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文学与图像的对立与共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高建平 参加讨论

     近年来.文学理论界盛行“图像转向”和我们正在走向“图像时代”的说法。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图像并不是一件新东西.图像的作用受追捧也不是第一次。实际上.在人类诸感官中.视觉被认为具有优先地位己经几千年了。但谈论“图像时代”的人努力要说出的一个意思是:“这一次真的与以前不一样了!”那么.究竟怎么不一样?我们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些提法背后的理论预设是什么?这些问题带给我们的.有欣喜有焦虑更有思考。
    一、图与词之争在希腊
     图像的优先地位.本来可以指在思考人的行动、思想.以及世间事实本身与它们的外在表现之间关系时的一种观念。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行动、思想与事实才是优先的.而不是作为它们的外在表现的图像。受欧洲哲学史上形而上学传统影响.这种关系被转化为图与词的关系。于是我们所讨论的问题.被放在一个独特的语境之中展开.这是我们在读西方有关图像论述时感到晦涩难解的原因。
     我们在柏拉图的哲学中.看到了理念的世界要比现实的世界更为真实的思想。对于他来说.现实的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镜像.就像我们在洞穴中所看到的透过火光而投射到墙壁上的影子。真实的床不是木匠所打造的床.而是理念的床.。因此.这种观念具有一种反视觉的特点:眼见不为实。亚里斯多德努力给子视觉以认识论上的证明.从而确认人的感觉是通向真理的途径。在《形而上学》的一开始.亚里斯多德就写道:“无论我们将有所作为.或竟是无所作为.较之其它感觉.我们都特爱观看。理由是:能使我们识知事物.并显明事物之间的许多差别.此于五官之中.以得少视觉者为多。”哲学家们的这种论述和论争.与希腊人当时的艺术状况有着对应关系。在当时.希腊艺术正在完成一种向视觉中心主义的转变。
     如果曾经去过大英博物馆你可能不会忘记从埃及厅走进希腊厅的那几步之遥带给你的震惊感。埃及雕塑的面容僵硬刻板.仿佛这些人像的脸上罩着面具.而到了希腊厅.这个面具被一下子揭开了。希腊雕像的面容、体态、衣褶.一切都向人们宣示.这是一个视觉的盛宴。在博物馆里.从埃及厅到希腊厅只有几步的距离.而在历史上.这种艺术风格的变化一也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的。埃及艺术保持其风格有几千年之久.在希腊艺术的古风时期.埃及影响仍保存着。只是到了希腊艺术的古典时期.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造像的风格就有了彻底的改变。英国艺术史家冈布里奇将这种变化说成是希腊艺术革命。他曾这样概括:埃及人所再现的是他们所“知道”( know)的世界.希腊人所再现的是他们所“看到”( see)的世界。冈布里奇所做的对比简洁而清晰.一下子说出了两种艺术的基本特征:在埃及人那里.图指向了关于对象的知识.而在希腊人那里图再现了对象的外观。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文学评论》2005年06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