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囚徒的困境与绝境:读宁肯小说《三个三重奏》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日報 newdu 参加讨论

    
    《三个三重奏》 宁肯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宁肯为他的小说设计了一个相当复杂的结构。一部小说竟暗藏了“三个三重奏”,还不足以使我们浮想联翩,费些猜想的心思吗?三重奏者,本是一种乐曲体裁或演奏形式,由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组成,宁肯以此作为其小说的构成方式,为小说搭建了一座叙事迷宫。这里或曲径通幽,或山重水复,三组人物,三条线索,恰如三条河流,互相纠缠在一起,又有各自的流向,各自的命运,从而构成了“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巴赫金称之为“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特点”。
    宁肯的这部小说也具有这样的特点。所谓三组人物,以杜远方、居延泽、李离为一组;居延泽、谭一爻、巽为一组;杜远方、敏芬、云云为一组。这三组人物,以杜远方、居延泽为核心,演绎出一个国企总裁亡命途中为情所困,一个“大秘”不甘人下攀附权力的故事。然而,这绝不是小说的全部,其中更为独特、更为重要的部分,我想还是作者异想天开为小说所作的“注释”。这是宁肯对小说这种文体的特殊贡献。如果说这在《天·藏》中还只是一种尝试的话,那么,在这里,俨然已经成为整个叙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可以这样说,“注释”不是故意贴上去的一种装饰,而是叙事的另一维度,它揭示了生活中的这些人物是如何变成叙事中的人物的,以及“我”在面对这些人物时,有过哪些内心活动,从而使“我”的叙述与正文构成一种有张力的对话关系。进而言之,正文是作者创造的“他者”,然而,由于“我”的存在,“他者”便具有了某种独立性和相对自由,并与“我”处在平等的地位上。这正是“我”与“他者”对话的基础。我不敢说已经找到了解读这部小说的路径,三个三重奏,三重结构(或多重结构),似乎都指向一点,即权力和欲望。从故事所提供的内容来看,官商勾结,权力寻租,本不新鲜,为一般贪腐案所常有。但其构成方式却有一种陌生化的效果,特别是“注释”的插入,使叙事产生了暂时的停顿和间歇,其作用或与布莱希特的“间离”有些类似。这时,读者亦获得一种选择的自由,你可以从正文的叙事中走出来,透透气,以旁观的角度想一想已经发生的故事;当然,你也可能不习惯阅读被打断,而宁愿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把这场白日梦做完,那也悉听尊便。不过,小说的叙事重心并不在案件本身,我们甚至不知道杜远方和居延泽究竟做了些什么(据说他们曾有过一次套汇500万美元的经历),在这方面,作者始终语焉不详,甚至使一些读者“迷失在无边的没有方向的昏暗与迷途中”。这也许会造成一些读者的遗憾和不满,但他的真实意图,却是要借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探寻其心灵秘密。杜远方与居延泽,一个曾经的“右派”,一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青春浪漫的大学毕业生,何以最终走上这条不归路?冥冥之中,究竟什么力量支配着他们的命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