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解读叙事:解域与生成(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 余岱宗 参加讨论

    ①“辖域”与“解域”是德勒兹和加塔利用来说明存在物的生成与演化的过程的概念。所谓“辖域”就是分类,建立联系,形成规则,对存在物进行组织化和系统化,“解域”则是对于某种既有系统化秩序的突围和瓦解,是对某种既有观念或范畴所形成的组织系统同一性的突破和挣脱。如果将“辖域”与“解域”这对概念延伸到小说审美领域,那么,“辖域”便是经典文本逐渐沉淀下来的种种小说审美规范,这些规范无形中形成种种小说审美的条令,诸如由因果链条组成的情节环节应该成为小说的骨架式结构,结构内部要保持一定的匀称性和协调性等等。然而,现代小说诸多文本的创作,恰恰是对这种小说结构的线性组织系统的颠覆。现代小说的创作,可能以某种随笔风格的议论、联想、感悟的“点状”集合群来形成主题的漫游,这种小说创作手法让“点状”的意义凝聚点收纳之前线性小说的种种情节或人物命运,是对于之前经典小说文本的情节布局的一种解域。这种解域将叙述者或主人公的叙述能量尽情释放,而不为线性小说辖域体系所拘束。本文言及的“辖域”与“解域”,是在小说审美的领域内使用这两个概念。
    ②可见,小说文本的解域,既有小说文本的内部的解域,如《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文本,亦有小说文本间的解域,如同一个作家不同文本的相互解域。
    ③为什么相似性在普鲁斯特的小说中具有解域的作用呢?原因在于《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两个或多个存在物具有足够的差异性,相似性让不同性质的存在物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是一种想象的结果,而正是这种想象,让完全不同性质的存在物得以关联。这种关联不仅仅是建立联系,更是彼此解域,一种性质迥异的符号表意系统对另一性质的符号的想象性诠释,便是一种解域。此种想象性诠释,“扭曲”了各自的特征,却创造了“无理而妙”的美学修辞。
    ④关于比喻在《追忆似水年华》的解域作用,可参考保罗·德·曼在《阅读的寓言》中对普鲁斯特的比喻语言的分析,他认为“普鲁斯特是一个知道真理的时刻像死亡的时刻一样永远不会按时到来的人。因为我们所说的时间恰好像真理不能与它本身相一致一样。《追忆似水年华》叙述了意义的逃遁,但是这并不阻止它自己的意义处于不断的逃遁之中。”这种“意义的逃遁”便是一个又一个界面的解域,意义的逃遁便是让意义在解域中生成的绝妙方式。
    ⑤所谓“逃逸线”亦是德勒兹《千高原》中频繁出现的概念,逃逸线被赋予了一种否定性的挣脱的力量,不断跃出既有的表意机制,去寻求新的表述之可能性。
    ⑥土耳其著名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在《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的主要观点脱胎于席勒在《天真的诗与感伤的诗》一文,认为“天真的小说家”与自然融为一体,率性创作,并不详细区分他所感知的世界与世界自身,而“感伤的小说家”善于反思和追问,不断质疑自我的创作,清醒地知道自己所使用的文学方法,并且通晓小说虚构的理论。
     
    参考文献:
    [1]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
    [Bakhtin,M.M.Problems of Dostoyevsky's Poetics.Trans.Bai Chunren and Gu Yaling.Beijing: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1988.]
    [2]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历险》,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Barthes,Roland.The Semiological Adventure.Trans.Li Youzheng.Beijing: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8.]
    [3]吉尔·德勒兹:《普鲁斯特与符号》,姜宇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Deleuze,Gilles.Proust and Signs.Trans.Jiang Yuhui.Shanghai: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2008.]
    [4]吉尔·德勒兹 菲利克斯·加塔利:《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
    [Deleuze,Gilles,and Felix Guattari.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A Thousand Plateaus.Trans.Jiang Yuhui.Shanghai:Shanghai Bookstore,2010.]
    [5]乔治·卢卡奇:《小说理论》,燕宏远、李怀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Lukacs,George.The Theory of the Novel.Trans.Yang Hongyuan and Li Huaitao.Beijing:Commercial Press,2012.]
    [6]卢那察尔斯基:《论欧洲文学》,蒋路、郭家申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年。
    [Lunacharsky.On the European Literature.Trans.Jiang Lu and Guo Jiashen.Tianjin:Baihua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2011.]
    [7]凯瑟琳·奥兰丝汀:《百变小红帽——一则童话三百年的演变》,杨淑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Orenstein,Catherine.Little Red Riding Hood Uncloaked.Trans.Yang Shuzhi.Beijing: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2006.]
    [8]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重现的时光》,李恒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年。
    [Marcel,Proust.In Search of Lost Time Vol.7.Trans.Li Hengji,et al.Nanjing:Yilin Press,2008.]
    [9]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