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中北欧文学 >

重写神话与重审诗人身份——解读里尔克的《俄耳甫斯·欧律狄刻·赫耳墨斯》(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浙江学刊》2014年第201 刘红莉 参加讨论

    二、欧律狄刻的形象
    赫耳墨斯(里尔克的代言人)为何如此看待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呢?对欧律狄刻形象的挖掘可以让我们理解《俄耳甫斯》一诗的深层意蕴。
    里尔克笔下的欧律狄刻蕴藏着死亡与女性的隐秘联系。里尔克常用果实和果核来比喻死亡的完满自足,果实意味着丰富、完满、孕育与重生,因此,死亡并不是仇敌,而是伟大的解放者,让人达至(回归)整全。⑤在他看来,女人和孩子更容易达到这种果实的成熟状态。里尔克在他同一时期(1908年)的悼亡诗《为一位女友而作》中写道:“于是你还看见女人像果实一样,/还看见孩子们,从内部生长/成它们的实存的形式。/最后还看见你自己如一枚果实,/把你从你的衣服里取出来,把你/带到镜子前面去,让你进去/直到你看见自己;你的身影在镜前很大,/却没有说:这是我;不:是这个。”⑥女人,尤其是年轻女人,代表了那些本能地拥有“真实”意识的人,与男人对外在世界的认知和掌控倾向相比,女人活得更为内在,她们观看事物的目光更为“成熟”,这种目光在观看自己的时候也不是侵占性的:纳西索斯看见镜中的自己,为自己的自我分裂而痛苦,与此相反,镜子前的女人不会因自己的影像而感受到一种本性的分裂。因为女人所见的“自己”既外在又内在于自身,它不是通过在对象物那里的投射而获得一种存在肯定的“我”,而是作为“物”(Ding)的在场,一种对于“存在”的直接肯定。在里尔克的诗歌中,女性的孕育也被赋予一种内在性和神秘性:生育创造出一个生命,同时又怀着这个生命的死亡,一种还未显明的命运,一种难言的死。因此女性与身体、黑暗、本能、不可知、无法言说、神秘、死亡等等元素相关,是男性目光无法穿透的、真实地存在于男性目光之外的“他者”。
    正是出于对女性特质的深刻体认,里尔克“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欧律狄刻。这个新的欧律狄刻形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加符合她在神话本源中的面貌。在前文学的神话中,“欧律狄刻”是一个通用的、形容性的名字,适用于任何一个神,意为“广大的统治者”,代表了自然的本性、大地的统治者和丰饶的季节。⑦有学者考证说:“欧律狄刻(Eurydice)的字面意思是‘统治遥远国度的’或‘无边国度的’。……所谓无边的国度,就是地狱,亦即亡者的世界。欧律狄刻说不定是色雷斯地区的亡灵之后,所以,她其实永远不可能随俄耳甫斯回到阳间,因为她的世界就在无边的地下。”⑧尼尔森(Erika M.Nelson)更加详细地表明了欧律狄刻的神话来源:在地中海的神话中,欧律狄刻是一个进入地下世界的女性,她与死亡和阴影之神相联系,代表着“月亮的黑暗面”。她还是一个与语词的神奇魔力相联系的神,是不可回返的地下世界的女主人——与冥后珀耳塞福涅一体。并且,欧律狄刻被蛇咬而身亡,这也象征着她进入了生命—死亡—重生的永恒循环,因此,蛇咬暗示着欧律狄刻进入地下世界之后的自我变形,她不需要被拯救,相反,是俄耳甫斯需要懂得重生的秘密,需要被拯救。
    简而言之,欧律狄刻属于原初的黑暗、自然的节律、生命的死亡—重生的女神传统,她不仅代表这种非凡的死亡,也代表着非—生这种超越男性意识的不可知的状态。她象征着与自然及其节律协调一致的女性元素,持续地生长、变形,超越最初的存在,并且处于永远的“生成”状态。后来,宙斯—阿波罗所代表的男神崇拜逐渐取代了这种女神传统,这种更替意味着光明驱散了世界的原初黑暗,秩序取代了混沌,理性成为世界的立法者。
    在里尔克看来,与欧律狄刻在地上活着相比,她的“死亡状态”反而是更加真实的现实,因为在这种死亡中,她重返自己的本源,生与死在此合为一体。这种死亡不是入地狱寻妻的俄耳甫斯所能够理解的(此时他是一个男人、一个丈夫,而不是神奇的歌手、那个半人半神的希腊英雄),对他而言,死亡犹如一道坚壁,一道深渊,无法穿越,也无法触及。犹如《新诗集续编》的“被爱者之死”所说的那样,“他只知人尽皆知的死:/只知它拖走我们并投入缄默。/但当她,并未为它所劫持,/只是悄然从它的目光挣脱,//滑了过去滑进不可知的阴影”。⑨这种不可知的死亡(阴影,黑暗)对于俄耳甫斯来说已经成为绝对的界限,也是凡人们恐惧和极力逃离的东西。与此相应,生命则是人们极力保存的东西,必死的人生在根本上意味着匮乏而非富有。正是出于这种匮乏,出于想要抓住某种稳固可靠的东西的渴望,俄耳甫斯才会在地狱门口那最后的一刻忍不住向后观望。这向后的一瞥标志着真正的分离——在生者与死者的世界、可知与不可知的世界、俄耳甫斯/男性的分裂世界与欧律狄刻/女性的完满幸福之间的分离。在这个层面上,里尔克的诗歌与传统的俄耳甫斯神话讲述着同样的含义:俄耳甫斯神话是记忆和遗忘的神话,由于俄耳甫斯忘记了自己的神性起源(他的母亲缪斯卡利俄佩是记忆女神墨涅谟绪涅的女儿,因此,俄耳甫斯可以直接凭借神谕言说,他的歌声拥有咒语般的力量),他从半神落入了一个凡人的境地,在死亡面前无能为力——死亡迎面而来,成为无可跨越的界限。遗忘意味着丧失了那种与原初整全的同一状态,并且导致匮乏。
    里尔克用浓重的笔墨来描绘欧律狄刻的死亡状态,突出了这个欧律狄刻与俄耳甫斯所爱恋和渴求的欧律狄刻的差异,最终导向质疑俄耳甫斯作为歌唱者的神奇能力,质疑俄耳甫斯作为爱恋者的身份。俄耳甫斯对他所爱恋的这个女人的回忆和哀悼,曾经给他带来了某种力量,“以致从悲伤中产生一个世界”——通过吟唱欧律狄刻的名字,唤起她的在场,俄耳甫斯再一次经验到一个和谐完整的世界,一个只因这个被爱着的女人的存在而存在的世界。然而非常遗憾的是,这个女人实际上却和随后出场的那个在其自身之中的欧律狄刻几乎没有什么关联。出于匮乏的爱不是真正的爱,俄耳甫斯的悲伤更多意味着欲求不得满足的痛苦,这些情感来自于人对于生存的残缺和不确定的深深恐惧,尽管这些情感强烈到足以产生一个世界,但是,那个在其自身之中存在的欧律狄刻不属于这个世界——俄耳甫斯所爱恋的欧律狄刻只是俄耳甫斯的情感投射,一个幻影。俄耳甫斯的歌唱没有真正等同于存在,他所歌唱的主角、真实的欧律狄刻并不在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