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小海:爱情如死之坚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学报 小海 参加讨论


    
    诗人、音乐家王乙宴离开大家已经整整三年了。至今,朋友们聚会,还会时常忆起她的音容笑貌。
    十多年前,在上海及周边城市,我和王乙宴曾共同参加过一些诗会,她是个永远笑意盈盈,像春风一样的女生。她有诗、琴、人合一的真性情,兰心蕙质,冰清玉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王乙宴的诗歌,是诗歌中的音乐。她发出了诗歌中的音乐之声,这是她独特的声音,若大珠小珠落玉盘,打破了诗歌和音乐的藩篱与界限。听,她的诗歌中有音乐的节律和结构:
    我通体涂满露水的珠子
    心脏摇摆不定
    夜
    短暂的一闪
    ——《一千年一万年》
    你的气息望定我
    轻轻用乐器触我苍白的唇
    犹如一场慢舞
    ——《药方》
    她的写作时常处于奇特的通灵状态中,诗句像她生命琴弦上弹跳的音符或者精灵,这时,她类似处于谵妄中的舞者兼女巫,在宇宙深处或者雪山之巅上展开灵魂的独舞。可王乙宴自己却说“我不断地呼吸/在大地翻滚/有人以为我在跳舞”(《动摇啊》),这是“美杜萨狂笑不止”“终于可以/在天命的劫难之上欢喜若狂”(《劈开夜里寒冷的空气》。
    爱和死亡,是她诗歌中的两大主题。她热爱生活,热爱诗歌,又像爱生活与诗歌一样爱着自由与独立。她是不依附于任何艺术流派和圈子的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音乐家。爱和死亡在她,不仅是个人的命运,我想,也是整个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一大信约。我们如何生、如何爱、如何死?流浪的诗人啊,来自那遥远的星空,有一天,都要回归故乡去,“而我愿做星星的宠臣/何处是陆地/流浪在深宫/广袤的天空青烟般的自由”(《嬗变》)。
    死亡是爱之后的另一主题。布罗茨基则干脆说“写诗也是一种死亡的练习”。王乙宴在诗歌中多次“摹写”了死亡:
    你们都在我手上
    古怪,冰凉
    很快将化作尘土
    ——《一千年一万年》
    等时间到了,下一世纪末,
    你还能爱回我。
    你会在窗台找到蘑菇,
    在我身上找到活着的遗愿。
    ——《原告》
    真的是一语成谶,她的诗歌是关于自身命运的预言书吗?
    很自然地,我联想到了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在她的名作《拉撒路夫人》中所言:“死亡/是一种艺术,像其他一切事物。/我做得很好。”对一个热爱诗歌的人来说,离开了诗歌,才被定义为“死亡”,真正的死亡则被定义为“离开”诗歌。王乙宴活在她的诗歌里,所以,她一直没有离开。
    记得有一年,王乙宴带着她的学生孙乐波陪作曲家陈钢来苏州。一起喝茶、吃饭时,她兴致勃勃向我聊起她的“演诗”设想,即是诗歌加音乐加戏剧的一种实验艺术。她希望通过个性化的诗歌朗诵,运用音乐、绘画、灯光、服装、舞美等综合的艺术表现手段,来演绎诗歌的内涵和意境。这其实是对诗歌的一次情景创作。我知道,王乙宴是一个有着满脑子奇思异想的艺术家。作为有着“中国琵琶西施”美誉的著名琵琶演奏家,她是有着与国内外多个著名乐团和演出团体合作演出的丰富经验的。2003年,在法国巴黎半岛艺术节上,她和法国现代舞蹈家合作的《对话》,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和世界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的典范。她的不少美妙臆想,都变成了现实。
    去年底的一个夜晚,在南京五台山先锋书店举行了王乙宴诗集《水一样的》首发式,她生前的许多亲朋好友都赶来共同回顾她的艺术历程,对她的艺术实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作为刘湲、乙宴的好友,我也受邀出席了首发式,聆听到了刘湲兄的深情回忆与告白。那一刻,我仿佛读到了《影梅庵忆语》中冒辟疆对董小宛的刻骨眷恋。“学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孟郊·《听琴》)多么令人难忘的金陵之夜。记得王乙宴在诗里写道:
    这个夜里我不再需要一个爱人
    我和夜都是一个孩子
    ——《玻璃之窗》
    是的,王乙宴虽然已独自飘然而去,但她的诗,她的琴声,却长留人间。
    最近,我有幸和刘湲兄合作了合唱交响乐《战争与和平》,在她逝世三周年之际,即将公演。我想,这也是纪念和告慰这位大家共同的朋友与艺术家的最好方式。
    (《水一样的》王乙宴/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