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咆哮无声》:气吞山河的诗篇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韩玉峰 参加讨论
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我们熟知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的英雄壮举,我们也传诵着东北抗日联军“八女投江”的巾帼悲歌,但是,我们还很少听说“八百壮士投黄河”这一极其悲壮的故事。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新晋商(北京)投资公司、北京龙海星光文化传媒公司、北京红绒花文化传媒公司和中共运城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战争历史题材电影《咆哮无声》,为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揭开历史的谜底,讲述了这个充满伟大民族精神和英雄主义情怀、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咆哮无声》的背景是1941年5月的中条山战役。这一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军队在山西范围内惟一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中条山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像一条巨蚕横卧在运城盆地与黄河谷地之间,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中原地区的天然屏障。日军向中条山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其意在占据黄河各个渡口,以便相机进犯中原、袭击西北。进犯中条山的日军有10万人,中国军队有20万人。在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会战中,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日军以数千人的损失造成我军数万人的牺牲。但是,中华民族不可侮,中国人民不可欺,“八百壮士投黄河”的壮举展现了威武不屈、共抵外侮的民族精神,是用一种无声的方式,汇聚成那个特殊时代的最强音:咆哮无声。
    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咆哮无声》没有用一个有头有尾、线性发展的故事表现中条山战役始末,而是通过中日两个不同国籍的军人的经历和一个个悲壮、惨烈的情节表现战争中人的命运,从人性、人情的角度去透视战争、剖析战争,探索战争与人的关系,表现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和经久难愈的心灵创伤,表达当代人对历史、对战争的思考,这使得该片具有特殊的认识价值。
    影片以倒叙追溯的表达方式,现代戏和战争戏交织在一起的叙事方法,体现了电影艺术的特点。影片以万静娴的日记和杨镇江老人的回忆写过去,以万云的“寻找”之路和内心独白写现在。用一种真实的情感纽带,把过去与现在衔接起来,表现战争与和平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奋斗足迹和理想追求。
    片中代表和平年代的主人公是时尚、靓丽的“80后”城市女孩万云。她拿着姑奶奶万静娴生前所写的日记,前往万静娴当年留下青春、梦想和爱情的地方,寻找抗日英雄的足迹。起初,万云对于她所接触到的过去有许多不理解。她不理解她的姑奶奶“执著地爱一个不知道生死的人,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她认为,“镇江爷爷他们那一代人特傻。他们就只认一个理,连命都可以不要”。随着这条“寻找”之旅,通过姑奶奶的日记和镇江爷爷的回忆,以及她的实地所见所闻,万云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对前辈的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人性的善与恶有了切身的感受,她开始客观地审视自己的生活理想和人生价值。她说:“呐喊,咆哮,我从来没有这么深刻地理解过这些词语。原来这些词语并不是从喉咙里发出来的,不是一个个肤浅的音节。你眼前的这些孩子,他们穿着耐克鞋,背着阿迪包,他们对着网络,对着另一边的陌生人,声嘶力竭,做着英雄梦,却不会为自己的父母做一顿饭,不会为一个倒在路边的老人伸出一只手,在虚拟的社会里,他们以为自己拥有一切,但惟独不知他们是否拥有热血和担当。当年那些和我们同样年纪的战士们,他们不曾哭喊,不曾呼号,但他们无声的咆哮却存留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她从战士们的存在和牺牲中找到了生活的真谛,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咆哮无声》中代表战争年代的主人公是跳崖战士中惟一的幸存者、年已90的杨镇江老人,他一家7口都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下,他的众多战友纵身跳河壮烈殉国。他对日本鬼子有着强烈的国仇家恨,但他人性善良,收养了日本人的遗腹子,作出了一件连日本人都想不到的事。杨镇江老人对牺牲的战友们,70年来昼思夜想,梦寐萦怀,他惟一的心愿就是让他们“回家”。他按照士兵名册把这些年仅十八九岁的烈士们的姓名一一刻在石碑上,然后用这几百块石碑筑成一面烈士墙。当镇江老人把他刻好的最后一块石碑砌在烈士墙上时,他说:“在烈士跳崖后的70年,我刻完最后一块石碑,了却我的心愿了。大伙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吧。大伙的灵魂可以在这里相聚了。”在镇江老人说这些话的时候,衬托在老人苍老面孔、瘦弱身躯后面的是一面高高的长长的烈士墙。烈士墙和老人融合在一起,就像一座巍峨的浮雕矗立在人们面前,给观众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咆哮无声》中另一个战争年代的人物是日本侵略军士兵中村次平。由于他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残暴罪行,使他在晚年深陷于饱受精神折磨的痛苦中。他派他的儿子中村一郎带着他写给杨镇江老人的一封谢罪信来到中国。中村一郎跪在杨家7口人的墓碑前,读他父亲的谢罪信。这个侵华日本兵的忏悔和认罪,同样是对过去这场战争的反思。同时,来中国替父亲谢罪的中村一郎更多的是感受到战争的阴影。中村是广岛人,战争期间原子弹的袭击给他留下了可怕的记忆。他的母亲、姨母和姥姥都是因为受到原子辐射而患癌症去世的。他认为自己身上埋藏着定时炸弹,他决定不结婚,不要孩子,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咆哮无声》中写得最惨烈的战斗是马家崖血战。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子弹打光了,刺刀劈弯了,就用石头砸,以血肉之躯同日寇搏斗的细节;战士们目眦尽裂、鲜血满面、放声怒吼的特写——这种大尺度的战争场景,加上紧张快速的节奏和悲愤壮烈的配乐,将一场真实而惨烈的战争展现在观众面前,具有惊天动地、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在敌人把弹尽粮绝的中国军人逼到黄河岸边马家崖的悬崖峭壁时,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们高呼:“爹娘,孩儿不孝,先走一步了。”战士们在“死就死,一起跳啊”的呼喊声中,一个个、一排排纷纷跳下,淹没在滚滚的黄河浪涛中,投入到孕育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母亲河。他们以年轻的生命践行了自己捍卫民族尊严的誓言。在英勇跳崖的中国战士面前,日本鬼子震惊了。事实告诉他们,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永远是不可逾越的。
    《咆哮无声》是一部体现崇高文化理想和艺术追求的优秀影片。它对激发中国当代青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载:《文艺报》2012年12月05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