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就算微薄,仍要尽全力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骆莹莹 参加讨论

    《跨国灰姑娘:当东南亚帮佣遇上台湾新富家庭》(以下简称《跨国灰姑娘》,是一本关注弱势阶层的书,以台湾社会的外籍帮佣和雇主为研究对象,这样的话题或许离内地读者的经验有些距离,但借鉴“它乡之石”,有助于我们审视所处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乡下来的小保姆、“蚁族”……本书的描述,为我们了解人与人背后看不见的界限提供了一种视角。而作者尝试创造的文体,也值得我们关注和提倡。
    在目前的华文书市,学术书和通俗书泾渭分明,很少有中间的部分。本书虽是一本社会学调查报告,但在台湾却得到了不少普通读者的关注与接受。作者蓝佩嘉尝试写“让普通读者也能读得懂的学术书”。
    某次周日弥撒后,蓝佩嘉和几名菲律宾移工朋友吃午饭,她注意到身旁的朋友Lusia带着一个装着衣服的袋子,随口笑她一大早便忙着逛街买衣服。Lusia摇头有点难为情地解释道:“不,这些是我回家时要换的衣服。我在外面时,想要看起来聪明、时髦。”她当时身着象牙色丝质衬衫,她对蓝佩嘉说:“这样的打扮让我觉得自己像‘企业经理’,而袋子里在市场上买的便宜的衣服,则让我变成‘管家经理’。”爽朗大笑后,化为苦涩的自嘲:“所以我回家前要卸妆,把迷你裙换掉。我在家里像完全不同的人。你知道的,就像灰姑娘一样!”
    这不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而是发生在台湾现代社会的真实情景。故事里的这位主角Lusia,是《跨国灰姑娘》一书中的主角之一。“跨国灰姑娘”,也就是从菲律宾到台湾从事家务工作的十几万外籍移工中的一员。
    作者蓝佩嘉是台湾大学社会系副教授,她的报告文学《跨国灰姑娘》2009年出版后,一个月内再版,获当年台湾多项图书大奖,包括“开卷十大好书奖”,被称为“2009年最好看的学术巨作”。
    我们怎么注视移工
    1999年的一天,还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蓝佩嘉,扛着洗衣篮走在芝加哥街上,一名中年白人男性从她身边走过,没头没脑地丢出一个问题:“你知道有谁可以照顾我母亲吗?”在灿烂的阳光下,蓝佩嘉从困惑转而愤怒。在美国读书成为迁移者之后,蓝佩嘉成为“优势种族”眼中的“第三世界的女人”。在审视与反思自己的处境后,蓝佩嘉把研究的焦点放在台湾的家务移工这个议题上,“我们怎么注视移工,所谓‘优势种族’就怎么注视我们”。
    自1998年投身家务移工课题研究,将近3年的田野调查,对50位台湾雇主、将近100位东南亚台湾移工的访问,不同调查阶段的写作,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伴随着蓝佩嘉将近10年的人生。2006年,她用英文撰写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由美国杜克大学出版。英文版出版后,蓝佩嘉返璞归真以母语写作,希望让台湾社会了解移工朋友的故事以及台湾雇主的处境。
    让蓝佩嘉感到意外的是,书在台湾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
    社会学研究作为工具,让蓝佩嘉也让读者了解了台湾雇主与家务移工相遇的故事,并借此检视人们如何通过跨国族与社会界线来认同自身与“他者”。那它是否又真的可以作为改变社会的“武器”?从学术研究的理论层面回归到现实层面的关注,这样的研究会对社会的改变带来怎样的影响?
    作者希望看过这本书的人,能够深刻地去了解这些人的处境,增加同情心,“不只是对外籍劳工,因为这本书所讲的并不只是外籍劳工的故事,还有雇主的故事。其实很多雇主也很辛苦,即便你觉得她对她的劳工很坏,但是背后也有辛苦在。你不可以简单地去指责她,因为在另一个结构下,她同样是受害者。最重要的是,你怎么去改变这个处境?这个可能不是我们可以去改变的。但是,推动政策的改革,必须让社会大众了解和支持,公共教育的价值或者功能就在这里。”
    人与人背后看不见的界限
    在美国读博士的最后半年,蓝佩嘉替一对出国休假的美国教授照看他们的猫和公寓。美国教授请了一位钟点女佣来清理房子,这位女佣是一位40出头的波兰女性。她要来工作的那天,蓝佩嘉在冰箱里准备了冰水和果汁,还在厨房桌上摆放了水果和点心,她想让钟点女佣可以小憩时食用。虽然中介公司说钟点女佣有钥匙可以自己进屋,但是蓝佩嘉很想跟她聊一聊,好让她觉得服务不是一种冷冰冰的劳动。一见面,蓝佩嘉紧张地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问她的名字。钟点女佣露出困惑的表情,摇摇头,抛给蓝佩嘉一个短暂的笑脸,只说了一句:“不说英文。”蓝佩嘉形容那个时候的自己,“像一个狼狈的士兵,在一场追求社会平等的战役中落荒而逃。”
    感到“落荒而逃”的不单只有蓝佩嘉,还有许多台湾雇主。对雇主进行访问时,蓝佩嘉常会听到一些抱怨,“为什么我明明把她当家人看,她还是要跑掉?”“她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是的,在看到雇主和移工的故事之后,会让人觉得人和人之间有着一道深不可越的鸿沟。为何在不同国族群体间频繁密切、互动接触的今天,我们仍常常感到那种深深的不理解和无法沟通?
    蓝佩嘉认为,“我们都是以个人的方式在相处和互动,但是在我们个人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社会,还有一些结构,那是我们看不到的,但是它会影响我们。要让个人在彼此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相处,必须在一个结构上是平等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而劳雇关系的结构本身就是不平等的,雇主所处的结构剥夺了劳工那么多的权利,然后跟劳工说,‘我跟你要像家人一样相处’,她怎么可能跟你像家人一样?社会分派给我们的资源、权利、地位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并不是善良就可以跨越的。我们要改变这个界限,要挑战这个界限,最终还是社会的行动问题。”
    无力感和行动之间的挣扎
    如此说来,个人是那样的渺小,而身处其中的社会结构又是那样的庞大。在这样的现况下,进行社会学的调查和研究,难处可想而知。蓝佩嘉说,她在田野调查时,从外籍劳工身上吸取了很大的能量。因为在与外籍劳工接触的过程中,她看到了以前不曾看到的面向——不同于报纸上写的,被虐待、被剥削的、惨兮兮、痛苦的、受害者的形象。“你可以看到她们在台湾有很多很辛苦的地方,那是我们没有办法承受的,可是她们还是想办法让自己在台湾的生活中享受一些快乐、自由、新奇、现代……在跟她们相处中,我看到她们在那么困难的处境里都有热情和精神,我觉得这会鼓舞我面对自己的人生。”
    可是,也会有无力感。当蓝佩嘉看到自己没有办法实际去改变那些劳工的生活和处境时,她感到了无力。
    接受采访前一天,蓝佩嘉从越南乘飞机回台北。在飞机上,她看到许多准备来台湾务工的越南籍劳工。她们很多人是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脸上写着期待、兴奋、紧张,而此时,蓝佩嘉的心里却是忐忑不安。她不知道这些人未来在台湾工作的日子会有怎样的际遇,她希望她们可以遇到比较好的雇主,可是她也知道,在生活的现实里,她们一定会遇到歧视她们、对她们不好的人。
    作为从事公共教育的学者,未来,蓝佩嘉依然会在无力感与行动之间挣扎,但她依旧会为这个社会做一些她所能做的改变。即使这样的力量是那样的微薄。
    (《跨国灰姑娘:当东南亚帮佣遇上台湾新富家庭》,蓝佩嘉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8月出版)
    原载:《文艺报》2011年12月02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12月0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