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远去的精神风景 评刘醒龙长篇新作《天行者》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吴义勤 参加讨论

    民办教师是20世纪中国最为特殊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作为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底层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生存境遇非常严酷,他们的角色身份非常尴尬,他们的收入和地位非常的卑微,但就是他们顽强地支撑起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最底层乡村、山区基础教育的大厦,他们是默默的奉献者,他们以生命的执着、顽强的意志、无私的牺牲演绎了一曲曲动人的悲歌,建构了一幕幕动人的精神风景,为20世纪的中国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刘醒龙的《天行者》就是一部展现中国民办教师悲壮历史与现实的小说,是对中国民办教师心灵与命运有着独到发现与阐释的“史诗性”作品,其对民办教师形象的塑造、对民办教师心灵史和精神史的挖掘,有着强烈的思想震撼力与艺术感染力。
    《天行者》的成就首先就在于其以真实饱满的笔墨立体性地呈现了众多底层民办教师的形象。小说以坐落在大山深处几乎与世隔绝的界岭小学为背景,叙述了余校长、孙四海、邓有米、张英才等几代民办教师的奋斗、挣扎与追求。这里的生存条件严酷而恶劣,山风、暴雨甚至野狼时刻都会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单调、枯燥、孤独、苦闷和与世隔绝的感觉折磨着他们的神经。他们工资微薄,只能靠自己种菜、种地养活自己,补贴山区的学童,而村长余实的长期拖欠工资,更是让他们的生活捉襟见肘雪上加霜。但他们没有被生活压垮,仍然以他们朴实真诚的爱、责任感与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对乡村孩子的培养上。教室不够、教师不够、教学条件简陋,一个教师要教几个年级,而且语文、算术、音乐、美术全部要同时承担,但只要走进教室、面对学生,他们就敬业、投入,毫无怨言。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神圣感与尊严感,每天风雨无阻地接送着在山路上奔走的学生,每天一丝不苛地举行着升旗仪式,那山风中飘扬的国旗,无疑是他们心中美好理想的寄托。他们是一批精神的殉道者,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人生全部投入到了乡村教育事业中,他们生活艰难,饱经沧桑,但他们活得高尚而充实。
    其次,小说的感人之处还在于作家对民办教师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和灵魂景观进行了深入细腻的解剖。民办教师们对生活没有奢侈的要求,能够准时领到工资,能够有学生考上好的中学甚至大学,能够让界岭小学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他们就很满足了。他们不是圣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私利和欲望。作家没有简单化地对人物进行“人为拔高”,而是在平凡中见伟大,在对他们日常生活和真实生存状态的描摹中揭示他们的爱与恨、善与恶、情与仇。余校长、万站长在蓝小梅问题上的争风吃醋,孙四海和王小兰的旷世苦恋都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疼痛与善良。当然,对主人公们来说,民办教师“转正”是他们最大的理想,也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痛。正是围绕着“转正”,他们内心的挣扎、人性的考验、生活的悲剧性被深刻地揭示出来。万站长因为不光彩的“转正”背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蓝飞因为不正当的“转正”受到了包括母亲在内的众人的蔑视,余校长和孙四海、邓有米三个界岭小学的“元老”也只有到了“转正”时才会爆发真正的“勾心斗角”,而明爱芬则为“转正”而失去了一切。明爱芬是个执着于民办转正的一根筋似的人物,“那年腊月,她刚生下余志,就去县里参加民办教师转正考试,为了赶车,她从没有桥冷水河中趟了过去,还没进考场,人就病倒了。抬回来后,整个人就成了现在这种样子。拖了多年,她的心还不死,夜里做梦都念着转正。”转正就是支撑她生命的全部力量,而当转正变为现实的时候,她坚持的全部都没有了,被掏空了灵魂的躯壳没有了存在下去的理由。“明爱芬用肥皂细心地洗净了手,擦干,又朝余校长要过一支笔,颤颤悠悠地填上……突然间,那支笔不动了。”带着公办教师的职称,明爱芬完成了自己悲剧的涅磐,她的死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撼。然而也正是在“转正”问题上,界岭小学的老师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人性的光辉。无论是余校长他们把票投给张英才的一幕,还是他们对蓝飞的宽容,亦或余校长、邓有米、孙四海三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也不想单独“转正”的行为,都会给读者心灵以巨大的震动。小说的悲剧也正是在大家都可以“转正”时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出来。要大笔“钱”买工龄的荒诞政策,使得看到希望和曙光的民办教师们再次遭遇“第二十二条军规”,他们把所有的钱都投在了界岭小学的建设上,又哪来的钱去赎回自己的工龄?最想转正的邓有米终因不愿意自己一人转正,拿建筑队的回扣帮助另两个人,导致刚盖好的教学楼倒塌,自己被开除公职。虽然最终余校长因为邓有米的那份买工龄的钱转成了正式教师,孙四海为了争一口气参与村里的新一届村长竞选并成功当上了村长,但王小兰的被杀死还是给故事的结局罩上了深重的悲剧色彩。
    总之,《天行者》堪称一曲现实主义的悲歌,小说通过一群底层民办教师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进行了严厉的拷问。但是作家又显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在表现现实严酷和命运悲剧时,作家并没有忘记对于自然的神秘、生活的诗意和人性之美丽的发现与出示。在这个意义上,小说对于夏雪的悲情塑造、对于孙四海和王小兰爱情的咏叹、对于余志、李子、叶萌、叶碧秋等学生一代的期冀,以及贯穿小说的凤凰琴声,无不给人一种悲悯的浪漫与温暖,甚至小说“光明”的尾巴,也不让我们觉得虚假,反而有一种难言的慰藉与感动。张英才的重返界岭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体的成长,而是民办教师所代表的那种精神之火的传承与延续,他让一种远去的精神风景又似乎得到了复活。刘醒龙是一个批判现实,但又不对现实绝望的作家,是一个有着现实主义的冷峻,又有着浪漫主义情怀的作家,《天行者》就是这种风格的绝好诠释。
    原载:《文艺报》2010年08月09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8月0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