是没有消沉消弭,没有沉沦毁灭,反而破茧成蝶,以苦难成就人生,创造生命的奇迹。她走过来了的神话,与其说是她的意志挺过来了,倒不如说是她内心的强大与奔腾。艰难的岁月,选择自强不息,最终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恰如中国那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月亮之上》所唱:“生命已被牵引,潮落潮涨,有你的远方,就是天堂。”她又重新回到了天堂。天下无隐士。“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今天的朴女士势至位尊,实现了她的南面而听天下。
    哲学是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也即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学问。笔者以为,哲学最根本的,是教人如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是与历史等人文科学一样,肩负教导人们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使命。哲学其实就是一盏思想和智慧的明灯,带来光明,指引道路。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便是这样气象蓬勃的学问。他的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子学时代是发源地,是渊综,经学时代多为对子学时代的继承和阐发,或曰心得,即如书中所言:旧瓶装新酒。故子学时代最有价值。笔者欣喜:翻开书的第一页,就让人爱不释手。
    孔孟老庄诸子经学,醍醐灌顶,顶礼膜拜。大道藏于圣贤书。朴女士与中国哲学的渊源,让人联想到这样一句话;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哲学哺育了她,她从哲学中得到重生。她以特别的人生奋斗史表达了她对中国哲学的深情,或者说是她对中国哲学的承诺;中国哲学完成了对朴女士心灵和精神的双重塑造,或者说,是中国哲学对她的怜惜、厚爱和馈赠。因此,她说冯先生的书改变了她的人生的话语,决非政治家之说辞,而是一个历经人生磨难和人世艰难的女子学习中国哲学的珍贵心得、真正收获和全部思想,是她生命气象的源泉。
    人生在世,忧愁烦恼,坎坷崎岖。能有书看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而能够拥有平静地看书的日子则更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感恩。朴槿惠生不如死的日子,书让她起死回生。她感恩书给了她很深的思考,让她的人生达到超越的境界。因此她的笑富有静水深流的魅力。其实,读书更能让人象农夫耕作田园一样,获得耕耘书香的纯粹。书是恩人,尤其是对跌落人生深谷的人来说,书是大恩人,世上最亲最好的恩人。
    文王演《周易》,孔子作《春秋》,圣人书册,微言大义,天人之道,尽在其中。一切的事物,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天地万物,阴阳五行,寥廓胸中,气象万千。万物之道,负阴抱阳,不仅仅是盛德在金木水火土,更多的是惠及人伦,盛德在彼时当下,恩惠于代代人心。中国哲学史滋养焕发了一个异国邻邦女子,韩家有女初长成。由此足见中国哲学的生命、思想和精神,足见我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亦可见我中华文化自孔子之始而诲人不倦。
    从这个意义出发,书牵引的不只是朴槿惠女士,而是具有普世的牵引意义,是读书所散发出的书香信念和书香道义。
    从这个意义出发,让人思考“命运”这一命题。
    什么是命运?命运就是你生存的客观环境。强者以自己的主观世界搏击客观世界,不向外界的种种不利和来犯屈服,而是勇于迎头痛击,主宰命运。
    对朴槿惠而言,命运就是曾经的生命浩劫,也是今天的崛起和振兴。
    命运,人世的命运,是萧萧落叶、漏雨苍苔时,越过苍凉,走过艰难曲折后的举足回看万岭低,是人生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境界。
    因此,朴槿惠当选为总统,不只是阐释成功、荣耀、辉煌等这些世俗、浅薄的价值认同,她迈向人生巅峰的意义,是浩渺宇宙中千千万万个生命个体,在成长、求索、奋斗过程中,铸写生命品质的不老歌谣,是人在天地间越过黑与暗,向着拂晓黎明不断前行的精神颂歌。
    读完这本传记,再看看封面人物的笑,包藏、沉静、圆融、通达,还有朴女士那钢铁一样的生命意志。
    历史总是充满曲折和哀伤,也充满奇崛和茁壮。生命充满轮回,更充满传奇。从当年黯然离开青瓦台,到今天荣归总统府邸,朴槿惠的人生潮落潮涨,当年明月在,几度夕阳红,犹记纷纷花瓣雨落时,却是书香阅尽我人生。孔子《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接着又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这好像正是对朴槿惠的人生进行的恰好概括和总结。修齐治平,包容藏纳,吞吐苦难,大德敦化。正所谓诵诗书,习礼乐,心中有太极,苦难的人生感同身受,圣人之道,大!韩国是一个半岛国家,三面环海,辽阔的太平洋浩瀚无际。六十年苍莽的岁月,回头望望,沧海茫茫。木槿花一样的女子,浩劫归来,必是王者归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