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是不懈追梦的人——《比一滴水更年轻》序言 2010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我的14卷本《诗文总集》,其实它在2007年就已定稿了。此后六年,我又陆续写了一些新作,除应邀将前期所写的部分作品编成《北窗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外,这里,将其余的部分和最近新作遴选后又编成这本集子。它们都是《总集》出版之后从未结集的作品。 在我多年的写作中,越来越深地感受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在哲学、文学和美学领域。它不同于西方某些创作理念主张的真实再现某个具体物象、细腻描摹微小细节,而是要求作家在写作时着眼于整个宇宙、历史、人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窥览浩瀚时空中的自然造化,探究深邃邈远的人生奥秘,在这样自由心灵和人文精神的滋润下,在哲学上,先是注重相对立的“意”和“象”,后引入文学理论,遂有“意象”之说,既有意的动人,又有境的美丽,更有形而上“诗接天地”的广阔思维空间;在文学和美学上,特别注重意境的创造,并把它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提出;千百年来,“意境”成为贯穿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史的独特传承。因此,我认为,描摹再现具体事物的微观细节,固然是文学表现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若只停留于此,也仅是艺术在某一阶段的一个过程,而并非艺术的终极目的。 一件作品,若能跳出“自我”,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而复归于人生世界的整体,着眼于追求超功利的境界,追求审美理想和某种深刻的哲思、自由的人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达到情与景相汇、意与境相融的美学境界,才是上乘。“意境”即“境界”,每件作品的意境,都来自于作者的灵魂,他的思想、性情、襟抱、禀赋等。人生境界的高低,直接决定其作品品位的高低。在我的写作中,我努力追求意境的高远,希望每首诗都能尽量传达出一种思想内涵,并营造一种特有的韵味,使读者透过强烈或疏淡的画面感受到透彻空灵、华美圆融的美丽境界。我力图使我的表现对象,一水一石,隐含天地间生命的顽强和静穆,一草一木,历数时空往复的流转,阅尽风雨中的飘零与生机,使之具有更为广阔的美学背景。在构思和艺术处理上,我试图借鉴西方多种流派的艺术表现手段和方法,以之融入东方美学的境界之中。因此,在诗歌语言上,我也越益追求天然、节制、简洁和生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许多话都已融在自然万物的意境中;大与小,虚与实,浓与淡,含蓄与显现,我更看重它深刻的艺术表现力和容量、它的朴素率真与灵动、它的韵律与节奏的和谐之美。 这就是我多年来所做的探索。 我坚信我的祖国必然会越益走向繁荣富强,坚信我们饱经磨难的民族必将复兴。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所处历史阶段和社会生活之中,被称为民族触觉和神经的诗人,更应意识到自己的担当,以诗人所应具有的激情,关注那些每月每天、每时每刻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深刻的现实。诗人应该是生活的积极创造者、见证者、讲述者和传承者,诗人应该是不懈追梦的人、歌唱的人。我的心感召于时代沸腾的生活和日新月异的现实,在承受着甜蜜与忧伤中,它憧憬,它激动,它感奋。我更加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想起年轻时我渴望的一切,今天都已变成现实,我更坚信未来在我们手中必将有更多奇迹发生。 这本书的最后一首诗《比一滴水更年轻》就抒发了我这样一种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 当手杖 成为我世界的一部分 我却比一滴水更年轻 因为这个时代 因为我的祖国…… 不只是这一首诗,这本书中所有的诗,虽然主题不同,内容也很宽泛,但都是我近些年在壮丽现实激发下,情感生活的投影和心灵世界的写照。 时代、生活和诗把我变成了孩子。 我便把这首诗的题名作了这本诗集的名字。 (此文为《比一滴水更年轻》一书序言,编发时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