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关于历史的诗性言说 评王充闾的《张学良:人格图谱》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冬梅 参加讨论
人格是一个有着颇多界说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语境中,其内涵各有侧重。在心理学意义上,人格是指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或基本精神面貌,是人类社会中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一种精神力量。一般而言,居于生命个体精神层面的人格结构不能自我呈现,它是较为抽象的,是复杂难辨的,尤其是解读和辨识张学良这样一位中国现当代史上具有传奇人生的历史人物的人格特征。关于张学良的戎马生涯和人生境遇,已有种种现成的解释,对其人格的评价也有一些固定的看法。要想走近张学良的精神世界,从深层心理上揭示其人格结构及形成之因,必定是一个艰辛跋涉的过程。解读对象的此种情形无疑在相当程度上限定或规约着作者的艺术表现,由此也必然会形成文本实践中历史事实与文学叙述的两难。因为一为具有客观属性的人类“曾在”的世界,一为想象力驰骋、天才地创造的文学话语。不同于俗常的知性叙述、分析,或简单化的界说、印象式的批评,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王充闾的《张学良:人格图谱》(以下简称《图谱》),作为再现张学良传奇人生的系列大散文作品,体现了力图重构和标举张学良整体人格的卓绝努力。不难发现,作者并非只作认识论的指证,而是尽力发现和挖掘人物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和人格光焰。
    我们知道,散文具有讲求作者主体性的传统规范。散文文本意义的建构取决于主体情意的灌注以及发现、选择、转换、调度、剪裁生活素材的眼光和角度。历史的浮沉变幻给了人类生存一种深度,但同时也生成了人类生存难以超越的一种窘境。怀着对历史人物求索和尊重的心态,作者在《图谱》中首先营构出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引发读者介入历史情境,聆听历史之声。在从容地吐纳、甄别各种关于张学良这一历史人物“前理解”、“前叙事”的同时,在精确再现和想象性的创造中,作者使这一题材对象获得了丰盈的血肉和情感化了的生命,其中不乏理性的力量和现实的意蕴。
    张学良的生命历程可谓传奇、复杂且充满悲剧色彩。《图谱》以“人生几度秋凉”起笔,通过集中描绘这位百岁老人在异国他乡的三个傍晚的身心境况和飘零之苦,高度概括了张学良的人生轨迹及其“轻生死、重然诺”、崇和重义、不计利害等人格特征,呈现出历史是如何把人塑造成历史性的人的这一具有哲理性的思考。作者精心绘制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和场景,笔触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翻腾跃动,引领读者仿佛亲历张学良荣辱起落的功业,领悟到与权利和规则紧密相关的历史意识形态。在历史纪年以及历史事件的背后,呈现出的是人物性格、心理意识、情感冲突以及人性矛盾。作者细腻剖析了这位“成功的失败者”的人格分裂特征,如“忠君”的依附性和爱国的独立性,“孝”与“义”的背反,狂放痴傲又忍耐顺从,张学良的性情充满了诸如此类的矛盾和冲突,由此也使他的人生充满了深重的哀伤和无边的忧愤。
    《图谱》的主要叙述风貌,在于能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在人世间常态的和非常态的关系中求解人物人格图谱,探究人性本相。所谓“关系”,主要是事物或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人类的存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主要是以群居的方式进行的,人和人之间、人和生存环境之间免不了生成各种关系。一如马克思所言,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图谱》没有停留在线性历史叙述的真实上,而是以张学良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为结构骨架,如他和蒋介石的关系,和中共的关系,和恩师郭松龄的关系,和两任妻子的关系等,构筑了十五个呈扇面分布的“意义单元”。以此为依托,经由作者主体情感的浸润和媒介作用,激活和还原了张学良这一历史人物的生存本相、情感世界,从多个层面切进张学良的精神景况,勘察历史人物行为的心理动因与人格质素。
    不同时代、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塑造着不同的人格类型。在张学良的人格结构中,感性成份也是其一个重要的方面。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曾经“显赫”的身份地位,东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西方民主文化的熏陶,以及岁月的颠簸和长期的幽禁,张学良的情感、心灵世界较驳杂,而由此牵扯出的话题也就更为纷纭复杂。这是一个待挖掘的“富矿”,但进入这一领域进行开采和解读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图谱》没有将其情感世界作简单化处理,而是以其本色、亲切的叙事,富有张力的文本结构,注重张学良内在情感的自然流泻,寻绎和描摹了张学良与于凤至、赵四小姐、贝夫人以及宋美龄诸位女性的亲密关系。张学良的人生缺憾与人性完满离不开上述关系的赤诚相与,有赖于任何一方的人格的许诺。其中“您和凤至大姐”一章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揣摩和描述是动情的,同时情中寓理,是以具有个性光彩的“这一个”去感悟和反思历史旋流中的人,而不是如通常历史散文以讲述历史之“真相”为旨归。
    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是个体自我的多方位映射,是人的文化存在方式。《图谱》在言说张学良的功业、爱情的同时也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其他方面,如人生兴趣、人际交往、爱好特长等进行了精准的把握和鲜活的呈示,历史由此被重新体验和敞开。作者对张学良的诗人本色的传神刻画,对这一高级“戏迷”爱听、爱唱京剧的生动追忆,以及对张学良在“戒毒”过程中所表现的非凡意志和精神的由衷赞许等等,体现了作者捕捉和言说历史生活的独特视角。当人物劫波渡尽,当历史沉埋于岁月的尘沙之中,这种人格的声音、人格的色彩也许是一种更为真实的存在,是一种更合乎人类本性的文本意义历史。
    用散文这种文体样式去感悟历史、反思历史,寻求与历史人物在精神、情感、心灵方面的跨时空的对话和理解,是作者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探求。《图谱》在承续以往审美风格的基础上,文体上也体现出了一种创新。它兼容了小说、诗词、影视艺术等文体优长,呈现出一种综合的审美效应。由此也让读者深深体认到,在各类文体中,散文最少规范也最难把握,散文的文体形式是在作家的创作实践中逐渐被创造,而且永远被创造着的。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05月07日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05月0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