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诸抄本之间的差异-破解迷魂阵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萧凤芝 参加讨论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文字,“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各早期抄本、印本之间在结尾部分文字差异很大,有的谜语多,有的谜语少,有的干脆没完,而且相同谜语在不同抄本里归属的主人也不一样,这确实看上去有点头晕,不用说《红楼梦》缭乱的本子轻易就能误导人们的判断,更何况有一个天大的迷魂阵提线就隐藏在这第二十二回里。
    首先我们要认识的是,就整个第二十二回文字结构而言,各个抄本和印本的大的文字结构顺序是基本一样的,相同的部分大体如下:
    1 凤姐和贾琏商量要在正月二十一给宝钗做生日,并告诉他说这是贾母的意思。贾琏听了就告诉凤姐说那好,那你再添上些钱做去好了;
    2 湘云住了两日要走而没走,贾母留她等宝钗生日听完戏再走;
    3 贾母要出钱为宝钗过生日,但是这里最先蹦出来了可疑的两个字:
    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 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
    “谁想”二字哪儿用得着?似乎和凤姐、贾琏已经有的关于贾母要为宝钗做生日的对话合不拢。
    4 正月二十一这一日该唱戏了:
    至二十一日,就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昆弋两腔皆有。就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
    注意,戏班是在外面请的,用的不是梨香院十二小官,暂且不表。那么好,就开锣唱戏吧:
    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
    贾母听起戏来真是太高兴了!凤姐又会随着,那高兴起来还用说吗?
    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黛玉因让薛姨妈王夫人等。贾母道: “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说着,大家都笑了。
    至上酒席时, 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不悦道:“只好点这些戏。”
    我们注意这几个回合诸人的态度有如下不妥:
    A 贾母让宝钗点戏时宝钗的态度异常谦逊,她这样不太像个小寿星;
    B 黛玉谦让包括薛姨妈等人先点戏时,贾母接下来的笑话冒犯亲戚了;
    C 宝钗又点的戏让宝玉很不满而且挂在了嘴上,这是对小寿星的不礼貌。
    好,我们接着再往下。
    5 晚散时贾母喜欢唱戏的小旦和小丑,那小旦可怜见的,湘云说:“长得象林妹妹的模样。”宝玉忙使眼色,偏让黛玉看到了,于是湘云和黛玉同时和宝玉闹别扭,都不饶他。宝玉一番好意没有好报,十分郁闷,写了一首偈子,再填了一首《寄生草》,他快悟出禅机来了,这是十分危险的。他写的这些文字后来让黛玉看到了。
    6 正月二十二日,黛玉邀了湘云、宝钗二人到宝玉的房子里,戏弄宝玉道:“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实际她三人是来劝宝玉的,果然宝玉很识女孩子们的劝,一劝就好。
    7 宝玉和钗、黛、湘三人的关系一好,只见作者大笔一转:宣称娘娘送灯谜出来了!
    8 元春的灯谜引出来许多的灯谜,连贾环这个奇怪的人和他的灯谜都引出来了。为什么说贾环奇怪呢?因为第十七十八回元春归省的时候交待他是“从年内染疾未痊,自有闲处调养。”此时没过几天,他怎么就好了呢?《红楼梦》早期诸抄本、印本都如此。
    我们姑且往下说,且说贾母、贾政十分高兴:
    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
    我们可千万要注意“况在节间”不对了!前面宝钗刚做完生日,正月二十二哪儿还是什么节?我们见谁家把正月二十二当个节日过了?但是《红楼梦》诸抄本、印本无一例外都是如此的呀!
    9 不管他,反正说是节就是节,剩下来无非是酒席,我们千万注意这次酒席没有东府的人,没有邢夫人那边的人。
    酒席上贾母高兴,让贾政猜猜姊妹们的谜语,贾政听话,一一的就猜了,但是他越猜越不快乐,因为女孩们的谜语一个赛一个的不吉利,直到探春的谜语: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道:“是。”
    到此为止,《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诸抄本、印本之间以上文字除个别字词略有歧异之外,大致内容一点也不错。
    但是《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文字从探春的灯谜结束以后再往下,各本相差就太大了,我看到过的几个版本,其差异文字大致如下:
    一 戚序本
    又看道是: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嗄。”惜春笑答道:“是海灯。”
    贾政心内沉思道: “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只见后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却是宝钗所作,随念道: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贾母见贾政如此光景,想到或是他身体劳乏亦未可定,又兼之恐拘束了众姊妹不得高兴顽耍,即对贾政云:“你竟不必猜了,去安歇罢。让我们再坐一会,也好散了。”贾政一闻此言,连忙答应几个“是”字,又勉强劝了贾母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不在话下。
    且说贾母见贾政去了,便道:“你们可自在乐一乐罢。”一言未了,早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一个破的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宝钗便道:“还象适才坐着,大家说说笑笑,岂不斯文些儿。”凤姐自里间忙出来插口道: “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每日令你寸步不离方好。适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叫你也作诗谜儿。若果如此,怕不得这会子正出汗呢。”说的宝玉急了,扯着凤姐儿,扭股儿糖似的只是厮缠。贾母又与李宫裁并众姊妹说笑了一会,也觉有些困倦起来。听了听已是漏下四鼓,命将食物撤去,赏散与众人,随起身道:“我们安歇罢。明日还是节下,该当早起。明日晚间再玩罢。”且听下回分解。
    二 庚辰本
    又看道是: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此后破失俟再补
    [暂记宝钗制谜云: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此回未成而芹逝矣 叹叹 丁亥夏畸笏叟
    三 程印本
    贾政再往下看,是黛玉的,道: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打一用物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
    像忧亦忧,像喜亦喜。
    打一用物
    贾政道“好,好,如猜镜子,妙极。”宝玉笑回道:“是。”贾政道:“这一个却无名字,是谁做的?”贾母道:“这个大约是宝玉做的。”贾政就不言语,往下再看宝钗的,道是: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打一用物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看来皆非福寿之辈。”想到此,甚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只垂头沉思。贾母见贾政如此光景,想到他身体劳乏,又恐拘束了众姊妹不得高兴顽耍,便对贾政道:“你竟不必在这里了,歇着去罢。让我们再坐一会子,也就散了。”贾政一闻此言,连忙答应几个 “是”,又勉强劝了贾母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甚觉凄婉。
    这里贾母见贾政去了,便道:“你们乐一乐罢。”一言未了,只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个破的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儿一般。黛玉便道:“还象方才大家坐着,说说笑笑,岂不斯文些儿。”凤姐自里间屋里出来,插口说道:“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每日和你寸步不离才好。刚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着叫你作诗谜儿。这会子不怕你不出汗呢。”说的宝玉急了,扯着凤姐儿厮缠了一会儿。贾母又和李宫裁并众姊妹说笑了一会子,也觉有些困倦。听了听已交四鼓了,因命将食物撤去,赏给众人,遂起身道:“我们歇着罢。明日还是节呢,该当早些起来。明日晚上再玩罢。”于是众人方慢慢散去。未知次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四 甲辰本
    贾政再往下看时: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打一物 [此黛玉一生愁绪之意
    贾政道:“这个莫非是香?”宝玉代言道:“是。”贾政又看道: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
    像忧亦忧,像喜亦喜。
    打一物 [此宝玉之镜花水月
    贾政道“好,好,大约是镜子。”宝玉笑道:“是。”贾政问:“是谁做的?”贾母道:“这个大约是宝玉做的。”贾政就不言语,再往下看时: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打一物[此宝钗金玉成空
    贾政看到此谜,明知道是竹夫人,今值元宵,语句不祥,便佯作不知,不往下看了。于是夜阑,杯盘狼藉,席散各寝,后事下回分解。
    第二十二回结尾诸本之间为什么差异这么大?我相信,在作者生前十载五次的增删过程中,他曾经对第二十二回灯谜部分几次地修改过,每个人的谜语没有又加,加了又改,改了又换,这样的改换在抄本问世的时候还有痕迹可循,因而被主持抄写的人有意保留下来了,各个抄本结尾不一样,目的就是为的让后人记住雪芹曾经是这样不止一次的改过。
    我相信第二十二回正文绝大部分原是早本元宵节文字,我们单看小旦、小丑唱戏总是出现在每个元宵节上。到作者晚年的时候,他要改造这回文字:把元宵节的痕迹抹掉,把原有的元宵节唱戏改换成宝钗过生日唱戏。
    但是这最后一次修改还没来得及轮到处理后部的灯节谜语,庚辰本畸笏批语说的第二十二回未完,并不是说这回没写完或没补完谜语,而是作者临终前没来得及改造完这回元宵文字。于是我们看到遗留至今的本子上,第二十二回前边是正月二十一、二十二宝钗生日的文字,紧接着却时光倒流,突然跳回正月十五灯谜。——我相信今本上宝钗生日文字是早本上元宵节原唱戏文字的改换,抹去第二十二回元宵文字痕迹为的是给新添写的第十七、十八回元宵节热闹的元春归省文字让路。
    第二十二回原来的元宵节文字,如果不大动,就无法回避元春省亲,非动不可,于是此回中元宵唱戏,雪芹把它改成了宝钗生日唱戏,但是不幸的是后面还有元宵灯谜文字!
    作者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没来得及把第二十二回早本元宵节的痕迹抹干净,“此回未成而芹逝矣”。老元宵节的痕迹就保留在他临终遗留下的唯一一部《红楼梦》纸稿上了。
    雪芹逝世之后多年在《红楼梦》以抄本问世的时候,这些痕迹都带进了各个抄本,以戚序本和甲辰本最为明显,戚序本上公然的还保留着“今乃上元佳节”,这样的话,而甲辰本上保留着“今值元宵”这样的话,其他各本包括程印本都或多或少的有“灯节”、“节下”、“还是节下”这样的词汇,庚辰本也不例外。
    所以我相信,雪芹的确是没改完第二十二回他就死了,所以灯谜前后老元宵节的痕迹,一直保留至今,保留在所有的《红楼梦》早期抄本和刻本上。
    他似乎是面对着第二十二回文稿,然后一撒手,笔掉落在地上,他人就过去了。
    后来,是他的最后一个同道者,主持《红楼梦》以抄本的形式问世,为了纪念逝去的雪芹,在抄第二十二回时,不同抄本故意保留了他不同时期的改笔。我愿意相信这就是各个抄本第二十二回结尾各不相同的原因。
    我有这样的判断是从我发现第二十二回提到的贾母喜欢的唱戏小丑,实际就是十二女戏中文官的原型以后开始,建立红学新坐标的设想是在发现《红楼梦》各个抄本和印本确实存在完全相同的文字地质板块拼接构造以后,并且我尝试着分离出了几层文字板块标本,而我发现这些文字地质板块形成于不同的地质年代,也就是说这些板块是雪芹十载五次增删过程中按梯级顺序形成的。我发现雪芹改写《红楼梦》的力度是很大的,他反复的把各个时期的文字板块新生再造,他移山填海的力度这么大,要说有什么早期流出去的抄本跟着他一起改而且改得一步不落那根本就不可想象,实际根本不可能做到。最震撼是雪芹临终时候未完成的第二十二回改笔,各个抄本都保持着原样。那么根据这一点,加上各抄本不约而同截断于第八十回这一现象,我开始相信所有抄本实际都是在雪芹去世之后抄成的。
    从此我终于不再相信:现存《红楼梦》各个抄本,尤其是那些有“甲戌”、“庚辰”、“己卯”纪年的本子,它们的所谓祖本,如大家一直相信的那样抄成于“甲戌”、“庚辰”、“己卯”年间,而晚出的有纪年的批语又是后来藏有抄本的人自家掇录上去的。这一红学固有的观点我不再相信。
    我相信现存脂本都抄成于作者逝世多年之后,我愿意建立一个新的红学坐标系解释,我用以建立红学新坐标的出发点或称新坐标原点,就是现存庚辰本上的批语[此回未成而芹逝矣 叹叹 丁亥夏 畸笏叟],只是我们要重新理解这句话中“此回未成”的含义。而我最终发现庚辰本此回结尾的谜语破失真的只是偶然的个别的事件,不干红学全局,但是却扎扎实实让《红楼梦》研究堕落在红学迷魂阵中近百年,这局面从红学祖师胡适就开始了,他在《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中讲:
    二十二回只到惜春的谜诗为止,其下全阙,上有硃批云:
    [此后破失俟再补
    其下为空一页,次页上有这些记录:
    暂记宝钗制谜云: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此回未成而芹逝矣 叹叹 丁亥夏 畸笏叟
    有正本(有正本即指戚序本,凤芝注)此回稍有补作,用了此诗做宝钗制的谜,已是改本了。今本皆根据高鹗本删去惜春之谜,又把此诗改作黛玉的,另增入宝玉一谜、宝钗一谜,这是更晚的改补本了。
    ……
    故我们可以说此本是乾隆庚辰秋写定本的过录本。
    ……
    我的甲戌本与此本有许多不同之点……
    ……
    此本与戚本最近,但戚本已有补足的部分,故知此本的底本出于戚本之前。除甲戌本外此本在今日可算最古本了。
    甲戌本也是过录之本,其底本写于“庚辰秋定本”之前六年,尚可以考见写定之前的稿本状况,故最可宝贵。
    ……
    此本有许多地方胜于戚本,如第二十二回之末,此本尚保存原书残阙状态,是其最大长处。
    ……
    另外,胡适先生在他的《跋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中又一次讲到庚辰本时:
    从庚辰秋月到壬午除夕,止有两年半的光阴,在这一段时间里,雪芹(可能是因为儿子的病,可能是因为他的心思正用在试写八十回以后的书)好像没有在那大致写成的前八十回的稿本上用多大功夫,所以他死时,前八十回的稿本还是像现存的庚辰本的残缺状态。最可注意的是庚辰本第二十二回之后有这样一条记录:
    此回未成而芹逝矣 叹叹 丁亥夏 畸笏叟
    这就是说,在雪芹死后的第五年的夏天,前八十回本的情形还大致像现存的庚辰本的样子。
    第五,在雪芹死后的二十几年之中————大约从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年)以后,到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 ————有两种大同而小异的《红楼梦》八十回稿本在北京少数人的手里流传抄写:一种稿本流传在雪芹的亲属朋友之间,大致保存雪芹死时的残缺情形,没有人敢做修补的工作,此种稿本最近于现存的庚辰本。另一种稿本流传到书坊庙市中去了————“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就有人感觉有修残补缺的需要了,于是先修补那些容易修补的部分(第十七回分作两回,加上回目;十九回也加上回目,抹去待补的空白;二十二回潦草补完)。
    后来的《红楼梦》研究者大多因袭了胡适关于庚辰本的观点,并把庚辰本的地位越拔越高。也许完全就是因为胡适尊崇的学术地位,认为二十二回结尾完整的本子都是后人续貂,人们从来就坚信不疑。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天才女作家张爱玲女士曾经注意过戚序本上第二十二回“今乃上元佳节”的字样,她也意识到了戚序本结尾看上去是雪芹的原笔而不像是后人续貂补作,但是遗憾她没有抓住,她只简单地判断了一判断:“哦,日期写错了!”然后她就忙着研究别的去了。
    那么敢于怀疑第二十二回,敢于怀疑胡适与其他红学大家现成的观点,哪怕你认为你自己有十足正确的把握,确实也需要相当的学术勇气。如果说我不是“妄”我是勇气,我的勇气哪里来?来源于胡适精神:
    “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胡先生在他生前的时候,他经常把他的这类观点以演讲的方式灌输给青年,他也把这样的话写成文字留给了后世。今天,我们能够作为先哲杰出思想的受激励者,该是多么有幸的事。
    对我自己而言,我把胡先生在他生前倡导的研究方法应用于继续他开创的红学事业,并敢于怀疑他本人秉持一贯并且被后世广泛认可的红学观点,如果说我不是“妄”我是勇气,那么我愿意把我这些年来的红学实践,看成是对胡适精神的一种发扬。
    我相信,在不断的学与问与做人之间,勇气和智慧是可以慢慢滋长的。
    而人生千载难逢的种种机缘也许是天定的,万万个“因”,引出来最后一个“果”。
    没有宗师和领袖之后红学进入了春秋战国,东周偏堕一隅,五霸各自争雄,狼粪烽烟,旌旗瓦缶,我们有信心看到秦王扫六合的时代到来——让我们继续把红学进行到底。
    红学研究有必要重新审视一直以来坚守的学术大方向,暂时放一放珍抄本,集中力量转攻文本。百年红学固有的学术意愿一朝被撼动,从学术感情上难以接受,我能理解。我本人期待着红学各位学者严厉的质疑和批评直至否定,如果是一种匡正,我也期待红学界各位专家给予肯定和补充。我尤其把这样一份期待的态度,期待于我所尊敬的二位前辈周汝昌先生和冯其庸先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