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参见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3-4页。 ②张江:《当代文论重建路径:由“强制阐释”到“本体阐释”》,《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6月16日,第A4-A5版。 ③罗兰·巴尔特:《写作的零度》,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④早在2002年,伊格尔顿在《理论之后》(After Theory,London:Penguin,2003)一书中对文学及文学批评的自我放逐忧心忡忡,谓它们对道德伦理漠不关心,对邪恶和痛苦沉默寡言,对公平公正、真理和客观性羞羞答答、认识肤浅,久而久之,终于发现自己对重大问题丧失了发言权。 ⑤Terry Eagleton,The Event of Literature,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2012,p.248. ⑥Patricia Waugh,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An Oxford Guid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p.598. ⑦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582页。 ⑧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 Haereticae Pravitatis),或称异端审判所,最早是公元1231年由教皇格列高里九世授意多明我会设立的宗教法庭。此法庭负责侦查、审判和裁决异端,是天主教会的最高专政机关,曾监禁和处死无数异教徒和异见者。 ⑨参见《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113页。 ⑩哈奇森·波斯奈特:《世界文学》,达姆罗什等编:《世界文学理论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1-46页。 (11)乔治·勃兰兑斯:《世界文学》,达姆罗什等编:《世界文学理论读本》,第48-52页。 (12)泰戈尔:《世界文学》,达姆罗什等编:《世界文学理论读本》,第53-64页。 (13)郑振铎:《文学的统一观》,达姆罗什等编:《世界文学理论读本》,第66-76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4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89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2-41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