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比较文学 >

乐黛云:从世界的文学视野看中国比较文学(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褚国飞 参加讨论

    多文化、跨文化文学研究的集中表现者
    记者:比较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乐黛云: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影响研究为主,第二阶段以平行研究为主。平行研究讨论的对象彼此间不一定有太多的关系,主要是对同一个问题阐发各自不同的看法,如文学是如何表现生命的。我经常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如美国作家海明威认为,人的一生开始时有如小溪,从山上流下来,嬉闹着,欢唱着,慢慢变成大河,奔腾澎湃,然后静静地流入大海,汇入大海永恒的宁静;中国的陶渊明也一样,他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当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表达的方式完全不同,但表达的是类似的看法。第三阶段是对多文化、跨文化的文学研究,这是比较文学正在经历的现阶段。中国在这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记者:您能具体谈谈中国在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发挥的作用以及原因吗?
    乐黛云:中国比较文学是比较文学发展第三阶段的集中表现者。之所以这么说,有几点原因,首先是由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它没有力量,也没有理由成为帝国文化霸权的实行者。只有全力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才对其本身最有利、最合理。第二,长期以来,中国和印度、日本、波斯等国已有过深远的文化交往。近百年来,中国人更是对外国文化和外国语言勤奋学习,不断积累(包括派送大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普遍来说,中国人士对外国的了解(包括语言文化),要远胜于外国人士对中国的了解。这就使得中国比较文学有可能在异质文化之间的文学研究方面置身于前沿。第三,中国比较文学以“和而不同”的价值观作为文学研究的根本原则,对各国比较文学的派别和成果兼收并蓄。20世纪30年代初,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洛里哀的《比较文学史》都是在出版后不久就被中国名家翻译成中文的。到20世纪末,中国翻译、编译出版的外国的比较文学教材、著作、论文集(包括俄国、日本、印度、韩国、巴西)已达数十种,对外国比较文学的评价分析文章不下数百篇,绝大多数的中国比较文学教材都有专门评价外国比较文学的章节。或许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都没有像中国学者这样对介绍与借鉴外国的比较文学如此重视、如此热心的。最后,还应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文史哲不分,琴棋书画、舞蹈、戏剧相通,这为跨学科文学研究提供了全方位的各种可能。
    记者:那么,比较文学对中国的文学研究有什么影响?
    乐黛云: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兴起,深化了中国的文学研究,使以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为主体的中国文学研究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这主要表现为研究视野的扩大,新的研究对象的发现和文学观念与方法的更新等。诸如《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中国现代文学接受史》、《中国古代文学接受史》、《多种文学·多种文学理论·多种文学史》、《中国翻译文学史》,特别是800余万字的《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6卷本的《中国象征文化》、8卷本的《中国形象:西方的学说与传说》、15卷本的《在古今中西的坐标上——跨文化对话丛书》和10卷本的《中学西渐丛书》等都能说明这一现象。应该说30年来,比较文学的基本精神已深深地渗入了文学研究的各个学科领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