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是一个诗人。一个纯粹意义上的诗人。诗人有很多种,抑郁型诗人,奋斗型诗人,批判现实诗人,伪诗人等等。有人通过十年数十年的修炼成为诗人,而有的人,天生就是个诗人。 孤岛,就是这样一个诗人。 不明确但又崇高的理想光芒,像火焰一样燃烧他的心。因此,他和现实格格不入。他的内心排斥现实,挑剔现实,批判现实,是典型的现实的叛逆。而现实,也残酷地将他抛在脑后。让他孤苦伶仃,像个没娘的孩子。 读他早年——即入疆不久完成的长篇散文《新疆流浪记》,就更加印证了上述看法。 长篇散文《新疆流浪记》写的是,作者大学毕业以后,入疆路上和来到新疆不久在新疆大地上的行走。可以说,年轻的孤岛怀揣理想将丝绸之路开端的西安、河西走廊以及新疆的各个地区走遍了。《新疆流浪记》这部散文作品,就是将作者在行走的过程中,眼睛看到的,身体感受到的,心里想到的和经历的一切的一切,用精细的笔墨写出来,呈现给读者。 分明,这部作品与徐霞客的作品不同,它不是要写一部有关丝绸之路和新疆的地理游记,它是借助丝绸之路和新疆各个地区这个载体,呈现文学作为文学的更深的东西。 这一点,当你读完这部书,体会它的文学质地,就能感受到。它写得多么庞杂,多么精细,多么斑驳灿烂呀。 新疆,这个遥远的地方,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有些与世隔绝。随着经济的发展,门户的打开,新疆成为一个新生的宝地,人们对新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文学上,写新疆的作品越来越多。当下网上和各种杂志有关新疆的游记,比比皆是。但是,毋庸置疑,众多写新疆的作品,写得出色的,实在凤毛麟角。大多是些浅薄的对于地貌的记录,游时的廉价的心理感受,最多写写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传说,神话。《新疆流浪记》的写法,作者仿佛不经过任何裁剪,完全无遗漏地将个体经历的一切全工笔地写下来。是的,无遗漏,工笔。这么做,何其难呀,这种写法是作者给自己面前立了一座高山,大山,没有力气是翻不过去的。可是,孤岛翻过去了,还游刃有余。因此,他的作品里有地理的东西,历史的东西,文化和传说,更有当下遇到的人和事,他们的思想、感情,流露的文化观念,并且有作者自己的抒情,议论,阅历和联想,全立体地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万花筒般的感觉,留下复杂斑驳的内心感受,有很多思考,但是又觉得捉摸不透他写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意犹未尽。 比如他写到敦煌,按阅读习惯,就想知道他在莫高窟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想法,可是他却详尽地写着未到莫高窟的路上,写飞天女神,写他关于飞天女神的梦,又写到在这里遇见了日后的同事北野,认识北野,他和北野日后有什么缘分,之后才写到莫高窟,写到佛,写到佛的有关故事,写看到眼前的景,联想的景,人的反应,又写自我判断,写到当下佛死了,佛睡了,写得真像现代派小说,你要习惯性地理出个头绪,很难。 另外,这部书里,用了很多笔墨,写在路上,在汽车上,在各种车站。常常是透过车窗,望茫茫戈壁,观察飘流在路上的各色人物,写作者自己内心的荒凉和惶惑。当他在去伊犁的路上,看见车外的空阔,写到自己的心里是一片空白。于是反复出现这样的诗句:“我的家乡,你在哪里?戈壁默默无语。人生为什么这般凄迷?为寻找,为爱,不知不觉失去了自己。”这不正是作者这整部书的精神写照吗? 其次,众多人物剪影嵌印在这部作品里。伊犁邂逅的黑姑娘和红姑娘,在年轻的江南才子的心里激起怎样的涟漪?上世纪80年代,浙江老乡在新疆打工,是怎样窘迫的境遇?昆仑山上的采玉人,流浪汉和小诗人,天山深处的人家等等,作者都有精彩的大刀阔斧般的描写,给人勾勒出那个时期中国西部人物的众生相。同时,他也写到一些感人的情境,流浪途,曾寄住在一些朋友家里,这其中有汉族人家,也有维吾尔族人家,他们的慷慨,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涉世未深的作者,也深深地打动了像笔者这样的读者。 新疆散文在中国散文界,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周涛、刘亮程等都十分出色地写了新疆,孤岛这部作品也写新疆。但是,他们作品的质地不同。从儿时就生活在新疆的一些作家,写新疆,是将新疆的味儿都呈现在读者面前了。从这一点比较,孤岛的作品似乎弱了一点,但是,孤岛作品有他自己的价值,读完整部书,你会感到,这是孤岛眼睛里的新疆,孤岛在向你讲述新疆的背后,不停地闪现着他的灵魂。他那带有崇高理想的,批判的,惶惑的,忧伤的,热情的,方向不十分明确的,时时在寻找的灵魂,自始至终萦绕在作品后面。 我想,这就是孤岛这部作品的独特价值,也是他的个性所在。 行走在新疆的江南才子,行走在新疆大地上是个载体,捧送给读者的更重要的是,这个才子的全部性情和执著而又迷离不定的灵魂。 原载:《新疆日报》2010-06-23 原载:《新疆日报》2010-06-2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