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涌动着生命质感的文化品性

http://www.newdu.com 2017-10-18 辽宁作家网 宁珍志 参加讨论

虽然界定辽宁散文的创作与发展有着相应的困难,但我们还是在本年度的有限阅读中,领略到了我省散文创作景观的新态势,在令人感到欣慰的同时又充满了希冀。这种新态势,不仅在于文本本身焕发出来的艺术品格光芒,更在于作者们对散文艺术品格的执著与发扬光大的主动性。赵冬妮的 《坚果》、《丢失的春天》除了文字表象蕴含的自我文化体察意味,还有对当代知识女性生存状态中可能遭遇的几难境地的某些揭示与暗示;文化环境对知识女性生命质量的影响,精神生活在物质生活愈加丰富的背景下反而愈加困顿的心怀,通过作者富有潜质的叙述,让我们感到了散文语言的力量。她的获奖作品《从一数到一》在情感与知性之间穿行,试图在善与恶、灵与肉、上升与沉沦之间画出量度,为知识女性的精神生存展开了一幅幅细腻生动的现实画面。沙爽的进步明显,其作品突出的复调气质几乎与她的年龄不大相称,《春天的自行车》、《风乍起》、《手语者》等所涵盖的沧桑感力透纸背,人和人、人和物、内心和表象、现实和理想、健全和残缺、生和死等一系列的强化对比,使得沙爽的文字有着质地上的透明度。她截取的生活片段交织相叠,彼此关联相互渗透,看似漫不经心地对事件或景物进行描述叙写,实际有着双重乃至多重的意义指向,人生的悲欢离合浓缩于笔端,呈现出生命轮回、世事万象更迭变迁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苏兰朵的散文创作数量尽管不多,却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在《玩偶》与《我和小麦一起经过的夏天》中,“玩偶”和“人物”的意象选择,着重昭示生命里的一种永恒抑或人性的东西,由人化到物化,再由物化到人化,现代人快捷而实际的生活内容与往复犹疑的生活观念,在苏兰朵短小精致的篇幅内,有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内心时常往复涌动着,生活却难以实施或完成——— 欲望的表达。川美今年的作品依旧回响着“大爱无边”的旋律,无论是博客的界面,还是清晨的即景,哪怕是远足的路上,作者内心的爱与美的情愫都有表现的对象。作者擅长对生活中的所有事端进行描写,况且能够到位。她总是能够在自己的视觉中发现爱,并能够以深挚动人的文字表达出来,显现出内心感应的功力,有《繁华落尽》、《笔记:诗意行走》为证。这是一批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作者,其作品艺术品格的特质就是不同于以往或他人的走马观花般的“物理化”叙述方式,讲究内心背景,讲究情感出处,讲究“和弦”效果,内心的波澜与成长已绝不再是个人家事、情事喋喋不休的单一诉说,或者停留局限在个人的一己情怀之内。他们能够从自身跃起,把个人体验甩出去,粉碎,再拾回来弥补衔接拓展延伸,进而成为一代人的感受,化作社会与时代的通融哲学语境。
    我省散文的进步还表现在对地域文化传承的自觉追求与整体打造上,如魏泽先、崔士学、李广智等新秀的出现,我把他们称为“新辽西派”。如果说谢子安是最早以散文形式,让读者感受到那片贫瘠土地生长着的雨走青纱、雪压梨花等美好景致,其实是作者内心田园风光的自我塑造,凭借文学意义上的山光水色来构建自己的情怀,以崭新的独立人格来实现自己的生活与美学理想,那么,齐明达则是一位“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他本年度的创作类同以往,照旧是一个村落、一个院子、一段邻里亲情、一幕家事演绎,小景观大世界,作者着力浇灌的依然是善良质朴的乡村大树,哪怕偶有几片狭隘与愚昧的叶片飘落下来,定睛凝视脉络闪烁的还是农家的厚道。《村子,那些没完没了的伤》有它主旨表现独到和深刻的元素:渗入血液的东西难以更改,而且必定遗传;生命的老化不可逆转;人性往往在良心发现之间能够升华,这即是广袤的辽西世代生生不息得以繁衍的顺畅和艰巨所在。作者的笔触苍凉而客观,形而下的表述,形而上的遐思。魏泽先、崔士学、李广智等则把自己的文字从容地镀上了一笔理想主义的光泽,叙述睿智,不乏情趣,人与动物的内心独白非常接近于寓言描写,增添了文本的表现深度和阅读兴致。“有多少条垄围着村子跑”、“马莲道,走到黑”、“炊烟下的生灵”、“叠起来刮进村子里的一阵风”,辽西的生态,辽西的口语,既是题目,又像农谚,其文化内涵呼之欲出。他们以群体的阵容出现,并非是有意为之,而是艺术创作阶段的集体内心映现。这是一拨年轻人,共同点即是全力以赴地表现辽西的文化生态,不同点又在于着眼点和叙事风格,魏泽先老到沉稳,崔士学快捷幽默,李广智豁达乐观。诚然,“新辽西派”的创作仍呈不稳定状态,或者说是表现深度的欠缺,皮毛不能舍弃,血肉更需丰满,形式固然重要,内容才见真功。比如魏泽先写沈阳西瓦窑的一棵柳树,采用的还是地道的辽西口语叙述,就多少有点弄巧成拙了。我以为,能够稳定体现我省散文创作艺术品格的,还是王充闾、张宏杰等人的历史文化散文创作。王充闾继续深化他的“古典系列”,发表在《西部·华语文学》2007年第9期上的《欲望的神话》、《天骄无奈死神何》和《血腥家族》,藉欲望、无奈和血腥对秦始皇、成吉思汗、西晋王朝的司马氏家族进行历史和现实定位,中外对比,古今参照,诗词曲赋,名言警句,作者把握得当,挥洒自如,使得文本的文化含量分外厚重,这是散文艺术品格的高屋建瓴。而且作者把皇家人物置于人类共有情感的时空内来逐时逐段剥离,之所以他们能把人性的弱点发挥放大到极致构成罪恶,仰仗的便是手中的权力。张宏杰在《当代》开设的“史记”专栏,虽然缺少连贯性,但作者的真知灼见仍不时地洋溢在文本之内,其文字有种穿透历史穿透心灵的力度,极具表现力的细节,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历史的天空有了一片生动和鲜活。站在今天的高度见识以往,人不仅生活在历史中,更生活在文化中。这是散文创作的艺术高端,也是张宏杰的突出贡献。值得关注的是,张大威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创作,不仅具有颠覆性,逆反前人定论,而且笔锋犀利冷静,行文大气凛然,观点透彻明晰,直抵表述对象核心位置,一泻千里、一吐为快。她对杜甫、李斯文化人格的透视,完全靠自身的阅读和发现,不徘徊过渡,不旁门左道,爱恨情仇竟一股脑儿地宣泄到她笔下的人物身上。以至于在《在纸页上的光阴故事》也倾注了众多的激情和才华,文本的情感含量浓郁炽热,“诱惑”读者把它也当作“历史”来读。
    我们寄希望于辽宁散文的多元发展,既在于新人新作的辈出,也在于名家创作的不断深化更新。写张学良、瞿秋白,是王充闾近现代题材的又一开始;而俞晓群却是新面孔。作为专业人士,他有关术数的著作早为人知;作为出版家,他策划编辑的大量图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而以散文作者跻身于辽宁文坛,确实有“陌生化”效果。我读过俞晓群四篇散文,文题便有超凡脱俗之感,摒弃三五字句的公式,似乎是从文中拈来的一句话,画龙点睛,心领神会,刻意又不刻意,全文的意旨扑面而来。无论谈及黄仁宇、王充闾的学术成果或者人格魅力,还是评点美国文化及文化传播,作者的叙述都有条不紊,由浅入深,融知识、学术、文化、时代于一体,而且讲究视野,讲究胸怀,讲究境界,内容浩瀚篇幅扼要,说理叙事恰到好处,理性的光芒随处可见。这是学者智者善者的散文,不是像不像黄裳、董桥、张中行的问题,而是作者长时间徜徉书山文海的厚积薄发,是文化的蔓延与传承。俞晓群的出现,是辽宁散文创作的一个亮点,也是我省散文创作略显单调局面的一个补充。其实,散文创作的艺术峰巅永远都像是一个运动着的天体,我们作品的优劣高下或者只能以近地点远地点的方式呈现着,好的,离它近一点;弱的,离它远一点,我们努力着并接近着。一旦个人的创作风格形成,必然辐射出散文的艺术魅力;魅力来自于内心,来自于内心真诚的表达。因为散文大多以现实为契机、为诉诸对象,所以感受、体悟、领略、提升等过程显得至关重要,让词语们真正地为“心”所用,这或许是我们今后不竭创作能力的源泉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