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愿《<红楼梦>脂评》走出红学家的书斋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曰凯 参加讨论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已家喻户晓,然而作为第一步评论《红楼梦》的著作《〈红楼梦〉脂评》,读过的人恐怕寥寥可数。不说大的读者,就是在当代文学圈子里,读过此书的作家、评论家、文学编辑也为数不多。何故?窃以为有两个原因:一是读者看不到这部书;二是对这部著作的认识问题。所以,迄今这部在中国文学史上颇具珍贵价值的小说美学巨著还囿于红学家的书斋里,不见广大读者,也发挥不了它应有的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红楼梦),以及在小说鉴赏学、小说创作学等方面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渗透作用。
    《红楼梦)脂评》(以下简称<脂评)),就是以脂砚斋为代表的曹雪芹的亲友在他在世或谢世后不久,在(红楼梦)原稿上写下的评语,有夹批、眉批、侧批、回前回后批等。其版本繁多复杂,据红学家冯其庸先生论证,加上一度出现而复失的靖氏藏本,共有l2种。也即《红楼梦》的早期抄本,八十回。但这些流传下来的《脂评》本,回目参广:齐,评语各有差异,文字也多有讹误。如果不经过专家学者校订、整理、汇辑,一般读者是难以卒读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单位曾经出版过其中一部分影印本,想来也不会被一般读者所接受,且印数奇少。有的版本也曾在红学专刊上刊出。将这部专著普及到普通读者中的是前辈红学家俞平伯编辑的《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954年出版)和红学家朱一玄编辑的《红楼梦脂评校录》(齐鲁出版社1986年出版),但两书书店里早已告馨。据朱一玄先生说,另有台北印行的陈庆浩编辑的《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大陆读者恐难见到。这类书的优点是,将各种不同版本的《脂评》评语汇辑到一起,又经过整理校订,去伪存真,改讹为正,又附有批处正文。便于阅读,一目了然。此类书也许还有别种,但书店里不见踪影。鉴于上述情形,广大读者就很难见到天下第一部《红楼梦》评论专著了。
     以脂砚斋为代表的<脂评)作者是历史上第一批红学家,是发现、赏识、评析《红楼梦》这部艺术巨著的第一个伯乐和小说鉴赏家、小说美学家。然而他们费尽心血所著《〈红楼梦〉脂评》并没有引起后人的重视,尤其没有引起当代红学家的足够重视。对它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红学家多侧重于《脂评》所提供的资料价值及脂砚斋其人的研究考证一一这固然需要,而对其艺术价值的重视和研究则相当不够,或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或视而不见。
     《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文学杰作、艺术精品,它已攀上艺术之巅,前无古人,后人也难以逾越。对这样一部巨著有谁拿把解剖刀,搜剔刳剖,游刃有余地解析开来,让众人看看它精在何处,优在何方?它何以产生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令读者百读不厌?它何以经久传世,千古不朽?红学家迄今数以千计,但胜此重任者,首推脂砚斋等人。在第一回里他就高度称赞道:“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窠臼。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应该说,《脂评》首先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小说美学著作,它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资料价值。其评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关于《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创作经验以及小说美学方面的评析和论述,而且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作家的生活体验是小说创作的根本基础:生活真实性与艺术真实性的关系;“因情促笔”、“因情得文”是《红楼梦》审美意蕴的重要特征;人物形象塑造和人物性格刻画;小说情节的构思;细节描写和小说意境的营造;小说结构、章法和笔法;小说语言;小说鉴赏等等。
     譬如说,关于人物描写的评语,占了大量篇幅。他首先肯定《红楼梦》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形象性。“酷肖”、“毕肖”、“如闻其声,见其形”,“活现于纸上”。又阐述塑造人物形象“形神兼备”的美学观点。在第六回赞誉写王熙凤的形象为“传神之笔”,“追魂摄魄”。在第八回提出了“画神鬼易,画人物难”的名言。对于刻画人物性格,他分析了许多人物性格的描写具有多侧面、立体感、复杂性的特点,破旧小说千篇一律、公式化、绝对化的窠臼,指出:“所谓人各有当也,此方是至理至情。最恨近之野史中,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何不近情理之如是耶?”所以他评价贾宝玉不是简单地用一句“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来褒,评价薛宝钗也不是简单地用一句“封建社会的卫道士”来贬。第十九回已卯本《脂评》有两段评析贾宝玉性格的评语很精彩:“又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真闻此言者,移之第二人万不可,亦不成文字矣。”说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恰恰只有一颦儿可对。令他人徒加评论,总未摸着他二人是何等脱胎,何等心臆,何等骨肉。”对于黛、钗、睛、袭、熙凤、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平儿、香菱等人物性格皆有准确而精到的分析,指出各人个性之优、之症、之误。又总结出“特犯不犯”、“各不相犯”一一在对比中描写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又譬如,《红楼梦》在结构的设置、衔接,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生活细节的选择运用等方面。有诸多独特的章法、笔法,作者那出神人化之笔,神龙变幻之文,使这部巨著奥妙无穷,深不可测,又几乎天衣无缝。《脂评》逐回逐段地总结、评析这些章法、笔法,评得恰到好处,令人醒目,启人心智。在第一回里就总结出“有间架、有曲折”等六种笔法和相应的“草蛇灰线、空谷传声”等六种艺术效果。第二十七回又总结出“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简法、重作轻抹法、虚敲实应法”等八种笔法,批曰:“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第四回,写贾雨村判薛蟠打死冯渊一案,门子详述案情,雨村评说冯渊英莲姻缘。《脂评》批曰:“所谓此书有繁处愈繁,省中愈省;又有不怕繁中繁,只有繁中虚;不畏省中省,只要省中实。此则省中实也。”言使用笔墨要轻重相宜,浓淡有致,以及繁、省、虚、实的辩证关系。第七回借周瑞家的送宫花,引出贾府三姑娘、王熙风、林黛玉等人物细节,靖藏本回前批曰:“他小说中一笔作两三笔者,一事启两事者均曾见之,岂有似‘送花’一回间三带四赞花簇锦之文哉?”焦大骂贾府一段,又批曰:“焦大之醉,伏可卿之死。作者秉刀斧之笔。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像这样的评语在《脂评》里不胜枚举。
     有人说,这些评语只言片语,零零碎碎,很不系统,不足取。其实,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独特的小说评论方式一一小说评点派,有其独具的美学优势,所以在明清时代曾经有过广泛的社会影响。因为评点作者随着阅读作品的审美感受。于作品正文的字里行间,或是逐回、逐段、逐句进行具体化地微观评析,擘肌分理;或是从对具体人物、具体情节、细节批评人手,总结艺术规律,阐述美学观点。这样的批评方式,不但可以通过解剖作品更加深入、细致、透彻地总结作品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体味作品,提高小说鉴赏力。这种批评方式,虽然没有系统的理论阐述论证,但其批评优势也是系统的理论著作替代不了的。
     《脂评》,因其作者与曹雪芹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其评语更独具特色,难能可贵。脂砚斋等人不但参与了作品的抄写整理,还参与了作品的修改;不但熟悉作者的身世,还掌握了大量作品的写作素材。所以许多评语可谓鞭辟人里,洞幽烛微,与作品正文相映生辉。如第六十六回写尤三姐自刎绝情,柳湘莲悔恨出家。《脂评》戚序本有一段回前批语,评说尤三姐、柳湘莲爱情之纯正,论述“情”与“淫”的关系及区别,十分精辟,很值得当代写情爱小说的作家借鉴。一芹一脂,共同倾一腔热血于《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甲戌本眉批曰:“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这是脂砚斋痛悼雪芹之泪笔,可见二人休戚与共,为一部《红楼梦》尽其终生。我读至此亦不觉鼻酸眼湿。可叹《脂评》至今不为广大读者所见识!恳望红学家及有关出版部门将这部小说美学专著普及到更多的读者手中。
    原载:《广州文艺》2000年第5期
    
    原载:《广州文艺》2000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