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中几个难点问题之我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志武 参加讨论

    “好了歌”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是头绪较多的第一回书的归纳,更是全书的点睛之笔。作者反复强调和肯定的是神仙那种自由潇洒的精神和生存状态,其实这也正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生存目标。而功名、金钱等只是人生存的条件,和生存目的相比,属身外之物。所谓“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都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好了歌”注则说明名利不应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一是因为人生中有很多事的可变性大;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由自己决定。
    英莲
    第一回出现的英莲是林黛玉的影子。作者比喻林黛玉为芙蓉,与英莲的莲相契合;英莲因家境败落,命运一落千丈,黛玉也是因为家境败落,命运逆转;英莲三岁时和尚要度她出家,父母不肯;黛玉,也是三岁时和尚要度她出家,父母不肯。英莲后来改为香菱、秋菱,三次改名既是她命运越来越差的表现,也是黛玉命运每况愈下的写照。黛玉没有因为宝玉以她为至尊,命运越来越好,英莲的今天就是她的明天。
    宝黛矛盾
    黛玉在宝钗十五岁生日时被人比为戏子,当众对她进行人格羞辱,欺她孤穷;但黛玉没有反唇相讥,也没有拂袖而去。因有贾母在场,又不是由她挑起事端,她如果作出这两种选择的任一个,别人也拿她没办法。然而,为了不使在场人尴尬,不使宝钗生日气氛受影响,她选择了沉默。而宝钗在宝玉比她为杨妃时竟然大动肝火,如果比她为戏子,她又将如何呢?两者相比,黛玉心胸修养皆在宝钗之上。说黛玉心眼小,爱恼人,那是湘云和袭人出于对宝玉亲近黛玉心怀嫉妒而编造的,属“莫须有”。
    黛玉和宝玉闹矛盾不是因为黛玉心量狭窄造成的,而是因为,首先黛玉担心宝玉对她的感情不真,以她为玩物,而这是许多富家子弟的通病;二是担心宝玉视她和其他姊妹一个样。令她担心的人有宝钗、湘云和袭人;黛玉和宝玉闹矛盾的第三个原因是,“金玉姻缘”之说不绝于耳,宝钗整天戴着金锁招摇过市,这些都使黛玉闹心;另外,黛玉是个读书知礼,对封建道德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因此希望通过“父母之命”的途径来实现自由择配,所谓“虽有刻骨铭心之言,无人为我主张”,造成了她内心十分痛苦;还有,贾府的特殊环境不允许也不可能让黛玉向宝玉表露心事,她只能以使气、闹别扭相沟通。而宝玉给黛玉送了两块旧帕,黛玉吃了定心丸,之后再也没有和宝玉闹矛盾。
    金钏儿之死
    金钏儿是王夫人的心腹丫头,和王夫人女儿差不多。金钏儿死后王夫人破例赏银50两,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死后,探春按规矩只给了赏银20两;王夫人还要用姑娘们的衣服妆裹金钏儿的尸首;又把金钏儿的月银让她妹妹玉钏儿拿了。金钏儿就因为和宝玉说了几句调笑话,被王夫人又打又撵又逼,直到金钏儿投井身亡。按照王夫人的说法:“好好的爷们,都教你教坏了。”此说与情理不通。金钏儿不是宝玉身边的丫头,要说“教坏”也还轮不上她。王熙凤要用黛玉过生日的衣服妆裹金钏儿尸首,说白了就是:金钏儿是你黛玉的替死鬼,你黛玉理应给金钏儿作出补偿。而补偿的办法就是用你生日的衣服妆裹金钏儿尸首。因为黛玉没有听从王夫人在她初进贾府时叮咛的不要沾惹宝玉的预先警告;元妃利用端阳节赐礼之机表示撮合金玉姻缘,而贾母竟然在清虚观打醮时说了许多有利于黛玉而不利于宝钗的话,什么和尚说宝玉命中不该早娶呀,将来要挑选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不管其根基富贵等等。金玉姻缘因此而拖延下来。王夫人对此虽极不满意但又无法,只好借金钏儿之事发泄怒气,反正金钏儿是丫头,死了也无所谓。
    钗正黛次
    王夫人让宝钗理家,加快了实现“金玉姻缘”的步伐;宝玉在紫鹃以语相试时表示要和黛玉同生同死;薛氏母女看望黛玉,宝钗试探性地要黛玉嫁给薛蟠,遭到拒绝。薛姨妈提出让黛玉嫁宝玉,紫鹃催姨妈通过贾母促成宝黛之事,薛姨妈笑说紫鹃催黛玉出阁是为了自己“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古之女子出嫁做妻可带丫头陪嫁,做妾则不能带丫头陪嫁,嫁后丫头由正妻房中丫头调任。薛氏是用和紫鹃开玩笑的方法巧妙地表示要黛玉屈从宝钗之后嫁给宝玉做二房,使“金玉”、“木石”和平相处。黛玉听后只脸红未反驳,后来又心安理得地喝下宝钗漱口剩下的半杯茶,与薛氏母女相处“俨似同胞共出”,可见她默认了薛姨妈的“四角周全”的方案。贾母入朝随祭时把黛玉托付给薛姨妈,对钗黛和睦相处十分满意,表明老祖宗也赞成这个皆大欢喜的方案。尤二姐之死预示黛玉造次是死路一条,尤三姐之死则预示黛玉外嫁之路也走不通。
    晴雯之死
    宝玉听到紫鹃说黛玉要回南方后又呆又傻,贾母、薛姨妈都表态说不让黛玉离开贾府,当时王夫人未表态,而查抄大观园是王夫人的表态。王夫人查抄大观园的真正原因不是绣春囊事件,而是王善保家的诬蔑晴雯“能说惯道”,“掐尖要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一下子触动了王夫人那根最敏感的神经,马上把晴雯和黛玉联系了起来。黛玉像龄官,晴雯又像黛玉,晴雯肯定也像龄官。王夫人没有把晴雯和龄官联系起来,却把她和黛玉联系起来,说明她心里一刻也没忘除掉黛玉。查抄大观园表面是驱逐晴雯,意在黛玉,杀鸡给猴看。王夫人事后回禀贾母时说晴雯“一年之间病不离身”、“懒”、“害女儿痨”,没有一件是符合晴雯情况,倒是黛玉确实害的是痨病,一年间“药吊子不离火”,“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王夫人这里明说晴雯,暗指黛玉,驱逐晴雯就是威逼黛玉,就是要贾母放弃对黛玉的保护。薛宝钗建议王夫人省去园中这笔开支,连黛玉同妙玉一起带发修行的路也堵死了,说明宝钗深知王夫人查抄大观园的内心隐秘。黛玉结局,可想而知,无须添足。
    原载:《西安晚报》 2011年10月30日
    
    原载:《西安晚报》2011年10月3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