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霍林河那里很美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文艺报2008-07-24 白雪林(蒙古族) 参加讨论
    霍林河是我的家乡,离开那里已经30多年,虽然这期间多次回去探望,但霍林河更多是出现在我的梦境里。
    霍林河发源于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北部,流经科右中旗,在吉林省通榆县境内的辽河下游的开阔地里消失。
    霍林河是科右中旗的母亲河,科右中旗行政区域南北狭长,霍林河恰恰由北流来,穿旗而去,成为科右中旗的一道风景。
    首先霍林河的景色是美的,由于处于兴安岭西南麓,地势南高北低,霍林河水流很深,很急,波浪一个连着一个,漩涡一个连着一个。河水是青黑色的,颜色偏深,浑浊肥腻。河面不宽,一般地方都在二三十米的样子。有些地方甚至更窄。有趣的是,河水虽然湍急而迅猛,可河道却不是流畅直挺的,而是弯弯绕绕,七扭八歪,拧着麻花似地向前流,乱绳子似的向前流。在我家乡海利斯泰村子的西边,有几处河湾里你会有被河水包围的错觉,你的身前和身后都有河水流淌,好像是三两条河在争抢河道,有的向南流,有的向北流,有的向东流,有的向西流,河道里长满了芦苇和柳丛,遮住了你的视线,河水在几十米处就看不见了,你不知道河水流到哪里去了。那些情景有些恐怖。
    冬天的日子里,村子里的孩子们结伴到山上砍柴,经常是十来个半大小子每人赶了一辆勒勒车,晃晃荡荡地上山去了,我为什么对勒勒车感情那么深,是和那段生活里勒勒车给我的美好享受有关,蒙古人的孩子上山砍树,是有规矩的,上山前大人早就交代清楚了,绝不能把每一片树丛剃光,每片树丛里要留下最直、最顺溜的苗子,大碗以上的树是不能砍的,没有护林员,没人照看山林,这都是蒙古人的自觉行为。这种赶车上山砍柴的感觉别处里的孩子是没有的生活,我怎能不感谢霍林河呢?
    勒勒车在霍林河东岸的路上是一道特殊的风景,那是一条被荒草掩埋和覆盖的小路,却是著名的契丹小路,霍林河流域几百年前是契丹人的大本营,契丹人就在那条小路上来来往往。在村前的高大峭壁上还留有契丹人雕刻下的文字,人们都看不懂,只把那峭壁叫做“有字的岩石”。
    当然我是看不见契丹人的了,但是蒙古人赶着勒勒车总是不慌不忙地走着,赶车的多是女人和孩子,以穿着鲜艳的袍子占多数。
    男人们出门喜欢骑马,科右中旗的走马是有名的,走马跑起来昂首挺胸,后半身微微下伏,屁股左右轻摇,四条腿飞快交错,一串哗哗哗哗的蹄声,带起一团尘土。端坐在马背上的人稳稳的,没有上下颠簸,一点也不累。村里的驯马手向我吹牛,他训练出来的走马,鞍子上能放一碗酒,绝对洒不了,那是真的。霍林河出好走马,出蒙古人的骏马军马。
    我的叙述都是30多年前的故事了,今天铁路从霍林河西岸北去,契丹小路上看不见勒勒车了,走马不见了,笨马也不见了,游牧民族的历史结束了,马背民族的历史结束了,纯正的蒙古草原文化已经是昨天的梦幻,现在内蒙古已经进入和谐的后草原文化时代,从文学的角度思索,后草原文化时代的霍林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