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对巴尔加斯·略萨的关注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时,巴尔加斯·略萨在文学界才刚刚崭露头角。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非连续报道中,有关巴尔加斯·略萨的消息涉及时报的各大版面,包括艺术版、图书版、戏剧版、世界版、评论版、新闻版等。这些报道达84篇之多,撰稿人中不乏知名作家、专栏作家和资深编辑,如《福楼拜的鹦鹉》的作者朱利安·巴恩斯、《纽约时报》的专栏撰稿人艾伦·赖丁、《哈泼斯》资深编辑杰拉尔德·马尔佐拉蒂等。报道的种类既有时政新闻、娱乐新闻,也有新书推介、书评和访谈。 2010年10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评论家米希科·考库塔尼的题为《沉迷于艺术海洋的叙事者》的评论,对巴尔加斯·略萨的主要作品及其体裁、风格和重要性进行了评价。该文指出,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好像是多种题材和风格的文学作品汇编。在2002年《纽约时报》对他的一次访谈中,巴尔加斯·略萨指出,质问真实生活是小说家的职责,伟大的小说就应该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的某个基本矛盾;文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他对小说的作用推崇备至,曾在1984年《纽约时报》书评版写道:小说通过文字的魔力“重塑现实——美化或丑化现实”。 考库塔尼在文中提到,巴尔加斯·略萨所有的小说都表现出两个相关的主题:对人类获取自由(包括政治、社会或创作方面)的迷恋,以及由艺术与想象虚构出来的解放。考库塔尼认为他创作生涯中的最高成就乃是两本相隔将近20年出版的小说。一本是其喜剧性的代表作《胡利娅姨妈与作家》;另一本是2001年出版的《公羊的节日》——一部非常引人注目的历史悲剧。考库塔尼对《公羊的节日》青睐有加:“该小说不仅打破了传统历史小说的界限,而且堪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家长的没落》和奥古斯托·罗亚·巴斯托斯的《我,至高无上者》相媲美,同属经典拉美小说之列,对极权的构成体系和后果进行了解剖。” 在论及叙事艺术时,考库塔尼认为,“叙事本身就是巴尔加斯·略萨作品中的一个主要关注点,表现在他对结构庞大的叙事小说的尝试及其哲学观点中”。在此方面,巴尔加斯·略萨作品的叙事视角最应引起人们的重视。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格隆德评价说,巴尔加斯·略萨改进了叙事方法,是“异乎寻常的叙事者”。比如,他的《叙事人》采用了双重文化视角:即巴尔加斯·略萨的视角和“叙事人”的视角。他们分别代表了西方文化与原始印第安文化两种文化的眼光。双重文化视角的选择是由作家的文化意图所决定的,体现了他对文化的关注,以及文学关系着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乃至民族存亡这一重大主题。(莫玉梅 孟宪华 编译)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24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