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看小说——《罂粟》、《花开的时间》、《第七日》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刘士忠《罂粟》我本纯洁的罂粟花
     刘士忠的《罂粟》总让我想起台湾电影导演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案件》。不过,与电影不同的是,《罂粟》(《青海湖》2009年第5期)中的少年,有着阳光灿烂的日子,精力旺盛,内心敏感,厌学,推崇“江湖义气”,对异性好奇,有着单纯真挚却又懵懂的爱恋,这就是少年“我”。一次偶然,少年“我”为了心中暗恋的姑娘夏雪而与社会青年和老师发生殴斗,为此得到了不公平的处分。愤怒少年“我”用自己的办法,换来一支枪,却因失误,子弹击中了暗恋的女生夏雪。小说到此嘎然而止,只有血“在洒满灿烂阳光的水泥地面上汇聚成一朵大大的罂粟花”。我却忍不住加上一句《牯岭街少年杀人案件》中杀死心爱女友的少年小四的问话“为什么这个世界和我们想的不一样?”美丽罂粟花的罪恶谁判定的?少年的杀人举动从何而来?作者是无需回答这个问题的,但读者我却不禁为此而发问。《罂粟》是作者刘士忠略带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的第二部,在第一部《前营街十四号》(《青海湖》2007年第5期)中,作者借用惠特曼的诗说道:“每人歌唱属于他或她而不是属于任何别人的一切。”或许刘士忠是在借小说“歌唱”成长的痛苦,然而这种痛苦却是每一个人都似乎经历过的。不过,从小说艺术角度看,行伍出身的刘士忠的“歌唱”又有些过于沉溺于“个人”了,在我看来,即便是个人的歌唱,也是需要面对至少一个听众的。
    叶舟《花开的时间》善意的楚门世界
    与早期的小说相比,叶舟《花开的时间》(《小说界》2009年第3期)少了一份“愤青”的叛逆与嫉俗,却多了一份厚重与深思。小说分两条线索开始故事的讲述:一是私立美好医院的院长毛洪被病人家属夏刚杀死;一是即将面临高考处于花开时间的夏菁菁。这个开头似乎并不吸引人,甚至有些呆板滥俗,但当两条线索并成一个“楚门的世界”,夏村、学校、派出所,乃至受害人家属都加入到对夏菁菁守护秘密的行动行列之时,小说中所有的人物都立即变得鲜活复杂起来,整个小说也变得扣人心弦灵动光彩,让人不忍掩卷,紧紧跟随着夏菁菁的身影,最后一份失手落地功败垂成的报纸几乎要让人小说中的人物一起尖叫。小说中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对人物的处理,繁简得当,人物众多却不显杂芜,尤其在“楚门世界”中,人性深处的复杂与善良,被挖掘得淋漓尽致。
    尔雅《第七日》面对死亡的咒语
    《圣经·创世记》开宗明义:“起初上帝创造天地。”上帝在六天内创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并且赐福万物与人类。在第七日安息,且赐神这一日,定为圣安息日。天地同得太平安息。第七日,在尔雅看来,与其说是神的安息,不如说是生命的结束。若是从这点来读尔雅的《第七日》(《山花》2009年第12期),死亡仿若是一道不可突破的咒语,面对这道咒语,每一个人都变得虚弱渺小无能乏力,每一个人都无法解除它。小说以蒙太奇的手法,从孤儿虫子的视角,闪现了小镇中几种生命的存在:被母亲扔下的虫子、孤独躺在古堡中死去的芳芳、受尽病魔折磨死去的多多婶婶、三块土豆换来的最后被疯子撕咬而死的土豆、死而复活吃狗粪的疯子、惯偷李有福以及多多叔叔和远在他乡的母亲等。小说脱离了故事、情节、背景、人物等常见的因素,也脱离了日常生活的描写,直接将“镜头”对准生命的基本主题:饥饿、疾病与死亡,这种凸现与放大不仅让小说别具一格,也让这些被生活所淹没的基本问题得到无限放大,令人寻味再三。尤其是芳芳、土豆、多多婶婶这三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却同样善良的女人遭遇与死亡,作者叙述虽简略冷漠,读者读来却撕心裂肺,一种对命运的无力感与对死亡的怆然感浸透纸间。从人物来说,这篇小说或许可以归为作者徐镇系列,但若与最近两篇《多多叔叔的最后一天》《谁修理谁》(《飞天》,2009年第11期)相比,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可谓另类,且另类得让人寻味与琢磨,理解的惟一线索似乎便是题目与题记。作者尔雅介绍说,小说写于汶川地震后,遽然消失的无数生命让他感到一种无能为力,此篇小说记录其一二。或许,从此进入小说,更能体会小说和作者的意图。
    原载:《文艺报》2009年12月29日
    
    原载:《文艺报》2009年12月2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