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周梅森《人民的名义》:弘扬正义的黄钟大吕(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newdu 参加讨论

    李朝全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
    长篇小说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描写当下中国社会百态的这种小说是具有冒险精神、冒险意识的。《人民的名义》具有长篇小说的复杂性,有人说这是政治小说,也有人说这是反腐小说,有人说这是官场小说,也有人说这是纪检小说。该书深入描写了一个省域的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非常详尽、真实,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复杂的社会生活素描式的作品。作为小说文本,《人民的名义》具有非常鲜明的开放性,并未面面俱到,把结果、结论告诉读者,包括结局都是开放性的,很多人物关系也不展开,而是点到为止,留白意犹未尽。而在主题的揭示上,作者也做了深入的思考。该书最后一句说,“然而冷峻荒芜中,不也孕育着人间的希望吗?”反腐工作如此艰巨,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要收拾世道人心,但是总结出这样的主题却不展开,到这里就打住了,实在耐人寻味。
    张 柠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人民的名义》标志着反腐小说或者说政治小说一个新的阶段,人物、类型、还有情节等各个方面都在升级。这部作品有一点类型文学的色彩,有许多心理描写和揭露秘密,这是类型文学中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以往在纯文学研究里面,学者常对官场生活、经济生活,即对体制化的生活不感兴趣,只是关注某一个具体的个人命运的悲剧。政治小说则从文学角度,重新把这种非常重要的生活形态纳入了我们的视野,同时唤醒了我们的关注,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文学史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很容易忽略这一块。那么要让我们重新关注这一块,只有加大文学性的强度。周梅森通过这种文学性的呈现,使得一种重要的生活形态,如描述官僚生活、商人生活等的官场小说、经济小说可以通过文学通道呈现给读者,为当代文学史叙述提供了一个新的话题。
    丁 帆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
    《人民的名义》直面当代中国大面积坍塌的腐败现象,尤其是高层的腐败现象。“人民的名义”具有两个指向,一些人以人民名义弘扬了正气,而另一些人是以人民名义做尽了坏事。无论从周梅森小说的创作历程来看,还是从整个反腐题材的政治小说来看,批判现实主义的回归都可以视作这部小说的灵魂。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波澜曲折,悬疑性构筑了一个重要的看点;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形成了一个网状的结构图,矛盾冲突非常强烈。同时,小说内容涉及整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可谓气势恢弘。
    吴 俊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政治小说”被文学史作为概念认可,是从晚清的时候开始,那时学习西方、改良中国政治,开始有了政治小说的说法。现在回过头去想,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开始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近代文学意义上的类型小说。换句话说,如果从社会政治角度来说,政治小说的出现,是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开始的一个文学写作上的标志。当下中国处于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时刻,将“反腐”纳入其中,是这部小说之所以被称为政治小说的一个重要背景。
    因此可以说,《人民的名义》是一个时代的政治气候的折射并不偶然。同时,这部作品的文学饱满性跟内容饱满性是互相对应的,对周梅森这样的成熟作家来说,文学的饱满性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困难在于一种貌似类型小说的文体里面,由于内容的饱满性,使得文学表现获得了相当大的自由度。这部作品中各个级别的官员都有,哪一种官员在他的位置上彼此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姿态,从政治角度来说,人和人之间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权力关系,这一点周梅森把握得非常好,文学上的成功取决于内容上的精准把握。
    刘 琼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
    有些文学概念很难单一地去划分,比如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关系问题。周梅森的写作面向跟取向有关,它一定不是一个小众的阅读群,而是一个大众的阅读群。对于大众阅读来讲,讲故事的完整性特别重要。《人民的名义》这部长篇巨作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就是讲述故事结构的延展性和开合关系时,针脚非常细密。这个细密的故事在讲述当中,必须找到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就是人物关系、人物形象。通过这种写作,贡献出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坐标系的人物,揭露者的人物形象和被揭露者的人物形象,是这部作品的价值之一。而它对于社会当下或者说对历史当下的信息表达,则是对我们现在的政治生态现状的精准呈现。
    李云雷 (《文艺报》新闻部主任)
    我们都很熟悉官场小说和反腐小说,这两类作品的读者群可能不一样,但是他们都形成了相对比较固定的模式。周梅森的这部作品,打破了官场小说和反腐小说两种关于官场的叙述模式,并把一些新的因素纳入进来,确实是对以往这方面写作的重要突破。以往的官场小说也关注权力斗争,这是一种小的政治。小的政治就是权力具体运作之中的一些权力分配、交换问题,大的政治就是政治跟国家的关系、政治跟人民的关系、政治跟理想的关系。这部作品同时涉及到小的权力运作以及之外的大的政治,具有相当的突破性、开拓性,应该说是对以往两种官场叙事模式的超越,并且开辟了一种新的对政治的理解。
    刘大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人民的名义》这样的政治小说能带给人阅读的快感,并且具有一种认知和教育的功能,能让人从中看到很多之前所不知道的、所不了解的层面,比如所谓的“秘密”。它具有一种介入性,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这部小说提出的一些社会问题,会介入到当前的文化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改变当中。而这种介入恰恰突破了一直以来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们,广阔的生活,纵深的社会,其实都和我们有关系,而这样的作品确实能给我们带来这方面的启示。
    傅逸尘 (解放军军事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当下写作者和评论家联手制造出来的一种简单化的文学观念或者说审美经验,就是一定要写小人物、写个体经验才够深刻,要写负面的,一定要是批判性的或者是揭露人性恶的才叫深刻,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能不能写当下社会现实的整体性的判断?能不能以相对寓言化的力量写出穿透性的领悟?现在很多作家其实都丧失了这种能力。面对这样一种文学现实,再来看《人民的名义》,可以说是非常出挑的。
    周梅森写出了我们这个时代中一些人性、人心中向上的力量。什么叫文学性?文学性并不是完全掌握在批评家的手里,而应该恢复一些基本常识性的判断。所谓常识性,能够吸引读者阅读,能够带给人一些审美的感受、一些心灵上的感动、一些向上的力量,难道不就是文学性重要的构成要素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腐小说作为一个类型化的叙事,从一个普通的文学经验来说,能够提供这些基本的审美元素,我觉得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一种经典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