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美丽的梦是只有开端,只有序曲

http://www.newdu.com 2017-10-18 辽宁作家网 王充闾 参加讨论

作品是作者的孩子。她,带着血肉,附着灵魂,映射着作者的心灵轨迹。举凡作者的人生底蕴,以及襟怀、面孔,均可一览无余。
    作品之外,似乎别无可说了。但以之付梓,犹如嫁女出门,做娘亲的总不免情怀依依,软语温存,叮咛几句。何况,这次印行的是英文版,无异于远嫁天涯,面对的都是陌生的面孔,全新的阅读视域、读者群体。彼此一切,知之甚少。有必要做出一点交代,从而使域外的读者朋友在阅读文本之前,首先有个概括的了解,获得一种津梁、一个门径。
    现在是作家与读者相互寻找、相互选择的时代。可以说,书籍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理解力与认知力。不然,英国作家王尔德怎么会说:“作品一半是作者写的,一半是读者写的!”
    从本书《青灯有味忆儿时》等篇章中,读者大略可知,作者受过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后来,接受现代学校教育,大学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师、新闻记者、副刊编辑,一段时间曾步入仕途,现为专业作家。主要从事散文创作,间或写作诗词和开展学术研究。秉承的宗旨,一为敞开心扉,抒真情,写实话;二为着力于凸显个性,不断地挑战自我,渴望创新、超越,力避蹈袭他人与重复自己。当然,创新意味着对于已有成功的积极破坏——这种西叙弗斯推举巨石上山似的艰辛劳作,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毅力的。
    我的散文创作,时间跨度比较长,题材、体例也十分广泛,大别之有三类:
    一、历史文化散文。解读历史,是一种心灵的对接。它既是生者对于逝者的叩访、驳诘,同时也是逝者对于生者的灵魂拷问——今人古人共同站在历史这面镜子前,照鉴各自的面目。在这种重新演绎人生的心路历程中,只要切入人性的深处,进到灵魂的底层,任谁都不可能超然、坦然,无动于衷。
    二、情感散文。世间只有情难诉。时光已像飞鸟一般飘逝,而浓酽似酒的亲情、爱情、友情、乡情,却如流水浮云,绵绵无尽。最后,只能怅对满地狼藉的生命碎壳,回首前尘往事。
    三、智性散文。赤橙黄绿青蓝紫,人生百态千姿。而诗性与哲思,是缪斯女神的魔杖。无分悲剧、喜剧,噩梦、美梦,顺境、逆境,亮色、暗色,人生一经诗性与哲思点拨,就会凸显其无常而有常、单调而驳杂、平淡而深邃,增添趣味性,展示其无限的可叙述性、可认知性。
    鉴于本书选译情感散文甚多,我想就这方面多说几句。
    故乡,母亲,童年,那种难剪难理的情的牵系、梦的追怀,可说是贯穿本书的红线。作家——当年中国北方偏僻村落的一个读书种子——在追述其凄苦、酸涩的青少年时代的前尘往事时,岁月已经悠悠逝去了近半个世纪。宛如一觉醒来,重温宿梦,自然难免带上几分模糊,几丝怅惘。如果说,故里长别,天涯行脚,这种空间距离的拉开,值得无限追怀,那么,挥别童稚,由少而壮,由壮及老,这种生命的流逝——时间距离的拉开,就更加令人彻骨凄怆。
    我总觉得,真正的欢愉只在童年。尽管当日也不无凄清、苦闷,但经过数十载的岁月冲蚀、风霜染洗,已经滤除净尽,沉淀下来的倒是青灯有味、书卷多情了。因而一例是甜蜜蜜而又酸溜溜的。特别是其间凝结了长时期的积想,在追寻那值得永生忆恋的时分,得以同早经作古的亲人——母亲、嫂嫂、父亲、长兄、塾师、族叔——久别重逢,这样,必然温馨而甘美,留下一份朦胧的启示与温柔的叹惋。至于成年之后,固然也不乏情感的升华、成功的欣悦,但终归难免夹杂着种种限制,而不能任情适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美丽的梦是只有开端,只有序曲的。
    逝水流波,悠悠无尽。这些刻印着橙色乡梦的追忆文字,大都凸现出作者对于昔日童真和简单生活的精神向往;而由于其间浸透着鲜活生命的灵魂跃动,也必能从中看到自身的人格雕塑。堪资快慰的是,阅历与磨折带来的只是认知世界的深度,而性情与心态依然保持着少日的新鲜而未现狡狯与苍老。
    作为自然、社会、历史、哲学综合产物的思想者,显然,这种昔梦追怀,也蕴涵着寻根、困惑、探讨精神归宿等普世话题,冀求拨开价值的附着物,而探究生命的本质。在实用主义、物质主义、技术理性的缠夹中,在“工业进步,人性退步”的情势下,葆有一片绿色的精神空间,诉说着现代人的情感与良知。至于还乡的热恋、童心的秉持,究竟是源于对尘世嚣烦的厌倦,还是憧憬于精神家园的企盼,抑或是潜心于灵魂归宿的营求,就不是这篇短文所能解说清楚的了。
    当然,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之投身于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期望实现灵魂的诗意栖居。因为文学作品是情怀赖以赋形的存在物,可以历久不磨,代代传承。而文学本身又能予人以智慧与激情,温馨与活力,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以至升天入地的梦幻遐思,醇酒佳醪般的陶然醉意,使人逸出自我生存的狭小空间,超越已知的经验界限,从作家与读者生命契合、心路交接中汲取源源不竭的灵泉。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涌下,文化成果共享,多元多向的对话交流已成蓬勃大势。作为播火惠人的翻译家——罗伯特先生、江红女士,以其卓有成效的艰辛劳动,使这部散文作品有机会呈现于广大英文读者面前,为东西方的作家与读者心意相通,增进了解,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作者在此谨致深深的谢意。

二○○六年九月于中国沈阳
     

(责任编辑 李桂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