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http://www.newdu.com 2017-10-27 中国民族文学网 关纪新 参加讨论

    程砚秋(1904-1958),是中国现代京剧艺术领域内的表演艺术大家之一,也是京剧程派表演艺术的创始人。在京剧的旦角行当中,远自二十年代起,便有着四位演艺超群的表演艺术家被社会公认为“四大名旦”,他们就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程砚秋,原姓承名麟,出生在北京城里一个满族正黄旗的家庭。
    他的先祖姓索绰罗氏,是在清初军事舞台上建立了功勋的武将,康熙皇帝当政时,为了嘉奖这个家族的劳苦与威猛,特赐姓为“石”。这个家族,还出现过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程砚秋的五世祖,就是清中期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英和。到了程砚秋父亲荣寿这一辈,家中还享有清政府给予的世袭爵禄;而在程砚秋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
    程砚秋兄弟四人。大哥、二哥原本都是清廷禁卫军中的兵士,可在程砚秋刚满 7岁那年,清朝就垮了,两个哥哥都丢了粮饷,一家人典当殆尽,只能凭借母亲托氏给人家做些针线活儿来勉强为生。
    旗人们本有爱好京戏的习尚。为了糊口,小小年纪的程砚秋,经住邻居的一位花脸演员介绍,拜了京剧名角儿荣蝶仙为师,学演武生戏。不久,师傅发现他的嗓音很好,就又让他去向陈桐云学花旦、向陈啸云学青衣。《打樱桃》、《打杠子》、《铁弓缘》、《宇宙锋》、《别宫祭江》、《祭塔》、《玉堂春》等等,是他学会的头一批剧目。
    学戏之后,他即改姓程,艺名菊侬,字玉霜。初演于丹桂戏院,即颇得好评。于是,荣蝶仙便决定带上他去上海等地演出。这时,有一位很懂得京剧艺术的广东名士罗瘿公,担心程砚秋会因为过早地大量出演而毁了嗓子,便毅然从荣蝶仙那里花钱赎出了程砚秋。罗瘿公一心要把他培养成高水平的演员,请中医为他调理嗓子,请一些昆曲和京剧名家为他传艺,同时,还由罗瘿公本人来给程砚秋讲习诗词、书法,努力促成他的文化修养全面提高。
    由罗瘿公亲自出面,在程砚秋15岁那年,请了当时已经名重梨园的梅兰芳给他当老师;其后,程砚秋还向王瑶卿学过戏。到了18岁的时候,他的嗓音完全好转,便开始了正规的演出。在搭余叔言、梅兰芳的喜群班和高庆奎、朱素云的庆兴班的过程中,他演的《贵妃醉酒》、《穆天王》、《思凡》、《三击掌》、《奇双会》、《武家坡》等戏,很受欢迎。
    在罗瘿公的策划指导下,程砚秋不失时机地开始投入研习唱腔、发挥专长的实践。罗瘿公为他专门写出了《梨花记》、《龙马姻缘》等新戏,由王瑶卿执导,先后赴天津、上海、杭州巡回演出,大获成功。一时间,舆论界出现了“除梅兰芳外,断无第二人色艺兼全者如玉霜”的评价,他甚至被誉为旦角的“后起领袖”。
    


    正当程砚秋的艺术蒸蒸日上之际,1924年,他的老师罗瘿公不幸病故了。这使他异常悲伤。而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出现了所谓“罗瘿公一死,程砚秋也就完了”的说法,有些往日的熟人,也在这时候远他而去。程砚秋不为困难所动,他决意自力更生。不久,他便自导自演了新戏《碧玉簪》,同样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赏,也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他艺术潜力的种种猜疑。这以后,他又在金仲荪、王瑶卿等罗瘿公生前好友的帮助下,连续排练上演了一系列新剧目,例如《聂隐娘》、《梅妃》、《文姬归汉》、《朱痕记》、《荒山泪》等,并且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个人独特的程派艺术体系。
    1932年起,他更名为程砚秋,同时改字为御霜。为了将自己的艺术更上一层楼,从1933年 4月起,他前往欧洲,对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进行了为期11个月的考察,带回来两千多个剧本、五千多幅图片。回国之后,撰写发表了《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提出了一些对中国戏剧改革具有启发作用的意见。
    “七七” 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进占了中国的广大国土。程砚秋与自己的同胞一样,满怀悲愤。他面对敌人让他继续演戏的威逼,毫不动摇,喊出了“宁死枪下也不从命”的心声。一怒之下,他迁居到北平西北郊的青龙桥农村,种起了庄稼,以示自己坚决不与日伪政权合作的态度。当朋友们劝他到别处躲一躲,以防敌人迫害时,他断然表达:“我就在青龙桥等着了,哪里也不去。他们爱把我怎么样就怎么样。国破家亡,个人安危又算得什么!让他们来吧!”程砚秋在历史非常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坚贞的民族气节,在中国的艺术界内外,长期传为美谈。
    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程砚秋先后率剧团到西北、西南、华南、东北等处巡回演出,还出席过世界和平拥护者大会等许多重要的国际国内会议。他又排演了新的剧目《英台抗婚》,还将自己的代表性剧目《荒山泪》拍摄为戏曲艺术影片。
    


    程砚秋是在旧时代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他的正直品质和社会责任心,是人们所公认的。在《我的戏剧观》这篇文章中,他曾经明确地指出:“我们除靠演戏换取生活费用之外,还对社会负有劝善惩恶的责任。”“如果我们演的戏没有这种高尚的意义,就宁可另找吃饭穿衣的路,也绝不靠玩艺儿给人家开心取乐来吃饭穿衣!”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排练上演的大量剧目,都带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使观众在艺术欣赏中得到人生的感悟。
    程砚秋的艺术造诣极高,在京剧基本功的唱、念、做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扎实的功夫和独到的风格。由他创制成型的程派唱腔,缜密绵延,幽咽委婉,低回多变,旋律丰富,具有异常动听的艺术魅力,是最让一代又一代京剧“戏迷们”痴醉的唱腔音乐。同时,程派艺术的舞蹈也风姿独特,让人常看常新。程砚秋又注意把完美的演唱技巧与所演人物的内心世界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个令人久久难忘的舞台形象。
    程砚秋始终坚持戏剧改革的主张,他的剧目,总是在连续加工、千锤百炼之后,放射出绚丽的光彩。他的代表作,有近一半都是新编的剧目,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他的艺术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
    程砚秋的著作,有《程砚秋文集》、《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等传世。斯人去后,优美的程派艺术,仍在海峡两岸的中国京剧界代有传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