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比较文学 >

乐黛云:从世界的文学视野看中国比较文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褚国飞 参加讨论

    乐黛云(1931—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顾问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兼任教授;曾任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兼任教授、香港大学访问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问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胡适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在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先后建立中国大陆第一个比较文学方向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多次赴美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法国、挪威、荷兰、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澳大利亚、突尼斯、南非等地访问、讲学。1990 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15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7年,自1989年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至今,现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法合办《跨文化对话》杂志主编。
    文化间只能是共生和对话的关系
    记者:在当前全球化大趋势下,您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这对矛盾,从文学角度怎样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乐黛云:全球化问题以及文化多元化问题,这些都不是偶然产生的,它们的出现有一系列时代和社会背景。首先是殖民体系崩溃后,各个独立国家都要把他们的文化身份、文化认同和文化主体性表现出来,这些国家与民族都有了彰显自身文化的迫切性,如马来西亚把马来语定为国语,以色列回复到希伯来文,中国也提出了传统文化的问题等。为什么要提出多元文化,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都证明了文化的征服是不可能的,或者说,一个文化要把另一个文化征服掉、同化掉、消化掉或吞并掉,都是不可能的,外来者可以把一个国家的经济控制起来,但无法征服或者吞并这个国家的文化。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悲惨遭遇,大家逐渐认识到,文化之间只能对话、只能共存,只能承认彼此各有特点,而不能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这也是20世纪总结的经验教训。
    再者,就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文化间的冲突由上世纪日益严重的趋势,转变为当前有所缓和,特别是中美关系的缓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有很多关于文化冲突的讨论:集中表现为或强调单边文化的统治,或固守文化的原教旨主义,不允许变通和发展,否则就以暴力来对付。这种尖锐的对立促使大家努力探索一条新的道路,既不是单边主义,也不是原教旨主义或封闭主义,这就产生了文化共生的理论和现实。
    你说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是一对矛盾,其实也并不矛盾,或者说是矛盾共存。经济要有必要的一致性,否则很难操作,而文化允许而且也需要差异,就是说你用你的文化方式来处理你的经济问题,我用我的文化方式来处理我的经济问题,大家可以通过不同的文化方式来操作各自的经济利益和原则,两者并不存在直接矛盾。20世纪后半期以来,大家都在探讨另一种全球化,这就是文化多元共生的全球化。迄今为止,学者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化多元共生的全球化已经实现了相当一部分,因为没有哪一个文化把另一个文化吞并或压服,而是按照各自的文化方向和需求在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