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踏入小学的第一天,老师就跟我们讲雷锋,一讲讲到大学毕业;也一直让我们学雷锋,一学学到大学毕业。雷锋这名字,一直在脑袋里轰轰响。这还没完,毕业后,我又给自己的学生讲雷锋,又组织自己的学生学雷锋,这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周期。 雷锋?不就是助人为乐嘛! 不就是帮行人提提箱子打打伞嘛! 我从没见过雷锋,但是今天,透过小说,我要说,我看到了。 他是那个瘦小的孤儿庚伢子。 这伢子命可真大!三天只喝一碗野菜汤,饿不死他;地主放出凶狠的大狼狗,咬不死他;地主婆要喝童子血,举起锋亮的柴刀,砍不死他;背后长了个大毒疮,都爬蛆虫了,可还是病不死他……为爸爸妈妈报仇的心愿,对美好生活的一线期盼,竟使这个苦命的伢子如此顽强地活了下来,直到盼来了翻身的那一天。 我感谢黄亚洲的秉笔直书。他似乎并没有把地主家庭成员一棍子打死,比如对喜宝和她妈妈,他就灌注了相当多的谅解和同情。他只想把那段历史真实地再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目睹那一段岁月的苦难,以及苦难背后的思考。 他是那个快乐的小小读书郎。 解放了,他不仅有饭吃,还有书读!因此,他对谁都感激,说谁都好,见谁都亲。他本是在苦难与仇恨中长大,但心中却只有人间温情。 甚至对那个故意不让他带中饭的三婶,他也总能找到理由为她辩解:“我三婶每天要下地,还要喂猪,还要烧饭,有的时候太忙,给我带饭的事也就忘了。有时候……是我自己不带饭,别怨我三婶。”“我三婶对我可好了!” 真该用长篇连环画的形式,把这本书向全国小学生推荐普及!让那些生活在锦衣玉食当中却总觉得自己很不幸、对父母师长没有一点感恩之心的孩子看看,雷正兴,这个在黑暗中生长的孩子,内心却散发着如此灿烂的阳光! 他是那个聪明可爱的扫盲老师。 为了响应祖国的号召,也为了减轻政府的负担,成绩优异的雷正兴放弃升入初中,而在家乡做了扫盲班的老师,做了新农村的新农民。多少人为他惋惜啊,可他觉得他16岁了,应该自力更生了。 在扫盲学校,所有的学生都是他的长辈,他们挑两百斤重担会比学一个字更轻松,但雷正兴却办到了——他送九斤大妈一件褂子,背上写着“九斤大妈”四个大字,让人一看就忘不了。他甚至给猪羊都穿上了写有汉字的纸衣服! 我真没想到,雷锋还是这样的机灵鬼!不管这个细节出自于活泼的生活,还是出自于小说本身的特性,读者都被作者所捧出的这个可爱形象打动了。 他是县里那个勤快的通讯员,是团山湖农场优秀的拖拉机手,是鞍钢杰出的推土机手。 说是通讯员,更多的时候是打打杂跑跑腿。但就是这样的打打杂跑跑腿,竟使得机关上上下下,从第一把手张书记到烧锅炉的大爷,都对他刮目相看。最后,他用身体抵住沙袋,堵住管涌,避免了一场特大水灾,更让他们目睹了他的胆识、勇气和奉献精神。那个重要的大院几乎离不开他,他绝对是领导们重点关注、培养的对象。但是,“祖国的号召”又来了。于是,他不顾一切人的反对,去了团山湖农场当了一名拖拉机手。 “他没日没夜地拖着黑色的泥浪在旷野里来回驰骋”,直到把这片旷野耕耘成一片葱茏的绿毯……团山湖人人佩服他,甚至是爱打小报告的“小人”(如谭喜宝)竟也完全被他感化,最终成长为一个光明正大的男子汉。 哦,乡人之不善者,在雷正兴身边待久了,也变成乡人之善者了!反正,他就是这么有人缘,人人都难以离舍他……可是,我们亲爱的祖国又有号召啦——“钢铁元帅要升帐”,雷正兴毅然报名去鞍钢!因为要做时代急先锋,他甚至把名字都改成雷锋! 他就是祖国的一句号召! 他是“弓长岭”的那个先进工作者。 作者不愧是史传文学的大手笔。同样是领导的挽留,同样是雷正兴的激奋、不舍与坚定的去意,却让他写得引人入胜,每一次都花样百出。 最精彩的,可以算是弓长岭的征兵动员事件。一个是铁了心要走,一方是铁了心挽留,所以,弓长岭矿的人事股长在体检方面“进行现场掌控”,领导赞许:“这一点很重要”。 雷锋为当兵,几乎是不顾一切,而弓长岭矿的厉书记、陈股长为挽留雷锋,也是不顾一切,最后,甚至破釜沉舟,把他的档案袋都悄悄藏了起来,结果呢—— “雷锋档案袋找不到的消息刹那间就像个爆炸性新闻传了开来,向秋生在关干事面前转得像只热锅上的蚂蚁。而在弓长岭矿,则更是人人传说,陈干事不管跑到哪儿都听见人问:‘陈干事怎么一回事呀?雷锋那袋袋长翅膀啦?’陈干事答得喉咙都起泡了,泡胖大海吃了,但还是没用,还得继续回答……” 可以说,在长篇小说《雷锋》一书中,你是看不到作者的任何褒贬的,但自有强烈的褒贬伏于生动细致的刻画之中。就是这么一个个鲜活的细节,环环相连,铸就了雷锋的灵魂、雷锋的魅力,也铸就了本书的灵魂和魅力。 因为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利他主义”的因子;在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小房子里,都坐着一个雷锋;只不过,有时候难以发现罢了,包括人家,也包括自己。 他是营口与抚顺的那个做好事不留名的解放军战士。 终于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了!雷锋来到营口,又来到抚顺。雷锋的性格日趋成熟。 但他,一如既往,处理矛盾没有别的窍门,总是挑对方的优点来宣扬;做事没别的窍门,只是专挑重的累的活干(比如他把高耗油的13号车变成低耗油的13号车,本书对此有极精彩的描写);关爱百姓没有别的窍门,就是见缝插针做好事,做了好事不留名——不,他留名了,他总是说:“我姓解,叫解放军!”…… 天不假人寿,雷锋在22岁的青春年华之时,因公殉职了! 读到这里,我止不住两眼热泪。这种感觉,只有在当年看纪录片《周恩来》时曾经有过。 “到底是什么,至今使我们心潮难平?”黄亚洲在小说中如是问。 我想,在我们现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雷锋,似乎已经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或是天方夜谭的事了,许多人都这样说。真是这样吗?其实,不是这样,雷锋还在呼吸,起码,读了《雷锋》这部长篇的人,会悄悄流出眼泪,这样的泪水所闪射出的依稀的光,就是雷锋精神! 我建议,实实在在应该把本书列为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或节选一段,进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至少,让我们的后代能够了解:中华大地曾经哺育过一个非常平凡的但却是非常可爱伟大的雷锋,他曾经那么真实地在我们所生活的土地上呼吸过,而且,这种呼吸声,现在还在,仔细听一听,到处都有,并不仅仅在每年的3月5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05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05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