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之关系的后现代转折——从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到卡勒的《文学理论》(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学批评》 姚文放 参加讨论

    四、回到文学经典,抑或应对当下现实?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从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到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的转折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推进了文学理论的批评化,其中的关节点在于文化研究。卡勒一再说明,文化研究是“理论”的实践形态,而其实践性则是通过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生态主义等林林总总的批评形式和批评话语而得以实现的,因此“理论”又可以称作“批评理论”,甚至可以直接解作“批评”。这无疑是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之关系的重大转折。它打破了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中搭建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位一体的金字塔式的稳定结构,引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话题和研究取向,带有鲜明的后现代色彩。
    卡勒的论述引起普遍震动和疑虑的,莫过于“‘理论’并不是关于文学的理论”一说,此说对应着晚近以来文学的命运遭际,昭示了文学边缘化的困局。不过卡勒对此却不持悲观态度,在他看来,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意味着从“关于文学的理论”向“关于文化的理论”延伸,从“以文学为研究对象”向“以文化为研究对象”扩展,这一变化不应是消极的而是恰恰相反:一是文化研究涵盖了文学研究,它把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实践去考察,更加有利于文学研究;二是林林总总的“理论”开拓了更多文学研究的途径和方法,给传统文学研究注入了活力,使之较以往更加活跃、更有生气;三是“理论”的盛行不仅没有与文学经典争抢读者,相反却凭借种种另辟蹊径、别出心裁的研究路径和方法为文学经典造成了更大影响、吸引了更多读者。
    如上所述,在文学批评的两种解释模式中,卡勒是有所选择、有所偏重的,他所看重的是文学批评的主体本位意识。在他看来,诗学模式更多是对客观的诗学规律和语言学规律的趋从和顺应,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中总结的种种学理,主要是在验证、阐明这些语言学和诗学的规律,尽管其结论相对成熟、相对经典,但显得被动、退守,有失主体本位。而解释学模式则将被动顺应规律转变为主动建构规则,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本位意识。它致力于从文本出发去寻求更新、更好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又不是没有根据的,其根据来自当下的现实场景、理论观念和实际效应,这是它的充足理由律。它可能不成熟,但在积极进取中透出凌厉的锐气;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对于实际生活特别有用。尤其是它能够做到与时偕行而不断更新,从而拓展了文学批评的崭新空间:一是批评的实践性、行动性,二是批评的功能性、实效性,三是批评的当下性、现场感。正如卡勒所说:“在阅读方法中对历史和社会变迁的关注突显了解释是一种社会实践。”(29)然而人们对其搁置文学的取向又不无疑虑。
    看来,还是这样一个古老的问题放在了今天的“批评理论”而前:是返回过去的文学经典呢,还是应对当下的现实问题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