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川敏英著,那日苏译,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是一个大家广泛交友的时代。在频繁的集会中,朋友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争论是很正常的。使我们自身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并不是前后辈关系,而是在资历和水平差不多的同事之间进行的彻夜激烈争论。 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所谓独立思考,就是自己去思索和发现问题,而探索则是尝试独自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收获。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大学学习的是最基础性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始终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进行思考的出发点,是通往真理的必由之路。 但是,学问并不是那样简单就能够掌握的。起初,我们阅读教科书的时候,会产生似懂非懂、困难重重的感觉。这个时候,就要尝试着多阅读几本同一领域的教科书。虽然基本内容也都一样,但是其阐述问题的方法和观察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当阅读范围不断扩大,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对于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也会更加深入。 我深信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问题,我都能够非常勇敢地提出“为什么”,并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解答。而且,我肯定能够找到这些解答所依赖的前提、规则以及它们的结构原理。所以,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之上,不妨多问问“为什么”,以此将对问题的思考深入下去。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是一个大家广泛交友的时代。在频繁的集会中,朋友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争论是很正常的事情。使我们自身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并不是前后辈关系,而是在资历和水平差不多的同事之间进行的彻夜激烈争论。这种关于不同观点问题的长时间交流活动,也许有时会影响个人情绪。不过从这样的争论中,会发现即使大家在读同一本书,其观点和理念也是不同的。 也许大家感到有些奇怪,但我认为这种学术思想、观点的交流和激烈的争论,对于学术的发展、进步是非常重要的。阅读一本著作之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读者以往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具有不同学习和科研经历的学者,自然具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另外,因为在同事、朋友之间还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心态,这种心态会成为动力,推动自己加足马力迅速地阅读书籍,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相比独自进行学习、钻研和思考,与同事、朋友们相互比赛、竞争更能够提高两三倍的效率,而且理解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途径也都不同。曾经在激烈争论的过程中因发生争执而一时断交的朋友,数十年后我们仍然是至交,至今也还在继续交往。 我家里到处都是书。几年以前,我从京都大学退休时,大学研究室摆放的书都没有办法拿回家,因为家里没有摆放的地方,已经书满为患了。因此,我在琵琶湖西岸北边一个称作牧之町的地方买了块儿便宜的地皮,建起了一个小木屋来收藏书籍。 在我成人之后,对于杂学的兴趣依然有增无减,从语言学、古代文明、特别是已经失传的文字、世界经济形势、世界和平,到区域纠纷、兵器学等。还有,与自己的专业领域(物理学)没有直接关系的全部数学、进化论、音乐等。只要是有系统的知识,无论是哪一个领域我都有所涉猎。 我想说,我的读书方法就是乱读。我认为,学生在认真学习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乱”读书绝对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听朋友和前辈们谈起,大学物理完全不同于高中物理,其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固体电子学等理论性的知识体系,使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心里想,这很深奥啊。于是,自己也萌生了早一点接触这些内容的愿望,渴望早一些了解这些知识,就像热恋中思念情人,渴望见到自己的心上人一样。在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动下,我阅读了这些书籍。当然,并不一定能读懂,那也没有关系,阅读之后总会有哪怕是一点点的收获。 另外,我顺便还想谈的一点是,读书时应该尝试将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抽象化。提出与主流思想、观点哪怕是有些许不同的认识,我将此种方法称作抽象化的方法,我很重视这种思想方法。当我们运用此方法进行抽象化的同时,不经意间可能会掺杂进一些其他因素。这种思考方法能够锻炼人的语言感觉,并且抽象化会使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发现遗漏之处。 我的老师坂田博士在盖尔曼提出夸克模型的9年之前,就建立了夸克模型的先驱——“坂田模型”,但却因满足于半成功的现状没有向前迈出关键的一步,从而与夸克模型的建立失之交臂。([日]益川敏英) 本文摘自《浴缸里的灵感——益川敏英的诺贝尔奖人生》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