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简论文艺创作反映论与文艺理论的实践创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 朱印海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朱印海,山东临清人。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美学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和电影美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著有《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比较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文艺思想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电影美学观念论》等著作。在全国各种理论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在文艺创作中如何对待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人们历来争论不已,特别是进入新的文艺发展时期,人们出于对过去中国文坛极左文艺思想的厌恶,对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所坚持的文艺创作反映论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并斥之为纯客观的机械反映论。在否定文艺反映论的同时,不少人有起劲地鼓噪主体论,导入了主观的自我表现说,认为文学艺术来源于创作者本人的心灵的感受和情志的抒发,并对自我表现的文艺内容作了主观的或者说是弗洛伊德式的阐释。根据文艺创作的实践来看,这些阐释与观点都有不少的问题,应予以辨析与澄清。我认为,为了使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在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上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应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对文艺反映论做出科学的理论阐释。
    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中反映出了大千世界绚烂多姿的生活故事及复杂变化的思想情感,而这一切从何而来呢?文艺作品中的内容究竟是对现实生活的临摹还是纯粹的自我表现?对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在谈到人类意识的形成时认为:人的感觉、观念和思想以及认识过程,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都是客观外在事物作用于人的大脑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最初的精神生产是直接与物质活动、物质交流交织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分工的出现,才产生精神生产同物质生产的分离,人们成了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种生产是要受到自己的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以及与这种发展相适应的交往制约着的。“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象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现着的,那末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象在眼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物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1]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艺术作品也是如此。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是客观现实存在反映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地意识活动。文艺作品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感受认识的结晶,文艺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实践创造活动。因此,这就要求作家要真正深入生活,到人民大众中去,亲身去体验生活,认识现实,把握现实从而吸取素材,然后进行加工变形,从而以进入文艺的创造过程。
    然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文艺反映论,近些年来人们却产生了很大的误解,认为文艺反映论在运用于文艺创作时仅仅是指文艺作品机械而简单地再现了现实生活,并特别指出列宁所说的文学艺术像镜子一样反映社会生活就是机械自然的折射生活。这种简单的反映论无法解释复杂而又充满主体因素的文艺创作活动。甚至还有人提出由于反映论作为一种认识论在文艺创作中强调了主观意识对客观外在世界正确反映,因而就排除非客观的主体因素特别是情感因素的介入,等等。
    以上对于文艺反映论的指责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但是,这似乎仅仅局限在旧唯物反映论的理论基础上。为此,我们首先应该分清旧的机械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反映论的真正分界在什么地方。虽然说马克思主义唯物反映论是由旧的唯物反映论发展而来,然而它们之间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反映论。培根、霍尔巴赫等人都把人的认识感知看作人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所谓知识就是“存在的反映”,“我们所有的概念都是作用于我们感官对象的反映”等等。这种旧的反映论的最大弊病是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性、人的历史发展来探讨人的认识、反映问题,而且把认识和观念的产生看作直观的照相式的受动反映,他们根本不了解认识反映对社会实践的相互依存及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不了解人类的任何意识观念都是积极的社会实践的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