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俄罗斯文学 >

俄罗斯作家布宁小说的诗学研究状况综述(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外国语言文学》2013年第 newdu 参加讨论

    3 主题-短暂vs永恒
    从主题角度的切入在俄罗斯学者的研究中也较为鲜明,虽然主题研究的重点并不是诗学的具体手段,但是采用不同诗学手段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揭示那些亘古不变的、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永恒主题。
    Н.Е.亚历山德罗夫娜在《布宁艺术世界中作者和主人公的世界观和哲学观》(2002)中指出,《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描写的不是主人公个人的心灵史,而是处在那个时代所有像主人公那样的贵族青年的整体特征,其中融合了生、死、爱情、宗教、自然等多种主题。К.М.阿纳托利耶夫娜在《布宁〈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和布尔加科夫〈白卫军〉的自传性因素和艺术虚构》(2003)中认为,《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作者对俄罗斯的命运、生、死和前记忆的深层思考。А.哈桑以《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为例,在《境外自传散文中个性的道德形成》(2006)中具体谈到布宁的心灵成长过程时,引用布宁的话说:“我从来不在外界影响下写作,我只写‘内心深处’的东西”,并以此来证明这部作品所反映的就是作家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作家对内部的心灵体验的不断探寻,是对生、死、幸福的思考。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世界、与人的逐步接触和交流,主人公的心灵不断得到丰富,封闭的内心世界渐渐打开。对主人公而言,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每一个瞬间都是重要的。布宁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讲述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甚至影响整个一生的经历和感受。让读者随着阿尔谢尼耶夫的眼睛去观察和审视周围世界和自身,学会关爱和理解。这种心灵的成长和布宁独特的个性气质、整个家族、家庭背景、人生经历都是密不可分的。作品中俄罗斯乡村、俄罗斯心灵、俄罗斯宗教、俄罗斯的古老过去、阅读俄罗斯文学(尤其是Ф.М.陀思妥耶夫斯基和Л.Н.托尔斯泰)对主人公的瞬间与永恒、生与死的理解都有着重要的影响。А.哈桑已经察觉到布宁对心灵成长史的记忆书写,文本中蕴含的民族集体记忆、家族记忆、宗教色彩和对个人内心体验的重视。这些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记忆特色。
    以上这些研究者对作品的诗学解读基本上从生死、爱情、自然、家族、俄罗斯、宗教等几个方面进行,对记忆因子的关注尽管比较简略和零散,很多地方都是一笔带过,但仍然对笔者关于布宁书写记忆的主题的思考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叙事学领域的分析帮助笔者厘清作品的叙述线索和脉络,并启发笔者尝试从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的角度来揭示布宁书写记忆的特色。
    除了以上研究之外,俄罗斯学者还作了现象学等方面跨学科的研究。这些研究虽然更为细碎和零散,但拓展了研究视野。
    从现象学角度对布宁作品记忆特色的解读散见在不少研究当中,但是基本上都是点到为止,并且有些研究者对作品的定位和对现象学的理解比较混乱,因此在分析中还存在一些误读和偏差。Л.А.科罗巴耶娃在《从瞬间到永恒》一文中将布宁的《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和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当作现象学小说进行了比较分析。但是作者对“现象学小说”的定义不清,存在一定的谬误。Ю.马里采夫认为布宁笔下的记忆和普鲁斯特采用的展现记忆的手法是相同的,都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体现了现象学中的本质直观的概念。А.哈桑认为布宁在小说中将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界限淡化了,善于从瞬间的印象中抓住本质,给创作以最大限度的自由。
    由于现象学的抽象逻辑思辨性很强,要求研究者们有深厚的理论功力和驾驭能力,因此以上这些对布宁作品进行的现象学解读基本上都只是提及了现象学的相关术语和概念,并未详尽使用现象学方法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与上述所有的研究者相比,Г.Н.尼古拉耶夫娜显得比较突出。她在《并列连接词和加确词的结构和语义功能》(2006)中以《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为例证材料,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并列连接词和加确词的结构和语义功能、各种时空关系,指出作品中的时空顺序和真实的时空顺序不同。布宁是根据自己表达思想的需要来安排时间和空间的,对事件的安排有时按照时空顺序、有时按照超时空顺序。艺术时间不同于语法时间,有时是加速的、有时是放缓的,时间矢量的指向有时是向前的、有时是向后的,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聚焦方式。但是事件的发展也遵循了一定的因果关系。作者统计出仅“想起”(“помнюо”)这个词在作品中就出现了接近40次,还不包括回忆(“воспоминание”)、记忆(“память”)、记得(“запоминание”)等这些具有相近意义的词。作者通过具体的例证,比如并列句的分句中都采用未完成体动词,则表现为同时关系;都采用完成体动词,则表现为相继发生的异时关系;如果既有完成体动词,又有未完成体动词,则表示在一个动作持续的过程中完成另外一个动作;还有副动词的完成体与未完成体与完成体动词、未完成体动词的混用等情况都分别对应了不同的时间关系。这种从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和记忆有关的具体词的研究来说明作品中的记忆特色无疑是比较独特的,这对帮助笔者通过分析动词时态来分析“时空转换的具体手法”以及指出作品的“言语特色”,从微观层面上揭示布宁创作的记忆特色是大有裨益的。
    这些角度的研究相互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区分,往往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对记忆的宗教特色和情节的弱化的分析都掺杂在体裁和时空体的研究之中。总之,俄罗斯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这部作品中的记忆因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些论述呈现出多元的批评话语形态和开放的阐释空间,它们对笔者的记忆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但局限性也很明显,虽然“记忆”在这些研究著作中都有提及,但从来都不是中心词或关键词。并且它们往往只涉及布宁的一两个文本,缺乏整体观照。
    经过对俄罗斯布宁小说诗学研究状况的考察,可以判定对心灵史的描绘是布宁书写记忆的基本艺术任务,因此剖析布宁小说的记忆诗学,具体分析布宁是如何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心灵史来展现自己的心灵史的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