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祝福》在今天(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2014年01月 孔则吾 参加讨论

    鲁迅先生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作品《祝福》,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遥远社会的一个缩影,又似旧历新年最后一声爆竹,遥远而模糊。然而对于生活于绍兴这片古老土地的人们,祝福是每年年终都会上演的神圣仪式,是生活的一个部分。
    小镇的过年是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送灶神开始的,灶神被好好地供奉一番,带着凡人“上天奏好事”的期望,飘飘然离开了驻守了一年的人间。母亲在供奉的时候,总是念念有词地对灶神说:“上天一定奏好事啊”。 想来灶神在人间一年也是孤单的,身边没有可以攀谈的神仙朋友,好不容易回趟天界,还要忙着向玉帝述职,为人间的凡人说好话,正应了绍兴人的一句老话:年初一忙到年三十,一天不得闲。
    送完灶神,二十四日是杀鸡、宰鹅的日子。鸡、鹅是祝福必不可少的牺牲,对于这些牺牲人们却另有一番庄重。鸡血、鹅血必须留作祝福时用,甚至于褪下来的毛也要等祝福完后才能再作处理,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是对神的亵渎。人们的这种慎重也许是一种希求圆满的愿望吧,或是凡人要告诉神灵们自己最大的真诚与竭尽的孝心。尽管按照传统宰杀牺牲必须在二十四日这一天,现代人却未必严格遵守了,一来是工作不得闲暇,不似农业社会时冬天是农闲时节;二来这种习俗也越来越松散,不免有形式化的趋势。依照旧俗,腊月二十五日是万万不可杀生的,但是现在除了我奶奶这样的老古派还忌讳外,母亲这一代人显然已经毫不在意了。
    对于传统,现代人似乎在坚持旧俗与做出变革中难以取舍,因而往往表现得似是而非。从幼年时代开始的耳濡目染使小镇的人们天然的对神灵有一种畏惧之心,而现代教育又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这种执迷,两股力量的交织使传统出现了某种变异。人们既小心供奉,又似乎不以为然,最终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中庸中坚持着传统。当然,害怕灾祸的降临,祈求福禄富贵在其中起到了最大的支持作用。这种坚持不免有其庸俗的一面,但是能够坚持这种传统却另有一番功绩。
    挑选祝福的日子又别有一番趣味。往往除了年三十那一天,剩下的几天都会被传说成“黄道吉日”。倒并非人人都会如此认为,只是各种版本的传言太多,一个说“二十五、二十六除外,其他几天都不好祝福的”,而另一个会说“二十五、二十六不好,还是二十七最好”,终于各种版本汇合,每一天都是祝福的好日子了。因而从二十五日开始也就爆竹声不断了,天天有人家祝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