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马克思文学批评话语的读解方式(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华中学术》 孙文宪 参加讨论

    注释: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文学艺术和美学问题的讨论是有区别的。从整体上看,恩格斯的言论偏重于对文学艺术问题的研讨,其见解大多与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有直接关联,讨论基本上是在古典美学的论域中展开的。而马克思对文学艺术问题的讨论则是在哲学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层面上展开的,其相关言论的知识语境也不限于美学和文艺理论,而是带有跨学科的特点,成为20世纪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因此本文讨论的主要是马克思的文学言论。
    ②[英]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马海良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05页。译文略有改动。
    ③[美]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3卷,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第319页。
    ④转引自[苏]里夫希茨:《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马克思论艺术和社会理想》,吴元迈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329页注释①。
    ⑤转引自[苏]里夫希茨:《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马克思论艺术和社会理想》,吴元迈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329页。
    ⑥[苏]里夫希茨:《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马克思论艺术和社会理想》,吴元迈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330、327~328页。
    ⑦里夫希茨在1933年与舍列尔合作编撰了第一本《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1938年又出版了增订本。1957年重新编撰的《论艺术》扩充为两卷本,中译本分为四册于1960年-1966年出齐;1976年经过修订,又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两卷本的第二版,中译本分为四册于1982-1983年出版。
    ⑧此书没有完整的中译本,相关文字可参见里夫希茨的《马克思的美学观点》、《上篇:从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到科学共产主义》和《下篇:成熟年代》等论文,里夫希茨:《马克思论艺术和社会理想》,吴元迈,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⑨陆梅林辑注;《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和艺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⑩[英]马尔赫恩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刘象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4页。
    (11)[英]马尔赫恩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刘象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4页注释③。
    (12)[英]马尔赫恩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刘象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页。
    (13)[法]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10页。
    (14)[法]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99页。
    (15)参见本文附录的里夫希茨编辑《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一卷目录。
    (16)[英]本尼特:《马克思主义与通俗小说》,马尔赫恩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刘象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06页。
    (17)[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54页。原文将problematic(法文problèmatique)译为“总问题”,为行文统一,引文都改译为“问题域”。下同,不再赘述。
    (18)[日]今村仁司:《阿尔都塞:认识论的断裂》,牛建科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87页。
    (19)[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470、471页。
    (20)[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53~54页。
    (21)[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54页注释①。
    (22)[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10页。
    (23)[英]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郭忠华,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第54页。
    (24)[英]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伊格尔顿:《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马海良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08页。
    (25)[美]劳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共产主义》,欧阳康主编:《当代英美哲学地图》,张建华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28页。
    (26)[英]阿比奈特:《现代性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技术与社会变革》,王维先,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3页。
    (27)[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0页。
    (28)[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7页。
    (29)[英]特纳、瑞杰克:《社会与文化:稀缺和团结的原则》,吴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6页。
    (30)[美]格洛登,等主编:《霍普金斯文学理论和批评指南》,王逢振,等译,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11年,第970页。
    (31)[德]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6页注释②。
    (32)[美]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7~167页。
    (33)[美]鲍德温,等编:《剑桥哲学史(1870-1945)》上册,第七翻译委员会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第388页。
    (34)[古罗马]贺拉斯著:《诗艺》,《诗学·诗艺》,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155页。
    (35)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西方大观念》(《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论题集)》)上卷,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第51页。
    (36)[英]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刘建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2~3页。
    (37)[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阿伦特编:《启迪:本雅明文选》,张旭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240~241、249页。
    (38)转引自[英]托尼·贝尼特:《马克思主义与通俗小说》,马尔赫恩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马海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0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