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走进生活的文学最感人——专家热评长篇报告文学《闪着泪光的事业》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颜慧 参加讨论

    6月11日,《人民日报》以两个整版篇幅刊发了作家蒋巍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闪着泪光的事业——和谐号:“中国创造”的加速度》,在读者之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6月22日上午,《闪着泪光的事业》长篇报告文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社、铁道部、中国作协的有关领导张研农、米博华、高晓兵、高洪波、仲呈祥及部分在京的专家学者二十余人参加会议。大家就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中国报告文学的现状与责任,以及文学如何表现时代、反映生活等话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作品是对中国铁路尤其是中国高铁发展历程的全景记录,更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改革创新伟大精神的衷心礼赞。
    《闪着泪光的事业》刊发后,铁路系统的读者们反映,这篇作品展示了中国高铁取得的巨大成就,描绘了中国铁路的美好前景,增强了铁路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铁道部政治部主任高晓兵认为,《闪着泪光的事业》发表后,全路干部职工、上上下下为这篇文章所感动。很多人在日常工作中再苦再累没流泪,受到再大的委屈没流泪,但看了这篇文章却流泪了。作品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中国作协和蒋巍先生的社会担当,体现了人民日报社的政治担当。同时,我们也感到铁路人要有更大的担当。那就是要以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为动力,更好地完成铁路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作品中令人感动之处很多,尤其是对平凡而普通的铁路人的关注与书写,读了之后让人深感熟悉与亲切。中铁人的精神,也正是我们足以骄傲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作品中提到的有名有姓的普通人就有29位之多,可见作者采访的深入与扎实。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评论家李炳银说,作品中关于“引进消化再创新”中大国博弈的描写非常生动,同时又发人深省。作者没有沉醉于中国领先、世界第一的业绩,而是充分肯定了国外同行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强调了当今时代和平、发展、合作的主潮,正确表达了一个大国的胸怀和虚心向各国学习的精神,这是有大局意识和大局眼光的,符合我们国家提倡的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的基本态度。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认为,这些年来,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铁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这与铁路人的艰苦奋斗、无私付出密不可分。作品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准确地抓住了中国铁路“铁人”、“铁军”、“铁律”的闪光之处,形象展示与诠释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何以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产生。铁路人展现出的这种精神,恰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作品表现的高铁精神,对于其它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鼓舞和推动作用。
    大家认为,这篇作品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它不仅仅书写了中国高铁的发展进程,记录了高铁人默默奋斗、勇攀高峰的艰辛历程,而且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留下了具有纪念意义与标杆意义的重大作品,它所展示与弘扬的时代精神,对于现代化建设乃至民族的复兴,都具有重大意义。
    评论家丁临一说,近些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一些媒体往往故意放大生活中的负面因素,以求吸引眼球,提高点击率,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慢慢影响到人们对生活的判断。他们会不断发问:我们国家和社会的面貌到底如何?而《闪着泪光的事业》所书写的中铁人精神,恰恰使读者重新认识到我们民族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和我们国家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量,看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众多的可爱的人们——这对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提振信心的作用,我们从中获益良多。
    评论家胡平认为,每个行业都会有丰富的题材和可足书写的事与人,但是好的报告文学不能仅仅满足于使一个行业的人员看了感奋。只有挖掘出典型的人与事,提炼出真实、感人的精神力量,使各行业的读者都能深受感染,获得振奋,才是好的报告文学,才算发挥了报告文学的真正功用。而《闪着泪光的事业》在这一点上做得很成功。
    “中国速度”是这篇文章的一个关键词,不仅展现了中铁人的奉献与成绩,也折射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崭新面貌与国际形象。评论家贺绍俊认为,文章作者紧紧抓住了“中国速度”这个关键点,表现了中铁人多年来辛苦奋斗所创造的“中国速度”,其背后的原动力正在于“中国精神”与“中国模式”,这使这篇文章更具有思想深度与感染力,对于其他行业的人们,也更有启发与鼓舞作用。
    作品的成功来自于文学的魅力,报告文学应该肩负起时代责任,迎接新的发展。
    作品的艺术魅力得到专家们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其中无数细节的描写,精彩传神,感人至深。高洪波说,文章中北京天津两市市长的幽默对话、奥巴马不无担忧的慨叹,都是传神之笔。在比照中国铁路今昔对比之时,用人均铁路不到一根香烟的长度来形容中国铁路曾经的落后与窘迫,同样形象生动。春运是独有的中国风景,也是巨大的中国之痛。每到春运,中铁人总是“送别人回家过年,自己却只能在火车上过春节”。文中一个细节特别让人感动:为了做好春运,刚刚做好心脏搭桥手术的客运员高惠英,每天引导十几万旅客排队上车,连续奋斗了好几天,等到春运完成回到家中,脚上的鞋子已经被踩得变了形,袜子都和被踩破、磨破的血肉黏在了一起,以至于只能用剪刀慢慢剪破才能撕下来。这样真实而又感人的细节描写,不经过深入实地的采访,不经过与当事人推心置腹的交流,是不可能写出来的。
    作家周明表示,《闪着泪光的事业》在数据、人物、故事三个方面都表现得可圈可点。就数据而言,中国铁路的现状、人均拥有的铁路资源、六次重大提速、引进外国技术的价格等等,无不囊括其中;就人物来说,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普通的铁路工作员工,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共同展现了中华民族几代人为铁路事业鞠躬尽瘁、挥泪洒汗的历史画面;不仅如此,文章还把“民工潮”、“春运”、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等紧扣时代脉搏的大事件及其与铁路发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个具体而又感人的故事,使这篇文章读起来让人潸然泪下。
    评论家李炳银表示,作品内容充实而又行文简练,体现出作者很强的概括力与表现力。它大到书写一个民族的精神、国家的发展,小到记录一个个中铁人的辛苦与奋斗,作者从容往来,巧妙安排,使文章获得很大的成功。他强调,相对于其它文学体裁而言,报告文学具有更大的社会参与性与影响力,对于凝聚大众、鼓舞人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报告文学的特点,也是意义所在。
    评论家阎晶明表示,作品能在不到两万字的篇幅之中,展现如此宏大的主题,书写无数铁路人的奋斗与付出, 而且写得有血有肉,从容不迫,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希望能以此为一个良好开头,重新振兴我国的报告文学。
    真正的文学只有与生活结合,在生活中磨练,才能焕发生命力,展示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为了创作这篇报告文学,蒋巍先后行程两万多公里,采访一百多个点,与铁道上几十个班组沟通交流,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历时,他说,正是生活给予了自己创作的动力与灵感,是所采访的那些普普通通、而又默默为中国铁路的发展倾尽力量的铁路人,让自己热烈盈眶。与他们走得越近,越为他们所感动,越下决心要好好地书写他们,让世人认识真正的铁路人——因为他们曾经承受着社会的巨大误解。
    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怎样?文学应如何表现时代、反映生活,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艺作品?这个问题也受到与会专家的关注。评论家仲呈祥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来源于伟大的生活当中,反过来又能鼓舞与影响生活,而文学只有与时代精神、生活实践紧密相连,才能散发最强大的思想力量,也才能真正打动人、感染人、鼓舞人。他表示,文艺应该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领域,各种艺术形式都可以有展现的机会,但是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来说,处于文艺之塔尖的,必是“有思想性的艺术”与“有艺术性的思想”完美结合的精品力作,是真正源于生活,源于时代,在生活中磨练,与底层民众紧密相连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才称得上是一个民族的黄钟大吕,才能起到有效引导民族精神健康发展的作用,才能给人以真正的力量。
    “时代的英雄正存在于我们身边,存在于最广大的普通劳动者之中。我们的文学应该扎入生活,去发现与提炼这样的时代精神,塑造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这正是当前的文学应该用力的地方”,仲呈祥说。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23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2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