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八分之一的火候——从王凯的军旅小说谈起(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赵 飞 参加讨论

    水下的八分之七:
    人物的困境和思考具有超越性
    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展开、结构的技巧、语言的风格,小说的这些基本要素,水面以上的八分之一,在王凯的作品里都已经有了较为完满的答复。那么,日常的普通的题材里如何以小见大?换句话说,冰山水下那八分之七的部分,王凯能够带给我们多少呢?
    我们接着讨论《沉默的中士》和《终将远去》。前面说到,在情节的铺垫和突转上,《沉默的中士》有非常精彩的表现,但从文本上看,小说始终没有告诉读者“沉默的中士”为什么“沉默”,也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很能喝酒的张建军来到部队以后“四年没喝酒”,张建军为什么愿意甚至喜欢一个人看守车场,又为什么一再拒绝大老刘侄女的示爱,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小说的结尾张建军因几年前的杀人案最终被捕,未知得到了解释,但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们却再也无从得知。《终将远去》则更是如此,在小说的叙事时间里,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出现老指导员张安定,作者只是借他人之口不断提及并通过“我”的思绪不断回忆,让读者自己填补出张安定的人物信息,填补出张安定与“我”、与连队战友之间的情感和关系。然而更为深刻的一笔,是在小说接近尾声的时候作者才告诉我们,正是早已知道第八个留队指标已经调剂给了关系子弟的连长“我”,坚持把周文明排在了留队名单的第八名,让他错过了留队机会。作者不仅没有告诉我们“我”最终这样决定的原因,即使在通过“我”作为叙事人讲述故事和自身心理的过程中,也始终没有透露半点信息,也就是说,作为叙事者的“我”竟然有意在讲述过程中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瞒,或者说省略了。
    小说没有给出答案,这就让读者看到了水下的冰山。没写的部分恰恰比写了的部分带给读者的更多:张建军来到部队的这几年,沉默的他究竟有过怎样的心理转变?“我”对张安定念念不忘的回想,到底是发自内心的崇敬还是一种压力和焦虑?面对“无法成长”的周文明,“我”为什么最终决定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结束他的军旅人生?所有这些问题,在小说的文本中都找不到答案,甚至可以说,在小说外也不存在标准答案,但却能引起读者反复的思考和回味。这就像马原所说的,产生了超越小说文本的新的审美方式。情节的铺垫、结构的精巧固然是重要的,但作者的追求显然不止于此,文本意义上隐去的部分,反而带动了更深层面更大范围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小说人物的困境和思考就有了超越军队特定环境和超越军人特定身份的能力,小说也就具有了比题材和文本本身更为广阔的天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