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生成与流变——基于文学语境对“历史”理论的观察与考量(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南方文坛》 李仰智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1] (清)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饮冰室合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3页。
    [2] 关于“历史”一词的使用,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也说:“(日本)有小学校,有学科曰读书,曰习字,曰算术,曰地理,曰历史。”此外,在梁启超主持的《清议报》上也有“历史学家米鲁由苛被捕”等句子。
    [3] 参见葛剑雄、周筱赟:《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参见韩震、孟鸣歧:《历史·理解·意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117-121页。
    [5] (英)W·H·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何兆武、张文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6] 刘昶:《人心中的历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7](英)W·H·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何兆武、张文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页。
    [8](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主义》,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2页。
    [9] 参见刘昶:《人心中的历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3-94页。
    [10] 转引自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0页。
    [11] (德)伽达默尔:《伽达默尔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423页。
    [12] 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63页。
    [13] 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8页。
    [14] (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傅任敢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页。
    [15] Collingwood:The Idea of History,P215。参见刘昶:《人心中的历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版,第157页。
    [16] W·J·van der Dussen ,History as a Science, The Philosophy of R·G·Collingwood,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1981,P285。参见刘昶:《人心中的历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9页。
    [17] Collingwood:The Idea of History,P115。参见刘昶:《人心中的历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4页。
    [18] (英)罗宾·柯林伍德:《历史哲学的性质和目的》,张文杰编:《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5页。
    [19] (英)W·H·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何兆武、张文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着重符号为注者所加。
    [20] (英)W·H·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何兆武、张文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页。着重符号为注者所加。
    [21] 参见《当代西方史学思想的困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0页。
    [22] (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王逢振、陈永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0页。
    [23] (美)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页。
    [24] 1982年,格林布拉特在《文类》学刊上发表文章,将与自己志同道合运用新的历史主义观点研究英国文艺复兴的文学批评称为“新历史主义”(New Historicism)。但,“New Historicism”并非格林布拉特最先使用。早在1972年,一位名叫威斯利·莫里斯的批评家出版过一本《走向新历史主义》。但,用今天的理论视野来观照莫里斯的“新历史主义”,仍然属于旧历史主义的范畴。
    [25] 盛宁:《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历史真实》,《文艺理论与研究》1997年第1期。
    [26] 参见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6-157页。
    [27] 参见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前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页。
    [28] (法)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佘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9] 参见(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
    [30]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58页。
    [31] (美)海登·怀特:《评新历史主义》,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6页。
    [32] (美)斯蒂芬·格林布拉特:《通向一种历史史学》,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33] 《文艺学与新历史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页。
    [34] (美)弗兰克·林特利查:《福柯的遗产:一种新历史主义?》,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1页。
        (原文出处:《南方文坛》2015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