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红楼梦》早期抄本避讳问题之我见  ——与欧阳健和魏子云先生商榷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贾穗 参加讨论

     目前存世的10余种《红楼梦》早期抄本,即被红学界习惯称为“脂本”系统的版本,大都没有严格规避清朝几代君主的“国讳”(或称“君讳”);尤其是甲戌本,在现残存的共16回文字中,尚未发现有一处避康熙帝玄烨的名讳。于是,在当前有关“脂本”系统的版本是否出于后人伪造的论争中,这个问题就被突出了出来,成为主张伪造一说的研究者的一项“有力”证据,频频予以出示。
     例如,从1991年以来首倡“脂本”系后人伪造说的欧阳健先生,即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出此点,称甲戌本未避康熙帝玄烨的名讳,“且突然出现在清亡十六年以后的一九二七年,所以连是否为清抄本都是大可怀疑的”,“抄本(指甲戌本)不讳‘玄’字,且突然出现在清亡十六年以后,所以连是否为清代人所抄都难以相信”,甲戌本对“玄”字没有避讳,“因而从版本鉴定看是靠不住的”,“此本‘玄’字不讳,且突然出现在清亡十六年以后的一九二七年,其真实性是大可怀疑的”,“甲戌本一律不避‘玄’字,庚辰本‘玄’字也有不避讳的,都可以肯定不是清人的抄本”,等等。
     最近,欧阳健先生在《红学辨伪论》一文中谈及《红楼梦》早期抄本的避“国讳”问题,反驳蔡义江先生的有关意见时,又说:
     甲戌本不避“玄”字,且突然出现在清亡十六年以后,我以为是此本后出之证……甲戌本“玄”字不避讳,稍有古籍常识的人都一望而知,自然不是我的“发明”,但在我之前,却无人据此怀疑它是民国人的作品,至于说小说可以不避讳,倒是蔡先生的发明,可惜他没有拿出历史的凭据。
     与此同时,赞同“脂本”乃后人伪造说的魏子云先生,在其专文《红楼梦的避讳问题》中说:“七十年来,从事《红楼梦》研究的人,何止千焉!怎的不曾注意到清代避讳问题?”并称“面对书中这些应避而且绝对该避的文字,乾隆间人怎敢一边写一边送出门去换取酒饭一饱,忘了自己的脑袋,任凭社会的文字大狱一年兴起数次于无视无闻?”且认为从《红楼梦》早期抄本之不避清朝“国讳”,以及包括小说第六十三回,宝玉与芳官所说的一段论胡人入侵中原的话,“从书上存在的那么多违碍字句来论,是绝对(可以用‘绝对’二字)不可能传抄于乾隆年间的”。
     综上所举,显然可见,《红楼梦》早期抄本的没有严格避讳,包括甲戌本未发现有一处避“玄”字讳等,对这些该作如何理解,已经是一个关系十分重大的问题。既然如此,笔者敢不避浅陋,愿参与讨论此一问题,将私见贡献于下,以求正于欧阳健和魏子石先生。
    ……………………
    原载:《红楼梦学刊》一九九四年第四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