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符号学的得与失——从文本理论谈起(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 史忠义 参加讨论

    文本观代替作品观的体现之一即文本的碎片化现象,这种现象取代了作品和叙事的完整性。因为三言两语或者一个片断都可以是一部文本,于是碎片化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种碎片化现象,克里斯蒂娃和巴特都有论述,如《文本理论》中说“种种规约碎片、格式、节奏范式、社会言语之片断等,进入文本……”[4]302但没有明确强调应该区别对待碎片化与完整性,反而有倡导之嫌,后来的社会风气中有他们的影响因素是不言而喻的。笔者曾经发表过一篇短文《片断性的真谛》,说明了罗兰·巴特的个人禀赋并不擅长书写系统性的论文,批评了有些人专门要把文章写得破碎才得意的倾向。
    文本观代替作品观的体现之二是主体的虚无倾向。本来文本是有作者的,不过这个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历史进程中的无数人。如上所述,他们被雾化在漫长的成义过程中,但这不等于语义和文本没有主体。对此,克里斯蒂娃和巴特也都有论述。但是,他们的另一些说法,却导致了人们的错误的或至少是模糊的理解。克里斯蒂娃说:“基因文本既非被结构物,亦非结构材料,它不认识主体。”[5]223罗兰·巴特说:“成义生产是一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文本‘主体’由于离开了‘我思故我在’型自我的逻辑而步入其他逻辑(能指逻辑和矛盾逻辑),与意义发生冲突且自我消解(‘自我迷失’);成义过程直接区别于意指的地方,就是它是一种工作,但不是(未受触及和外在)主体试图驾驭语言(例如风格工作)的那种工作,而是主体透过这一过程发掘一旦自己进入语言(而非监控语言)、后者如何作用于主体并消解主体的彻底工作。”[4]301这些说法都容易导致误解。加上罗兰·巴特那句“作者已死”的名言和人们对19世纪圣伯夫所倡导的传记批评的逆反心理等因素,批评中忽视文本主体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文本观代替作品观的体现之三是,“能指的无限性”和“游戏”说导致了对生活的脱离。其实,意义的生产,成义过程,是在历史长河的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意义都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的生产实践、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留下的痕迹。意义不是空穴来风的。离开了主体们,离开了绚丽多姿的生活,文本生产就变成了单纯物质性的符号游戏。这是现当代文学创作和文本分析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文本理论》一文说:“……而建立另一种体积庞大的、既无底层也无表面的语言,因为其空间不是语象、场景和环境空间,而是组合游戏的立体空间,一旦我们走出日常交际(受舆论和常规制约)以及叙述真实或言语真实的限制,上述组合游戏就会无穷无尽。”[4]301又说:“其实,不知疲倦工作的是文本,而不是艺术家或消费者。”[4]301这些话对上述现象的蔓延似有推波助澜之嫌。
    文本观代替作品观的体现之四是去价值化。西方传统的作品观崇尚崇高,中国传统的作品观崇尚真实。真善美是各民族文学作品追求的共同价值。“文本理论不以为有责任遵守‘好’、‘坏’文学的习惯区分;文本的主要标准有可能至少孤立地存在于被高雅的、人文主义文化(其规范由学校、批评界和文学史界等确定)所摈弃或所鄙薄的作品里;互文文本、文字游戏(能指游戏)可能出现在很通俗的作品里,成义过程可能存在于传统上被排除在‘文学’之外的所谓‘谵妄’文字中”[4]304。文学“好”、“坏”的区分,似乎最主要的是作品审美价值取向的区分。在一个愈来愈商品化、物质化的社会里,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向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对于人类本身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放弃引领人们行为导向的审美价值的取向,很容易产生社会的混乱局面。当代文学创作中忽视价值取向的现象,与文本观的广泛流行,似有一定的关系。
    文本分析是多元的,作品分析其实也是多元的。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符义分析探索集》一书中提出了符义分析的方法论,以显示符义分析与文学符号学和作品分析的区别。据罗兰·巴特说,“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对精神分析的参照与否,符义解析参照精神分析,文学符号学则不参照精神分析(它仅分类陈述文并描述它们的结构运行情况,而不关心主体、能指和他者之间的关系)”[4]306。这里提出的一个问题是,精神分析一般都是对病态的分析,难道文本分析的对象都是病态?这大概只是一个行文严密与否的问题。在凸现符义分析的特征时,克里斯蒂娃较多地引用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拉康的精神分析方法,她也引用了《道德经》和印度的《梨俱吠陀》,引用了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和索莱尔斯的《数论》,引用了西方的逻辑律,引用了马克思等。她既有兼容并蓄的一面,也有比较追求时尚的一面。后者与当代绘画追求时尚、当代服饰追求时尚有相似的一面。看得出,文本理论其实是一种先锋派理论,它的背后有着这个时代法国学术界崇尚差异、崇尚后结构的影子。2009年2月,克里斯蒂娃来华访问,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一上来就说,她是后现代的祖母。其时我们国内学者对后现代主义已经有了一些微词。这是她追求时尚的一面。她那种毫不客气自诩的态度,与中国文坛一贯崇尚的虚怀若谷的气度是大异其趣的,让我们对这位西方杰出女性的个性有了一次实际的接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