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海外华文文学理论研究的开端与突破 一一20世纪台港澳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述评之四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钱虹 参加讨论

    一
    对于台港澳地区以外的海外华文文学的关注及其研究,是80年代中期以后摆在国内学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一片涉足较晚的处女地。它从1986年底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讨会”以后才开始起步。在这届研讨会上,陈若曦、杜国清、许达然、非马、洪铭水、曹又方等多名定居美国或已加入美籍的“海外作家”应邀赴会。原先从1979年起开始进入大陆文学界,并于80年代初期进入学术研究的范畴,并已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台港文学”,显然已无法再将这些在大洋彼岸开辟了另一片华文文学天空的“海外华文作家”包容其中①。于是,此时便出现了“海外华文文学”这一概念。但这些作家当时人都具有“台湾留学生”的身份与背景,并且多年来一直与台湾文坛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应属“广义的台湾学者/作家”。即以后来不止一次应邀出席国内各种“华文文学”研讨会的杜国清、许达然两人为例,他们提交1989年“第四届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的两篇论文,分别题为《流派与台湾新诗的发展》和《日据时期台湾小说里的知识分子》,都未涉及到北美华文文学。值得注意的是,“第四届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首次邀请了新加坡女作家孙爱玲赴会,虽然她当时是以香港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身份赴会,但她带来的论文《从70年代新加坡的教育看华文文学创作》,还是引起了与会者的注意与兴趣。
     80年代中后期,香港三联书店与新加坡文学书屋合作,出版了一套“新马文学论丛”丛书,以便“容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马作家撰写的文学史论和评析专集,供关心新、马华文文学发展的读者和研究者参考”。编者认为,“新加坡华文文学和马来西亚华文文学,是在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从1920年开始萌芽、发展,至今已60多年了。华文文学在新、马两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社会中,经历了无数次的起伏,在迂回曲折的路程中求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是当今新、马国家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立于中国文学之外的一支华文文学力量。②这段话,将20 世纪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论述得十分简明扼要,与此同时,《新加坡华文小说家十五人集》首次在国内出版(花城出版社,1988)。稍后,有“新加坡的三毛”之称的女作家尤今的游记作品开始在国内问世并很快畅销。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的学者开始关注“南洋”,尝试对新、马、泰等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文学进行研究。起初的研究自然以作家作品为开端,90年代初,陈实著《新加坡华文作家作品论》(光明日报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1991)率先面世。资深归侨学者杨越在《为了新加坡华文文学的明天(代序)》中指出:“新加坡华文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文文学发展的基地之一。可以认为,今日新华文学(当然还应回溯到历史上的新马华文文学),已成根深叶茂的丛林。可惜的是国人对于这一‘本是同根生’的文学现象知之极少”。他将陈著的出版称为是“从另一侧面开了另一个小小的窗口”,“这类窗口开得越多,自然越有利于海内外华文文学的交流,渗透与互相汲取”③。尽管这部论著存在着理论、资料等方面的种种欠缺,但作为国内第一部对他国华文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论著,还是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国内对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处空白。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2期
    
    原载:《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