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东方文学学科要成为强势学科,光靠这些还不够,还要各方面做许多切实有效的工作。 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大学的有关领导,在学术管理上的主要职责就是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对学科加以宏观调控、合理布局。我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多属国家所有,在社会主义的体制下,政府的导向作用尤其重大。过去我国的东方文学在大学教育体制中的弱势,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重视不够、支持不力有关。政府的有关部门要通过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防止大学中的学科本位主义及某一学科的畸形膨胀与发展,以确保各学科的协调均衡。因此郑重建议今后教育部在进行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检查时,课程标准要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不只是看有没有“重点学科”、“研究基地”,也不能只看各个二级学科是否健全,更要看二级学科内部构成(三级学科)是否合理和健全。以中文系的“比较文学是世界文学”二级学科为例,重要的是要看这个二级学科中,东西方文学两部分是否齐全、有没有东方文学教师、基础课中是否设有东方文学课程等等。 同时,要使东方文学成为强势学科,不仅要有政府的支持推动,还需要全国同行们的共同努力。在这方面,成立于1983年的民间学术团体“全国高校东方文学研究会”(后改称“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分会”), 23年来开展了多种活动,做了大量工作,今后还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的东方文学要成为强势学科,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与文化课题,存在种种困难和难题。西方中心主义、西方文化与西方文学优越论,在我国有着相当强大的历史惯性与深厚土壤, 99%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年轻人对西方物质文化的崇尚与追慕、主流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崇拜与追慕,作为时代潮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尚难扭转。但是唯其如此,使东方文学成为强势学科就更显示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我国的东方文学的相对弱势,并非表现在学者的研究成果方面,我国的东方文学及东方比较文学研究成果是突出的、高水平的,但问题是,只有为数寥寥的精英学者,还不能使一个学科成为具有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的强势学科,精英学术也必须具有相当数量的受众,精英学术必须向下渗透、融入并影响主流社会,才能形成精英学术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因而,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扩大东方文学教学与研究的队伍,如何通过学术研究与教学教育的手段,使东方文学进一步真正落实到我国的文学教育体制中,造就更多的关心东方文学、了解东方文学的年轻受众,使东方文学研究的成果为更多的人所关注,以便有助于扭转在我国的外来文化受众中长期存在的“西方中心”、忽略东方的偏颇,有助于造就真正全面、而不是片面地对外开放的格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使中国的东方文学逐渐成为为更多的人所注目的强势学科,应该是完全可能的。 ①茅盾:《为发展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上海:《译文》, 1954年10~12月。 ②龚翰雄:《西方文学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382~383页。 ③王向远:《从“外国文学史”到“中国翻译文学史”———一门课程面临的挑战及其出路》,上海:《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2期,第71页。④周一良:④周一良:《季羡林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