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红楼梦》几个有争论的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红楼梦》是隐射清朝统治腐朽不堪的政治讽刺小说,《红楼梦》创造了现实、神话、理想三个世界,《红楼梦》的作者可能是脂砚斋。 关键词 《红楼梦》 主题 艺术世界 作者 胡邦炜先生所著的《〈红楼梦〉中的悬案》(下文简称是《悬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是一本既有资料性又有学术性的书。自《红楼梦》诞生二百多年来,各种有争议的悬案都包罗进去了。我想就其中的几个悬案提出自己的看法。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案一)? 对于《红楼梦》的主题思想问题,《悬案》列举了爱情说、妇女问题说、色空观念说、政治小说说,但没作定论。 关于这一问题,我在拙作《浅析〈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北方论丛》1998年文史哲专辑)一文中,提出了我的粗浅看法,今将原文观点简述如下。 贾雨村论及历代帝王的贤明与昏庸,谓之“大仁”、“大恶”,如尧、舜、禹即在“大仁”之列,而桀、纣、王莽等则为“大恶”者。还论到在这些“大仁”、“大恶”的统治下众人应抱的处世态度,有“不甘遭庸人有驱制驾驭”一说,即“贤臣择主而仕”之意,其中提到了陶渊明甚至红拂妓。冷子兴作结为“成则王侯败则贼”。这就是《红楼梦》的总纲——第二回所点明的“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的用意。 从书中我们知道,贾宝玉与林黛玉象征明君与贤臣(贾宝玉为君王一说,与周汝昌先生同)。书中开篇所谓“大旨谈情”,实际上是借情来反映宝玉这位“明君”是以情遍及诸人的贤德有道之君,他的姐姐贾元妃归省时,怨恨那皇宫圣殿是“不得见人的去处”,“还不如田舍之家,能叙天伦之乐”。可见,圣上是昏庸无道的大恶之君,与宝玉这位明君形成鲜明对比。 林黛玉则以“先知”的身份出现,她将“圣上”谓之“臭男人”,与“随份从时”、世故虚伪(即赞奉程朱理学)的薛宝钗不同,她处处以遵从孔孟之道等一系列封建礼法为闺范。她的遵孔,“孤标傲世”,无疑就是反朱(程朱理学),不同流合污。但在宝玉将程朱理学批判得一无是处时,林黛玉竟说:“内中也有近情理的,不可一概抹倒。”可称见,正是在林黛玉的引导下,贾宝玉才逐渐认识到:社会黑暗的主要原因在于运用程朱理学进行无人性的文化专制统治,而其根本原因却在于统治者的昏庸无道。 那么,这位“大恶”的“臭男人”圣上所指为谁?并且,在这位大恶者统治下,众人的处世态度怎样呢? 宝玉曾将小戏子芳官扮着匈奴人玩耍作戏(戏子的低贱地位书中没有丝毫提高),说“匈奴自古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幸得咱们有福,生在当今之世,大舜之正裔,圣虞之功德仁存,赫赫格天”(63回),宝玉在这里指桑骂槐的用意,显然非常明显。当时以程朱理学实行文化专制的非“大舜之正裔”的统治者,自然非清代统治者莫属。且宝玉还有著名的“文死谏”、“武死战”的奇谈,认为“必定有昏君他方谏”,“必定有昏君他方战”。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文武百官这样死不是“正死”,反而是“甘为庸人驱制驾驭”的臭男人。独有“孤标傲世”的贤臣林黛玉,从不劝他亲近仕途,他便深敬黛玉。 所以,从《红楼梦》既谈“大舜之正裔”,而又骂历史上的桀、纣、王莽等为“大恶”的昏君,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大舜之正裔”的君主都是明主。因此,《红楼梦》确有“吊明之亡”之意。在此基础上,我便提出了我的观点,认为《红楼梦》是一部鄙弃汉族权贵及依附权贵之徒的不智不明、隐射清朝统治腐朽不堪的政治讽刺小说。 ………………… 原载:《云梦学刊》1999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