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诗歌:一个诗人精神的故乡

http://www.newdu.com 2017-10-27 文艺报2010年10月20日 舒洁(蒙古族) 参加讨论
在诗歌的最高峰有一道风景,那是分水岭,一侧是无以复加的欢乐,一侧是难以尽述的苦痛。玛雅人的图腾在中美洲茂密的丛林中,通常,他们会将敬畏的目光投向一尊红色的巨石。就像阅读一首充满隐喻的诗歌,在那样的注视下,他们能够感觉到被神秘隐去的文字。然而,真实的烧灼存在着,那是人的心灵,指向无形的分水岭。
    每一个虔诚的、富有创造力的诗人都有自己精神的故乡,他们不是这个故乡的主宰,而是赤子。这是奇妙的、须臾不可动摇的献身,一俟获得哪怕一个如同誓言和启示那样的意象,作为诗人,他们的心就是丰盈的。只有一辈子!他们告诉自己的心,只有在这一辈子,我才能感觉冥冥的天赐,就如阳光与月光下飘飞的羽毛。
    坐在一座葱茏的山前望着广阔的平原,看四季变化,视野里的河流不动声色,还有人类劳作的日子——是被犁铧翻开的新土,让我们嗅到繁衍生息岁月,原来如此凝重。这里,就是我们的故乡。难道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当我们的想象抵达故乡的核心地带,我们也就感知了爱、泪水、尊重、平等,还有痛。这需要珍视,像对双眼那样。
    我们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现实的,那个给了我们肉体生命的地方;一个是精神的,那个给了我们珍贵诗歌的空间。徜徉于精神的故乡,我们确认:这个世界是属于所有生命的,不仅仅属于自大的人类。它属于花草、树木、雨水和云;它属于萤火,昆虫的啼鸣;它属于迁徙的鸟类;属于饥饿忧伤的幼狮……
    一生守望精神故乡的诗人们,他们获得了真知,他们听到自然大河流淌的律动犹如人类深长的叹息。为此,他们鄙视浮泛、浮浅与浮躁;他们会将大河拍岸的奇观视为人类母亲永恒的叮嘱,把目光还给内心。守着孤寂,就是守着焚烧的火,守着一生一世不可沦丧的品质,在一首优美蕴藉的短诗中礼赞仁慈与高尚,同时倾诉纯粹的忧伤。
    故乡是一个信仰。珍重精神故乡的诗人,一生都不可能背弃这个信仰。而诗歌,是我们面对残破生活时对人性的发现与修正。也就是说,世俗的、纷纭的、物质的世界,需要精致的记录。一个诗人一生持续忠诚的写作,最终所形成的是一个诗人的心灵史;但是,它却可以折射出人类生存世界的图景,这就是意义和价值。
    还有逻辑,如果你感伤,你精神的故乡一定被感伤所笼罩。实际上,这是我们常说的感觉,它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一首好诗的诞生。平庸的诗歌书写者,会愚蠢地把自己凌驾于诗歌之上,他们喜欢充当这样的角色,从而遗忘或否认自己与精神故乡的依附关系。所以,不要认为那些曾经或正在书写分行文字的人就是诗人,不管他们得到了怎样的名声。
    你要敢于问询:在生存的大地和记忆中,你痛失了什么?你曾背叛了什么?你在渴望什么?你是否敢于在离你最近的人面前说出你最真实的渴望……诗歌,在这个疲惫的世界上,惟有纯粹的、不含一丝杂质的诗歌,才能在最普遍的意义上揭示人的内心,让灵魂攀上一个高度,不是为了俯瞰,而是为了自省。
    活着,你会感受一种旋律的故乡;刻骨铭心的故乡;获得的故乡;失落的故乡……这些瞬间融会而成的记忆不是阳光下孑然的身影,那是诗歌的故乡。生命个体一般的经验是,活着,欢乐可以彼此分享,但苦痛却难以彼此分解。这个时候,诗歌的作用神奇凸显,它倾诉的特质决定了一个诗人的抒情方式——假如你真的忠诚于自己的心,那么,你就不会在诗歌中粉饰,因为你是在与神对语,所以你就不可丧失虔诚。
    空气、水、食物与盐,沿着河流成长的树木,山谷中七色的花朵,我们活在那么多美丽仁慈的词语中,还有母亲、女儿、爱与相望。这是我们活着的理由与背景。在精神的故乡,我们感受无所不在的激励,我们选择绝对干净的文字进入诗歌,我们相信任何一个不洁的文字都会惊扰不可亵渎的神性,我们忠诚的证明真的就像眼睛,当然也像心灵。
    曾经有一个伟大的先哲,他的足迹远至美洲,在丛林之间,他苦苦寻觅消失的玛雅文明,面对杳无人语的部落遗址,他对自己的心灵说:是的,他们活过,就在这里,他们留下了悠远的暗示。后来,这个先哲回到中亚,他在笔记中详尽记述了尘埃漂浮的旅途。他告诉未来的人们,他看到了“基督的血”。不错,他还说了,他之所以选择了寻觅与回归,是在某一个几近绝望的夜晚接受了诗歌的感召,他由此皈依了精神的故乡。
    横向的扩展与纵向的延伸,这心灵的史书,这属于我们的精神的奇异。在这里,每朝前接近一步,都会触摸到隐隐的灼痛。如果回望,我们依然会提醒自己:这里,是精神的故乡。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改变我们,在这无尽的领域,我们以破解神谕的方式把一切欢乐与痛楚相对完美地融入一首诗歌中。就是在这样的过程里,我们把自己想象为自由翱翔的鹰,但是,我们当然会深深铭记,我们的影子正贴伏在大地上,也在那里飞。
    那种“隐隐的灼痛”,其实是一个诗人时刻迷恋的幸福。在精神的故乡,每前行一步都是历险,因为你必须服从上苍与神明,你的耳畔仿佛萦回着一支苍凉的古歌,它的印痕在旺盛的野草上,显得那么温暖,但没有辉煌。在这里,你可以联想到人类最真切的情感,在呈现的每一个时刻里,都将保持静谧与含蓄。所谓幸福,在精神的故乡,它不是一个苍白的概念,而是体悟,就如触摸美丽肌肤一样真实。结论是,这就是诗歌。
    总会独处一隅的,总会在一盏灯光下品味起起伏伏人间的生活,总会追忆——大概是在7月的平原上,在那个靠近河流的地方,你开始遥想梦中的花朵;你灵魂的翅羽显现收拢的形态,不是恐惧,而是轻轻飘落。你知道有很多人没有入睡,在另一些地方,他们守着相近的灯火;总会感觉荒芜的,在我们的第一故乡,在人迹罕至的戈壁,那条英雄的道路没有沉寂,它在一部不朽的史诗中,一刻一刻铺展,形如少女纯洁的相思,把青春的背影留给了5月,那个无雨的晴日。在精神的故乡,一个纯粹的诗人接受了必然的引领,他知道这一切象征着什么;然而,除了诗歌,他不肯轻易说出发现与感动。
    我们在精神的故乡让心灵成长,也在这里忧伤。根本的原因是,真的,通常是痛的,比如火,比如浸染了阳光的麦芒,比如诀别;比如我们倾注了全部渴望的理想,比如孤单的马匹,比如某一年某一时刻风雨的记忆,比如我们对什么举起了手臂,但没有回应,然后我们放下手臂。如果说一首凄美的诗歌具有六重空间,那么,第一层是大地,第二层是尘埃,第三层是云,第四层是天空,第五层是超越了生死的灵魂的疼痛,第六层是我们在精神的故乡久久仰望的神明。
    我从不否认,我是迷恋飞翔的,在我的诗歌中,我甚至多次使用这个意象。静夜,对一首诗歌的想象,是另一种飞翔。闭目而思,灯光的流泻依然真实。这个时刻,我能够感觉,在我的绝对自由的精神的故乡,我所敬爱的那些人类的先哲们正在朝一个地域会聚,神情从容而坚定。以往,我曾在泛黄的诗歌典籍中与他们交谈——我是眺望者,他们是巍峨的远山。这不是一个虚无的梦幻,一切,仿佛就发生在一首新诗诞生的昨天。
    也只有在诗歌中,在我们精神的故乡,我们才有可能与所有痛失的亲人们相逢,我们把最深切最美丽最鲜红的词语献给他们;在这其中,最醒目的词语是:怀念!在诗歌中,我们能够无畏地表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袒露的情愫,我们成为一个隐喻,一种隐秘,一个在夕阳河畔赤脚奔跑的孩子。这是不可抗拒的前定,是诗歌一样一行一行叠加的幸福,是神赐,是泪水洗净的果实,结在心头。
    纵横阡陌,我们的指纹印在哪里,哪里就会显露最古老的预言。沉静,我们说,在大海无边的沉静中远离弱肉强食虚伪透顶的纷纭尘世,是可能的。我们可以想象高举起还在滴血的心,照亮通往至善至美的道路;即使倒下,我们笃信,我们的心灵也会安眠于鲜嫩的青草间,四周是环绕的净水;我们无悔的心,将面向树木覆盖的山脉,把最深的印痕永远留在精神的故乡。……我们的指纹印在哪里,哪里就会显露最深的夙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