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福克纳与美国南方文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李文俊 参加讨论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
    美国的南方文学自然并非开肇始自威廉·福克纳。在他之前,托马斯·纳尔逊·佩琪(1853-1922)以一系列的作品创建了滥情色彩很浓的“斯文传统”文学,把种植园中黑白人的关系描绘得无比融洽。后来又出现了女作家埃伦·格拉斯高所写的小说,她倾向于接受按北方模式塑造的新南方,“古老的南方传统”在她眼里与笔下不过是衰颓、腐朽甚至有点滑稽可笑的垂死势力。与福克纳同时出现的著名南方作家还有罗伯特·佩恩·沃伦与凯瑟琳·安·波特等,他们成就都很可观。沃伦还是“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与首任美国桂冠诗人。但在他们的作品中,美国与世界的“共性”似乎压过了南方的“个性”。一般美国文学史中所说的“美国南方小说”,往往是指以福克纳为代表和一批或多或少受到他影响的作家,他(她)们的作品都像福克纳一样,通过写美国南方的历史与现实,隐含现代哲学中的厌世主义,内中既有现实主义具象的逼真性,也不缺乏现代主义的想象力、穿透力与悲观色彩,甚至还保留有几分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对英雄人物与理想形象的崇仰之情。到现在,这一流派虽已渐趋洇淡化出,但在美国文学史上还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记得是在哪儿看到的了,美国当代作家菲力普·罗思认为,撑起20世纪美国文学的是两根脊梁,一根是主要活动于前半叶的威廉·福克纳,另一根则是稍晚的索尔·贝娄。
    就先说说福克纳吧。这位出身自没落南方种植园主兼工商业者世家、连飞机驾驶盘都没能摸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空军军人,没有什么谋生本领,却富于文学才能与想象力,在“世纪末”唯美文学与刚兴起的现代派文学的影响下,写出了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其中最杰出的当推《喧哗与骚动》(1929)、《我弥留之际》(1930)、《押沙龙,押沙龙!》(1936)、《八月之光》(1932)、《村子》(1940)与《去吧,摩西》(1942)等。我国读者最熟悉的当然是《喧哗与骚动》,但是按照美国文学史家的看法,若论涉及历史之宽度与厚度,画面之广阔,刻画人物之多样与深刻,叙述语言之复杂,则非推《押沙龙,押沙龙!》莫属。因此我想费点唇舌,为它多说上几句。它与《喧哗与骚动》一样,写的是南北战争前后又一个家庭从兴起到没落的故事。不同的是这个故事里白手起家的是年代更晚的一个穷小子,这个托马斯·萨德本生不逢时,因此所建的大厦还未全部完成即已开始倾圮。他的一个纯白人血统的儿子杀死了混有黑人血统的另一个儿子,也即是其兄长,同时使他女儿未结婚便成为寡妇——混血的哥哥故意向不知情的妹妹求婚以逼取父亲的认同或摊牌(他并非觊觎家产而仅仅是为了要争一口气)。而托马斯本人也因为佃农的外孙女与他未婚生的不是可以做继承人的儿子而是女儿而大为不满,他喃喃自语:“若是匹雌马驹呢,我还能把它圈养在畜栏里。”正是这句话激怒了一向崇拜他的佃农,遂操起一把大镰刀砍死了他。最后,大宅被托马斯的另一混血女儿焚毁,一家人都死去,只剩下混血孙子——一个小白痴对着瓦砾堆号叫。福克纳在这部作品中刻画出了托马斯·萨德本这样一个美国文学中典型人物的形象。他意志坚强,精力过人,可惜这旺盛的生命力汇入了一个注定要灭亡的事业。在艺术手法上,福克纳用三次精巧衔接的对话拼装出一出难以说清最后还需由书里的旁观者与读者一起来作出分析与判断的美国南方悲剧。按照美国批评家弗·R·卡尔的说法:“如果需要列举现代主义小说杰作,福克纳的这部作品是惟一能与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夫卡、康拉德、罗伯特·穆西尔、赫尔曼·布罗赫、伍尔夫和乔伊斯的杰作相提并论的一部作品……就在现代主义技巧在欧洲趋于颓势,在美国小说中想象力刚开始露头之际,福克纳发展了这种技巧。除多斯·帕索斯外,他是惟一这样的一个美国小说家——知道小说叙述已经起了变化,它将永远改变严肃作家必须采用的写作方式和严肃读者必须采用的阅读方式。《押沙龙,押沙龙!》是一部真正有独创性的现代主义作品,它受惠于乔伊斯和普鲁斯特,但又完全是美国想象力的一个产品。也许除了一些细节之外,它无可挑剔,是一部维系着所有重大美国主题的自始至终都精彩的作品。如果说梅尔维尔通过写鲸鱼追求一个重大的主题,那么福克纳——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所掌握的是美国内战及其余波这样一个更加重大的主题,在经济恐慌处于最高顶点时,他掌握住了美国失败的全部光辉”(见其所著《威廉·福克纳》一书)。我自己则在不久前出版的《威廉·福克纳》(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一书中着重提到福克纳的思想倾向,我说:“若要试图用一句话来概括他(指福克纳)总的思想倾向,笔者认为,归根结底,他是可以毫不迟疑地被归入到拥护宽容创新,主张人与人之间享有平等权利,赞成全人类相互理解与合作这样的一股人文主义大潮流中去的”。不知这样的论断是否妥当贴切。
    一般认为,沿着福克纳脚步继续行进的南方作家有尤多拉·韦尔蒂、卡森·麦卡勒斯、弗兰纳里·奥康纳、威廉·斯泰伦等。她(他)们都各自有独特的视角与语言特色,但在怪诞与想象力丰富上似乎还超越了福克纳,宗教上的思考也更多一些。他们对美国南方的历史包袱背得不如福克纳沉重,注意力自然会逐渐向别的方面发展。斯泰伦写的《躺在黑暗中》(1951)仍是美国南方题材,而后来所写的《索菲的选择》(1979)已经涉及纳粹集中营里关押过的一位妇女所受到的身心摧残了。在这前后,南方作家们已纷纷争论要不要从“福克纳的魔影下解脱出来”了。像沃尔克·帕西与杜鲁门·卡波蒂虽然出生于南方,但是逐渐朝写“新南方”与“非虚构小说”发展,而且一再否认自己是南方作家了。历史总有告一段落、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毕竟,南北战争已经结束多年,再不会有老姑奶奶们在看《乱世佳人》演到北军胜利时纷纷噼噼啪啪翻起座椅木板离开电影院了。南方的休斯顿已成为金融中心,得克萨斯的一位牛仔已当过美国总统,紧接着这职位又由一位非洲人后裔来继任了。但是时代尽管在嬗变,优秀的文学却仍然会给予后代人以启发与教益。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2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