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比较文学 >

论弗莱的视像理论与布莱克诗歌视像之启示(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 易晓明 参加讨论

    生命来自女性的身体,因而就有大地母亲的意象。弗莱在所编的关于布莱克的论文集中指出,“大地自然的身体是所有生命的子宫与坟墓。生命的母亲是与死亡回归的母亲”。(Black:138)在《批评的解剖》中弗莱也用到“子宫”一词。而性的意象:新娘与新郎的意象,在《圣经》神话中与男人、女人的实际关系无关。它是宗教信仰的隐喻。基督是新郎,而新娘是信基督的人。它意味着基督象征性地是唯一的男性,唯一的个体,唯一能说“我是”的人。这体现的是隐喻思维。《圣经》是一个隐喻的文本,所有关系是隐喻的关系。弗莱说:“《圣经》依靠隐喻的同一。隐喻在《圣经》中不是语言的装饰,它是思想控制的模式,隐喻是一个语法的阅读。这是‘那’的宣称,而两个事物是非逻辑的,或进一步说是反逻辑的。”(Black:31)布莱克的《天堂与地狱的婚姻》也体现了对《圣经》的隐喻。性别只是一种隐喻,是将神圣肉体化或视像化的一种途径。布莱克说:“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妇女”,这指的是指耶路撒冷。所以,女性不是性别意义上的女性,它“包括了大地。基督的新娘,也包括了男人,甚至也喻指对教会的惯例象征”。(Black:30)《圣经》中的三位一体,三是一,一是三。身体与血、面包与酒是同一的,都指耶稣的身体。这些都是一种隐喻思维。弗莱将《圣经》整体化,建立在两个结构因素上,其一是叙述,其二是意象结构,其中包括视像。
    弗莱说:“性爱使我们中大多数人进入想象世界之门”。(Fearful Symmetry:78)在伊甸,没有女性上帝,但上帝与人的隐喻关系,也采取了新郎与新娘的隐喻。天堂与地狱的婚姻是隐喻,也是视像。布莱克是视像的建构者,但其热衷插入宗教比喻并进入自动想象的自由中,这对自动的想象有损害。
    布莱克的诗歌中存在个体的视像,在神话中是巨人个体。在《耶路撒冷》中,“Erin是神话制造的精灵与个体视像”(Bloom 116),而且每一个Albion,每一个视像的个体组成,被强化进了“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自然之中。对世界的每一沙砾、每一花朵的个别性的强调本身就是对人的特殊性的意象建构的强调。
    布莱克的个体视像定下了浪漫主义想象的神话框架,而且也开启了浪漫主义对个体的强调与尊重,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现代意识。浪漫主义思潮所表达的是,社会的进展只有通过个体化自身实现。因此,要允许个体找到自己同一他的领域范围,因而个体也就拒绝接受社会惯例;相应地,浪漫主义文学也表现出最大的反叛性。在布莱克诗歌中,关于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描写都体现出反叛的革命视像。个体被作为巨人的个体对待。普罗米修斯在雪莱诗歌中的重现就是这种浪漫主义类型的个体化的体现。布莱克除了写有诗歌《法国大革命》,其反叛还表现在其诗歌中的主要的天真视像被驱使到潜意识的下面,成为一种颠覆性的革命力量,布莱克以奥克(Orc)形象来表现它。
    布莱克的诗歌中也有社会视像。厄德曼(David V.Erdman)的《布莱克的奴隶视像》一文(Blake:88—103)体现了一种类型的视像,因而也就是社会视像。而厄德曼的《阿尔比女儿的视像》一文则写了布莱克对法国革命、美国革命的向往,描写了“朝向美国”的愿望。布莱克蚀刻的诗中也有处女奴隶和儿童奴隶的形象:“在太阳下的奴隶的声音,用钱买的儿童等,表现欧洲被它的黑人姐妹支撑,前者戴着珍珠链,后者则戴着奴隶的镯子”。(Blake:92)而弗莱则在同一论文集中他本人所写的《威廉·布莱克的诗歌与设计》一文中指出“布莱克的政治热情是无政府主义的与革命的”。(Blake:119)维尼弗莱德·邓博(Winnifred Dumbaugh)的《威廉·布莱克的美国视像》一书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时候,布莱克走进了伦敦的街道,头戴自由的帽子,称自己是‘一个自由的男孩’,而他最强有力的话是《法国革命》”。(120)丹尼斯·索拉特(Denis Saurat)在《布莱克与弥尔顿》一书中比较了两位诗人的革命性,认为“两者都有对现实的需要,弥尔顿的理智驱使他进入政治,朝着实践的现实与其他人一起努力,而布莱克的欲望将他推向神秘主义,朝向视像的现实,分离于他的同时代人”。(75)
    关于布莱克的一部有影响的专著是费舍尔的《视像的山谷》(The Valley of Vision:Blake as Prophet and Revolutionary),作者认为“作为革命者与预言者,布莱克分离于他的同时代人,但同时,他的预言的源泉不是理性主义的理论,而是先知的视像,他与感知和沉思的联系多于与概念、判断的联系”。(4)费舍尔指出:“布莱克拒斥希腊人,而自认为是希伯来预言家的继承人,他明显地从他的同时代人与他们的欲求那里迈出了一大步。他的同时代人欲求按照理智与依赖于教条所揭示的或经验调查的自然系统来理解人、社会与世界。”(4)这就是布莱克分离于当时欧洲出现的科学的自然与理性思潮,他对世界的认识对立于当时的牛顿、洛克等的自然科学与哲学理念。
    布莱克接受的是希伯来传统,而不是希腊传统。但在希腊传统中,无论如何,“柏拉图是希腊智慧的最高教授”。(Fisher 48)而西方学者认为,“柏拉图的目的也是布莱克的目的,即永恒存在的视像,但两者的路径不同。前者贬低想象,而后者强调想象的路径”(Fisher 48)。希腊哲学强调本质推理,它们在逻辑推理的追求中遗失了自然世界。柏拉图拒斥荷马,诉求道德和理性,这是布莱克的感知立场所不能接受的。另一方面,“布莱克也对立于牛顿与培根,后者抽象化地进入自然力量的描绘。”(Fisher 15)当然,布莱克更不同于下一个时代的实证主义与后来的经济决定论等理性范式。“对于理性主义者,他的封闭系统要求看待生活整体的观点,对立面之一总是拥有否定的品质,它们中之一必须是假的。而主观化通过建构一个学说系统使一切对立面无效。”(Fisher 6)“传统的形式逻辑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的中,对立面被按照肯定与否定的语汇表达——论题与反论题”。(Fisher 6)而对于布莱克,他认识的世界是非逻辑的,是想象的。布莱克强调“真正的观念是以视像的形式存在”。(Fisher 15)布莱克的预言的源泉不是理性主义,不是经验,而是感知与视像。他认为个体认识他的存在不是靠经验、理智,也不是被动接受他的自然与生俱来的权利,而是靠一个对立面的辩证的相互作用。但这种对立面不是黑格尔式的肯定与否定的对立面,他对抗于黑格尔的概念导向的否定。布莱克的对立面包括三个阶段,是布莱克的“视像辩证法”(Fisher 7)。三个阶段的视像即“拣选、救赎、责罚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历史运动所组成,对应于想象、情感与多数人面对新的、不寻常的与不可预料的时候所运用的那种理智,任何两种的相互作用将第三种置于对立的位置,或是中立的,或是转换的力量。通过辩证斗争,人可以上升或堕落,但没有它就停止了存在。”(Fisher 7)而“三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则产生了历史的运动”。(Fisher 7)而这其中“上帝的礼物是人类通过他的艺术创造的能力”。(Fisher 7)布莱克将艺术的创造力与上帝、与神圣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出,布莱克的“视像辩证法”是开放的,其核心是创造,其辩证不会导向黑格尔式否定的、单一的结果。布莱克三个阶段也是个体生活的三个方面,救赎与拣选之间存在矛盾,以责罚的视像带入第三方面,而责罚与救赎又构成视像辩证法的两个对立面,它们之间又带入第三个透视的方面,即拣选——一种理性的否定。没有矛盾就没有过程,也就没有人类的进程,进程中则包含有创造。
    弗莱也看到了布莱克诗歌中的辩证的视像与循环的视像的关系,并将布莱克的循环视像与整个艺术结合起来,认为循环视像是整个艺术的视像。在《可怕的对称》中,弗莱指出:“艺术的最完整的形式是一种循环视像,就如同《圣经》,看到的是堕落与拯救两极之间的世界。”(113—114)因为辩证意象一定会进入阶段循环,而循环构成重复,而弗莱视循环的重复视像为艺术的整体。“诗人的想象通过制造具体与可见的暗含的创造的力量,重复了肉身化。布莱克的《弥尔顿》的开头,说到自己的神经是作为伊甸园的一部分,他的艺术试图意识在当下这个世界中。”(Blake:26)
    弗莱同样也将布莱克的这种循环扩展到整个文学中,建构了文学叙述模式的循环的文学史体系;同时也将之扩展到文化中,因而,循环就有了变体,也有复杂的情形。如《圣经》中,游牧阶段、农业阶段、城市阶段各个阶段都有丰富的视像,游牧阶段羊羔是理想的动物的启示,而农耕阶段,以牛作牺牲,是对羊羔作牺牲的变异重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