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从《赵宧光传》看“精神性写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胡平 参加讨论

    在苏州高新区发掘赵宧光这样一位明朝的隐士,与现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对接很有意义。这个题目非常好,也是很出乎人意料的。我读了《赵宧光传》这本书以后,想得最多的是乾隆帝为什么会对赵宧光这么感兴趣,他们心灵的相通到底是什么?这确实是很耐人寻味的,而这恰恰证明我们今人的文化品质和古人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以至于我们对乾隆为什么那么欣赏赵宧光都觉得非常疑惑。今天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而赵宧光本身就带有现代性的色彩,这个时候来发现赵宧光的人格价值,这个题目很重大,需要一系列的研讨会来研讨。
    在文学界,现在非常提倡精神性的写作,这是指相对于现在文学作品中大量充斥着现象写作,还有普通生活、普通思想的写作而言。中国每年要生产800多部长篇小说,但其中真正有文化内涵的非常少,而且尤其缺乏精神性写作,精神价值和灵魂价值的探寻的主题非常之少。相反我们现代社会的精神问题却又非常严重,我们现代人的精神病症非常突出,所以精神问题已经成为文学写作非常需要和亟待开发的主题。而徐卓人等人所进行的对赵宧光写作的发现,在文学界来看,很大意义上就是一种典型的精神性写作,所以我很赞赏。文学界在不断提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写作。赵宧光是明朝人,并不是直接接近现实,但我觉得他比现在大量的肤浅的作品更为贴近人的精神现实。为什么赵宧光反而比许多当代小说的人物给人冲击更大呢,反而显得更为现实呢?这说明文学创作的贴近实际主要还是要贴近人的精神现实。《赵宧光传》这个作品在文学上的价值在于给我们一个新的写作方向,从历史中寻找激情,有时候的确要比写我们看不明白的、把握不了的、表面化的现象更有意义,徐卓人等人的创作也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很多文学作品不能够撞击我们的灵魂,不能够解决我们的精神问题,是因为作者本身就缺乏这样一种精神的层次,以至于我们看一些国外的电影更为震撼人心。它们也许离我们的现实更远,为什么它们更能打动中国人的灵魂呢?这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比如说《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就是我所推崇的精神性的写作。为什么中国就写不出这样的作品呢?这是因为中国的作家很多没有进入这样一个精神层面,而仅仅是写一些身体的、现象的、普通日常生活的、肤浅的东西。我们现在的创作,感染力是很低的,感染力低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进入到文学创作应该进入的主题,而徐卓人等人的创作是符合我的理想创作的,是非常有价值的。
    书中所推崇的赵宧光的精神,直接进入了人类生活的最高精神层面。赵宧光的思想有很多值得我们今人借鉴,虽然他是一个古人,他有很多东西是逆反主流传统文化价值的,是具有现代性的。比如他终身不仕,这是和中国的主流文化取向正好相反的。大家刚才都谈到他的不仕,对官位的拒绝,为什么这么难?就是因为中国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好面子。中国人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你是不是官,往往不光决定了你的物质生活,也决定了你的精神生活,所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很大层面上是靠别人决定的,真正流行全社会的就是一种官本位的价值观。赵宧光能够进行自由的选择,而不在乎别人对他的印象、评价,这种人格取向非常之难得,是我们今天需要宣扬的。
    赵宧光更重视精神生活,而看轻物质生活,也是值得今天推荐的。从中国文化来讲,中国文化本质上是讲实力的,名、利和地位是始终缠绕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实力,所以中国文化缺少形而上的思考,这样的文化实际上需要得到深刻的反思。而赵宧光的精神对这样一种传统文化而言正是一种反叛。我们今天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的知识分子数量不是在增加,而是在逐步缩小,这个现象说明我们中国重“实力”的文化现在得到了更大的发扬,中国知识分子目前在商业大潮的席卷之下,已经完全放弃了精神的追求。中国的小说写“性”是很熟练了,但很难写出“情”来,安波舜曾经悬赏100万元来募集一部感人泪下的爱情小说,到今天还没有人拿到这100万(当然这也可能是一种宣传)。没有人写出这样感人的爱情故事,这和我们生活中确实是缺少这种要死要活的爱情是有关的,和西方还是有区别的,这也是因为中国文化实在是太重实力了。
    赵宧光所提倡的天人合一,亲近大自然,将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部分,这同样是很有价值的,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恰恰也是吻合的。赵宧光有一种为艺术而人生的精神,终生都在打造寒山,他实际上是要把人生打造成为艺术,而他也实现了这一点,所以他并不是消极的隐士,而是一种积极的隐逸,他实际上是有一种精神的追求,他对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点对于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甚至都有意义,对文学创作也有很多启发。
    赵宧光这个人物到现在现实性居然还有这么多,我很感叹。我们的文学创作应该更加注重我刚才说的精神性、灵魂性的创作,从而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的创作的确不能够令人满意,徐卓人等人的创作给我们一个新的启迪,这是我们应该感谢的。
    原载:《文艺报》2009年12月29日
    
    原载:《文艺报》2009年12月2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