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国民的启蒙以及改造国民的灵魂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正是“五四”的激进,导致了今天中国文化的病态——“失语症”。中华传统确实如陈独秀说是一个整体,但中华传统中有糟粕,也必有精华,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真理。但当时的西化论者却完全是以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来看待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他们认定非此即彼,如果新的东西是好的,那旧的东西必定是坏的;如果以西学为“是”,必定要以国学为“非”。既然认定西方代表先进和科学,就应该抛弃国学,全盘西化。在此,我们可以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者彻底的革命精神,他们从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西方话语的深层结构开始将西方话语移植到了中国,以西方话语切换中国的话语,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失语”。现在在重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时候,忽视文言文写作,甚至认为文言文写作毫无价值和意义,其实都是文化失语的表现,与西方话语霸权有关。从根源上看,正是由于“五四”西化论者一味从西从洋,推崇带欧化的白话文,否定传统的文言文,才导致了直到今天许多人无视现当代文言文写作传统,甚至否定其价值和意义的结果。 文言文写作是否真如有的人所说毫无价值和意义呢?完全不是!文言词汇大多以单音节词为主,非常适合用于做诗,它可以产生多种意象,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可以说文言文是一种诗性的语言。文言文确实有缺乏逻辑性与严密性的特点,但正是这种特点才造就了诗性。我们常常在读过于逻辑严密的白话诗时感到味同嚼蜡,感到过于直白的语言对诗性的戕害。所以,我们切不可在完全失去诗性语言的时候,再来像海德格尔们一样来寻找思与诗的家园。所幸的是,被主流文化排斥在外的文言文写作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在民间传承着。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诗词爱好者在学习填词做诗,楹联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给老百姓带来无限乐趣。特别令人高兴的是,在2003年高考中有一位考生用文言文作了篇好文章,获得了满分,而且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由此看来,文言文写作不仅存在,有很肥沃的民间土壤,而且很有文学价值。我们应该将其写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使之能更好地弘扬、光大!只有这样,才不致于使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遗失,才能使我们从传统中汲取更多的养分来创造出新的更好的文学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