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比较文学 >

他者形象的理想化与艺术的理想:法国当代诗歌中的中国形象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第 姜丹丹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起,中国古诗的审美意境以及相关的道家与禅宗的思想为一些法国当代诗人所借鉴和吸收,延续从克罗岱尔、谢阁兰以来对中国形象以及中国审美精神的一种不乏理想化的承认和欣赏,成为他们寻找超越自身的审美精神资源,从中获得借鉴和启迪,也为自己的创作找到了中西融合的某种契合点。本文以菲利普·雅各泰、安德烈·维尔泰、让-克洛德·班松等人的诗作为例,研究法国当代诗人对中国理想形象的重新塑造,探讨他们在对中国古典审美精神的理解与体会中所获得的新认识;由此出发,本文探询法国当代诗歌如何在想象与真实之间重新书写作为艺术理想的中国形象,从而借鉴异域文化与审美精神为西方抒情诗探寻“新的目光”与新的出路。
    关 键 词:法国当代诗歌/中国形象/他者
    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浦江人才计划”(“法国当代风景诗学”)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姜丹丹,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
     
    在二战后西方文明危机的废墟上,法国诗歌曾一度陷入理想主义破灭的困境,法国当代诗人纷纷将文化危机突围的希望寄予东方,也将诗学研究与诗歌创作的解困和出新的目光投向中国古代诗歌。一方面,一些诗人如菲利普·雅各泰(Philippe Jaccottet)将中国诗歌的语言形态和中国诗人的伦理诗学,与其重建的诗学伦理放在同一个层面上对话,从而在延续马拉美、谢阁兰、克洛岱尔等20世纪上半叶法国诗人对中国的不乏理想化的审美认识传统之上,对艺术层面上的“中国人”所代表的审美形象获得新的认识,为自己的创作找到借鉴和启迪的资源,也找到中西诗学融合的契合点;另一方面,一些诗人以旅行诗歌的形式,如安德烈·维尔泰(André Velter)在不断加深的对中国文化与当代现实的认识中,革新了中国形象再现的审美化传统。
    在1950、1960年代,瑞士法语诗人菲利普·雅各泰(1925年生于瑞士,1956年起定居法国南部小村庄格里昂)与同时代的法国诗人对于中国诗学与哲学思想(中国古诗以及相关的道家和禅宗思想)有一种理想化的承认和欣赏,希望在对东方的借鉴中为西方抒情诗找到一种新视角。在这层意义上,雅各泰对于“他者”的接受实际上是对于自我的另一种书写和表述。在此,我们以他笔下的“中国老人”形象为例阐明。
    在《兰伯奖的致谢辞》中,菲利普·雅各泰在陈述他选择的诗学伦理时,提到一个诗人的形象,并将一个中国老人的形象当作精神典范,与西方传统诗人的神话化形象对照:
    他不再是太阳之子,甚至也不是持火把的人或灯塔;而仅仅是一个隐姓埋名的中国老人,在他的纸上也许画了一座山,一片瀑布,一个女子的脸庞;而他梦想这座山,这片水,还有画得完美至极的那双眼睛,带着细腻、纯粹、谦卑的完美。如果他把这幅画展示给身边的一个病人,一个垂死的人,那个人看到这幅画完的画,会带着智慧的神情微笑,手中握着如新的《亡灵书》一样的这幅画卷,毫无畏惧,也毫无遗憾地穿越门槛,迈向那将吞没或改变他的非常幽暗的空间[1:296]。
    这个无名的“中国老人”的形象,在雅各泰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与神话般的、英雄的、过于耀眼的西方传统诗人形象相反,与“太阳之子”、“盗火者”、“灯塔”等隐喻的套话形象无关。在雅各泰的诗学观中,“中国老人”的再现代表理想的诗人形象,只期许在静观感性元素中把握真理,“一座山,一片瀑布,或一个女子的脸庞”[2:156][3:19-20]。①在谈到关于风景的感知时,雅各泰再次明确中国老人的形象:奔流的河是美妙的,把握不住的。那个不幸的、幽灵般的人,我想用一个中国老人来代替,他坐在河边听他脚下水流的故事,在墙壁上追随着不断变幻的日影,我想,他能更好地把握河流。
    这个中国老人的形象代表雅各泰选择的在世方式:隐没自我,追随大自然的授课,在与风景的亲密接触中过一种“真正的生活”。这个形象与浪漫主义诗人所代表的不幸灵魂、沉溺在存在的焦虑中的生存态度完全相反。这种风景的语言传达出诗歌元素的具体意义,正是雅各泰在阅读中国诗歌时所欣赏的品质。这个中国老人能更好地感知河流,因为他选择的是感性此在的路,在内敛中接受风景的启示。
    这个形象彻底颠覆了诗人在西方所代表的传统偶像形象,也让我们联想到被誉为法国的“中国诗人”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18-1919②)笔下所称颂的中国“画师”的形象:在宋代,有一位画师,他习惯走到山坡地,端着一瓶酒,每日微醉地度日、观看、沉思。你们知道,他在观察什么呢?显然是一幅景色。雅各泰与谢阁兰笔下的中国艺术家形象之间的共通点,首先在于都以谦卑、执着的态度静观风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